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4 15:37 原文链接: 2019,打乱不了中国科研人的恒心耐心决心

  关于科技与人类命运,我们积攒了太多的问题:“人类的科技,是否已经接近极限?”“中国科技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未来十年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的技术是什么?”……

  我们也学会了很多新的名词:5G才刚刚开始商用,6G已方兴未艾;深度学习难破天花板,人工智能会否遭遇第三次寒冬……

  在盘点开始前,记者咨询了不少科技工作者,请他们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2019年,有人说是“激进”,有人说是“重视”,有人说是“突破”,有人说是“合作”。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世界依然喧嚣,我们更需冷静。

  ——悲观的喧嚣,不会打乱我们探索未知的恒心

  “十九世纪已将物理学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的任务只是修饰和完善这座大厦……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仅存在两朵小小的乌云。”这两朵乌云,一朵诞生了量子力学,一朵催化了相对论。

  不少基础研究者不断感叹,低垂的果实已经基本摘完,剩下的类似可控核聚变、摩尔定律的物理极限等,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在这一年,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却同时携起手来,仰望天空、探索未知,将人类的目光又送到了更远的地方。

  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拍下图片,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个迄今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

  于无人之境勇敢前行,这一年,我们看到全球科技工作者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构建科技命运共同体,在探索未知的这条道路上,全人类站在同一个“问号”前。

  ——阴谋论的喧嚣,不会打乱我们自主创新的耐心

  这一年,科技从未像此刻一样,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而频频出现的科技头条里,人们却常常嗅到复杂的味道。练好内功方能行稳致远,成为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终极认同。

  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这一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中已排进前五位。

  11月1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药物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这是首款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获得美药管局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

  有人认为资本寒冬、深度学习见顶,人工智能会迎来第三个冬天,有人则在行业内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这一年,我们看到故事少了,实战多了;泡沫少了,落地多了;吐槽少了,思考多了。

  这一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将在智慧交通、医疗、娱乐等领域大放异彩,创造出更多全新场景。这一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继续发布,成为有效整合技术、产业链和金融资源,持续输出核心研发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

  在新技术摒弃泡沫、踏实落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而更多的是坚持。“我们还有多少卡脖子技术有待攻克?”在这样的持续思考前,我们冷静看待中国科技在全球的位置,寻找差距、携手创新。

  于惊涛骇浪中沉着坚守,这一年,我们看到中国科技方阵的“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正站在离未来最近的地方。

  ——外部世界的喧嚣,不会打乱我们对内改革的决心

  科技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更明白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的意义。

  这一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伴随首批25家上市公司率先“试水”,中国资本市场为助力科技创新吹响“冲锋号”;这一年,国产“特斯拉”揭幕,从立项到实施仅用时11个月,凸显了我们对创新提供最优营商环境的态度。在这一年,我们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拉手拆墙”、弥合鸿沟,强调科技普惠。

  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更明白一个好的科研环境,对科技强国的推动作用。

  我们正视在发展中曾犯下的错误,严查学术不端、论文造假,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严正对待每一次质疑;我们呼吁科学家精神,为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等5位科学高峰的勤奋攀登者,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在这一年,我们创新机制,呼吁科技求真。

  我们也比任何时刻,都更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实现更好的治理。

  我们寻找技术使用的边界,出台儿童隐私保护的相关条例,在使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时更多考虑伦理和安全问题;我们拓展技术使用的新领域,在寻找失踪儿童等公益活动中,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回家,使科技向善。

  于矛盾摩擦中坚守包容开放,这一年,我们在改革路上大刀阔斧。如果一定要为2019的科技行业写一个关键词,我想大概是:相信——世界并不完美,但我们选择相信。


相关文章

梦天实验舱研制团队:追光逐梦的年轻人

逐梦十载,筑梦十载。昨天,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圆满成功。十年前,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就开始了梦天实验舱的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为了成功这一刻,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研制团队已经等待了10年。在发射前夕......

从科技工作者角度看二十大报告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再次抵达重要历史性时刻。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气势磅礴!”“振奋人心!”报告在广大科技......

中国科协开展第五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是中央交给科协的重要任务,是科协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基础工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扎实履行党和政府联......

张卫东:解析中药机制守正原创新药

让世界“信任中药、用准中药、用优质中药”不仅是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是关乎临床安全和疗效的重大命题。为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解析其作用机制并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

给科技工作者“家”的温暖“节”的温馨

“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登上西安地铁2022年“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陕西省暨西安市科技活动周启动(陕西省科协供图)编者按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举办多项......

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丨仪器人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

日前,中国科协、科技部组织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并号召全国科技团体以服务疫情防控大局,鼓励以多种方式开展特色活动,重点培育线上精品活动。广泛宣传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增强科技工作者职业荣誉......

创新路上,他们有何期待与诉求

强国报国是创新团队的精神内核讲述人: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空间信息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我今年82岁了。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刚留学回国时,中国还没有几颗卫星......

科技创新,多些“长情陪伴”

不势利、不功利、有决心、有定力,如此“长情陪伴”,必会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也终能赢得创新的“长情回报”  随着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问世,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启动

日前,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将深入挖掘一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并遴选1......

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虽然这只是两个字,但它很有价值。我们要静下心来,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把问题解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导向太重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的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