发布时间:2010-08-25 08:59 原文链接: 高毒农药禁而不止屡次酿食品安全事件

  高毒农药缘何禁而不止

  编者按:

  今年相继发生了海南豇豆、山东含磷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高毒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而此前,农业部曾下发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农药监管。但是,高毒农药为何屡禁不止?市场监管难点在哪?等等。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先后三次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安徽、湖北、江西等地进行调查采访。

  ■农药管理难题系列报道(1)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相对便宜、农民习惯使用、商家利润高等原因,高毒农药一直禁而不止。其实,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从2007年1月1日起就全面停止销售和使用,2008年,在停止销售和使用的基础上,又全面禁止生产。

  农民:便宜效果好

  “早稻打的是甲胺磷,晚稻和单季稻除了甲胺磷外,还在秧苗下田时打了一次呋喃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江西采访时,程大明(为保护当事人,系化名)如是对记者说。当时,江西省余干县梅港乡人程大明正在当地购买农药。

  “今年的虫子特别多,一般的农药根本不管用。”程大明告诉记者,往年早稻一般打一次农药就差不多了,今年他打了两次,但还是不太管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早稻至少减产20%以上。

  程大明介绍,村民们都知道甲胺磷有毒。前些年,村子里有人用刚收割回来的谷子喂鸡,鸡吃着吃着就死了。所以,农民自己吃的粮食基本上都不打农药或打少量农药。

  “现在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农民根本就搞不清楚。多数情况下,村民们都是看其他人打什么药,也跟着打什么药,或者是农药店配什么药就打什么药。”程大明对记者说。

  往年在农药店的推荐下,程大明自己吃的粮食也用过其他农药。但这些农药价格不仅比甲胺磷贵,效果也不太理想。

  据记者了解,甲胺磷是一种内吸性很强、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由于其杀虫范围广,杀虫效果好,曾被中国农民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病虫防治。由于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毒性,不合理使用易造成农产品污染,且危害人畜安全,国家先后停止销售使用直至全面禁止生产,但这并不等于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已经退出农药市场。

  “蔬菜管得严,不敢乱使药,但水稻、棉花就不一样,打什么药根本没人管。”在湖北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一片菜地里,正在蔬菜大棚里给蔬菜打药的菜农高大伯对本报记者说。

  高大伯表示,在附近的村庄,甲胺磷等高毒化学农药一直在使用,村里多数农药店也在或明或暗地销售。

  商家:好卖利润高

  “像六六六、滴滴涕(高毒有机氯农药,1983年禁产禁用)这些早年禁用的剧毒农药,能不能在其他地方买到,我不知道,但像甲胺磷等近些年禁用的高毒农药,农民还在普遍使用,附近的农药店一般都能买得到。”湖北省宜昌市一农药店老板对本报记者说。

  店老板介绍,与生物农药以预防性为主不同,像甲胺磷等这些高毒农药起效非常快,往往在农作物上一喷就能看到害虫死亡掉地,而且什么虫子都可以杀死,因此深得农民喜欢。

  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是防治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重要害虫的主要品种,因为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及长期使用而为广大农民熟悉和掌握。他说,一般情况下,农民都是见了虫子才打药,而且,农民评价农药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虫子死了多少和见效快慢。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高毒化学农药相对较高的利润,使得农药经销商更愿意向农民推荐,也是导致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

  “甲胺磷当然有,没有这些药,还搞什么农药批发啊。”武汉舵落口大市场农资区一家农药经销商对自称前来批发农药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除了甲胺磷,像3911(甲拌磷)、1605(甲基对硫磷)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店里都有批发,“不过不是摆在店里卖,而是放在仓库里,有客户需要时,直接从仓库里发货”。

  舵落口农资市场是目前湖北省交易量最大的农资市场,不仅湖北省内各地市农资经销商从该市场进货,就连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安徽,甚至是四川、广东、广西、山西、陕西等地的农资经销商也来这里批发进货。

  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舵落口农资市场,出售高毒农药是公开的秘密,当地百姓和监管部门也都知道。不过,今年海南豇豆事件后,武汉农业部门对禁用农药管得比较紧,有时会派人到市场来检查,所以,现在甲胺磷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一般都不会公开摆在店里卖。

  此外,个别农药生产企业变换手法、违规生产高毒农药,再加上有关部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高毒农药禁而难止。

  “其实这些农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甲胺磷,不过厂家为了规避国家政策,变换了一下名称,换了一种方式还在销售。”在该市场9栋一家农药经销店,店主拿出一堆农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记者记下了其中一些生产厂家名称和农药名称:深圳金丰源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维・甲胺磷;厦门神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总经销、河南省原阳县第一农药厂生产的高氯・辛硫磷等。

  多头管理权责不明

  “高毒农药禁而不止,除了市场有需求外,根本原因还是管理体制不顺,企业一直有生产。”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宜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现行法规,国家对农药生产、经营实行的是“三证”管理制度,即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和农药品质标准制度,涉及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检等多个管理部门。

  “由于这些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造成各部门积极发证,却疏于监管。”尹宜农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的《农药管理条例》仅规定了农业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但工信、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参与农药管理,而相关责权并不明确。

  以海南豇豆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曾有媒体记者赴海南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海南市场上销售的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多来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的一家农药生产企业。

  据记者了解,湖北沙隆达是国家为保证出口和防止重大病虫害发生时的应急需要,予以保留的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生产企业。按照规定,只有重大病虫害发生,国家认为有需要使用高毒农药时,才允许组织生产。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被允许保留生产高毒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企业,不但将高毒农药大量销往国内多地市场,还通过广东、广西两地转售到海南。事发后,却未曾见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追究。

  “各个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和利益考虑,有利益时都来争,要担责时则互相扯皮,从而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上述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这才是当前中国农药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他们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这个部门管登记,那个部门管生产;你管市场,他管销售”的现行农药管理体制,高毒农药就会在管理的缝隙中屡禁不绝。

相关文章

新疆:彻底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

6月28日,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新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圆满收官,彻底摸清了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于6月中旬在沈阳完成项目验收。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

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24日,在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从近两年已结案的100余件植物新品种保护纠纷案件中,综合考虑案例的社......

国家农作物良种推广目录发布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记者从农业农村部1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目录紧紧围绕当前农业生产的用种需求,突出推介、引领、科普“三大定位”,重点推介......

作物学十年:国自然基金项目资助、成果与展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883.shtm摘要作物学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

国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发布我国优质稻育种迈上新台阶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日前,根据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公告发布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384个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新品种。此次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品质达国......

遭受入侵时,植物中重新编程蛋白质机制是什么?

北京8月30日,植物经常受到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攻击。当植物感知到微生物入侵时,其细胞内的蛋白质化学汤,也就是生命的主力分子中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杜克大学研......

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清明一过,73岁的山西翼城老农刘怀智从墙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种子”,又要开始播种了。产量不高,格外“娇气”,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个翼城只有他家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

基因编辑“流水线”助力作物病害防控

华中农业大学谢卡斌课题组开发出一套名为“FLASH”的基因编辑“流水线”,不仅优化了整个基因编辑流程,还可用来快速鉴别基因编辑材料的“身份”,帮助找出农作物中与抗病、抗逆、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

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十大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农业农村部2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发布了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有: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海萝卜、芹......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GCHERA世界农业奖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农业奖在南京农业大学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罗纳德两位科学家,凭借多年来在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