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13 10:30 原文链接: 成体干细胞治疗技术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月9日,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相关课题组历时30年联合开展的“成体干细胞救治放射损伤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该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解放军307医院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所长陈虎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建立了多种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克服了传统骨髓移植供者来源单一、依从性低、重建速度慢和并发症多等瓶颈,成功解决了放射病所致不可逆骨髓衰竭的造血重建问题;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损伤后骨髓及重要脏器的保护与修复作用;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医源性骨髓型放射病,既促进了造血重建和放射所致多器官损伤的修复,又降低了移植排斥,开创了放射损伤救治的新途径。

  此外,该团队创建了从供者筛选、脐带收集、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规模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以及储存库技术,解决了传统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技术中扩增效率低、成本高、易污染及修复能力弱等问题。同时,首次采用基因修饰方法,构建了放射损伤修复能力更强的二代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技术。

相关文章

Nature子刊: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胶质母细胞瘤样类器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胶质母细胞瘤样类器官(glioblastoma-likeorganoids,GLO),它是研究......

内蒙古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能力快速发展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GBZ98—2020)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离岗时、应急/事故照射时,都必须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从2016年开始全区放射体检机构陆续来内蒙疾......

科学家有望利用基于干细胞的疗法来治疗人类克罗恩病

间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stemcells)能作为克罗恩病的新型疗法,然而,其作用机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尤其是在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模型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pjReg......

未来放射科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与远程诊疗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和远程诊疗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它们的融合将对放射科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趋势,以揭示未来放射科的新面貌。一、人工智能在放射科的应用首先,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与......

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获批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申报的“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获批。实验室依托广州健康院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创新生物医学......

西湖大学:未来10年,生物医药需重点关注的10大领域

基于全球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及我国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当前至2035年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探索性提出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需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十大领域(排序不分......

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获批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第三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会上,广东省科技厅通报了第三批1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组建情况,并为实验室授牌。记者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

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完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团队近日开展了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并完成了21天的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于术后3日顺利出院。患者脑部大面积梗塞2年导致偏瘫,手脚无力......

第十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召开

12月16日至18日,第十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在广州市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再生医学与健康创新中心、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联合主办。论......

鹿茸干细胞外泌体可助力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利用鹿茸干细胞外泌体,构建了可提升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工程化外泌体,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