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家小组7月23日在《Nature Genetics》发文报道了一项基于100万欧裔人群遗传数据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遗传学研究,该项目确定了近1300个与人类完成多少教育程度相关的基因变异,在此之前(2016年),一个较小规模研究(调查人数约30万)发现了74个相关变异。


  新研究指出,遗传变异对教育程度的总影响很小,大约可以解释4%的个体差异。

  “即使是影响最大的变异也只能帮助个体比其他人多三周左右的上学时间,”南加州大学副教授Daniel Benjamin说。“然而,当我们分析这些遗传变异的综合效应时,它却可以预测一个人可能接受的正规教育的时长。”

  基因的预测能力

  多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很多人口统计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和来自母亲的教育)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为了评估基因变异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家们成立了一个“多基因得分”项目,目前,他们在人类基因组中捕获了100个可以预测受教育程度的遗传变异组合。

  他们发现,遗传得分的预测能力几乎与人口统计学因素一样大。作者创建了一套“常见问题解答”来解释这些遗传学含义。

  遗传对大脑的影响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71个数据集,总共包括110万个来自15个不同国家30岁以上欧裔血统的受试者。

  受教育程度主要受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但也受自身认知功能相关基因(如记忆、人格特质,如责任感等)影响。

  “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几乎所有阶段,许多与教育成就相关的基因都对脑神经通讯有所影响,”文章通讯作者、昆士兰大学教授Peter Visscher说。

  科学家们还发现,X染色体上的遗传变异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具有几乎相同的变异量,意味着,在教育成就方面,并不存在基于遗传的性别差异。


相关文章

因美纳NovaSeq™XPlus在华交付赋能中国基因组学无限前景

2023年4月28日,中国上海——今天,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于天津、深圳、上海三地同步举行NovaSeq™XPlus“点亮”仪式,宣告首批在华交付NovaSeq™XPlus高通量测序平......

华大智造宣布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落地南澳基因组学中心

2023年4月27日,华大智造宣布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落地南澳基因组学中心(SAGC),该中心将基于DNBSEQ-T7测序平台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助力全面推动澳大利亚基因组学研究发展和成......

设计基因调控回路延缓衰老

人类的寿命与个体细胞老化有关。3年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破译了衰老过程背后的基本机制。在确定了细胞衰老过程中遵循的两个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这些过程来延长细胞的寿命。据发......

从“人畜共患病项目”看人类基因组的独特之美

从两克重的大黄蜂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到重达数吨的鲸鱼,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6000多种哺乳动物差异很大。在过去的1亿年里,它们几乎适应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环境。现在,“人畜共患病项目”已对现存24......

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团队在节瓜全雌性状遗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杨松光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庆务为......

细胞与基因治疗大爆发,超2000项临床试验在内卷!

传奇生物(LEGN.US)BCMACAR-T疗法Carvykti(中文名称:西达基奥仑赛)一项三期试验数据的意外泄露,让其股价在4月19日应声大涨19.64%,总市值亦创下历史新高,达103.17亿美......

DNA柔性在抗体基因超突变中的生理功能新进展

4月24日,《细胞》(Cell)以Research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孟飞龙研究组等撰写的题为MesoscaleDNAFeatureinAntibody-......

大豆籽粒性状调控的新机制

大豆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大小和粒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产量构成的要素之一。然而,人们当前对大豆种子粒重调控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因此挖掘粒重调节基因并......

细胞与基因治疗成为现代医疗主要趋势

以“细胞基因治疗与再生医学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第2期(总第12期)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日前举办。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在技术、政策、市场等驱动下,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细胞与基因治疗成......

Nature子刊:尿路感染可通过修改基因组记住感染史

尿路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也是本来健康女性的一个主要患病诱因。尿路感染由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这类细菌导致,发生尿路感染的一个最大风险因素为既往感染史。然而,造成反复感染的背后机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