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来自国家农业、林业、环保、医药、检验检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人士,他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的问世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开通。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盼望了10年的大事。 “中国濒危植物数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个国家。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约相当于美国的2倍、欧洲的3倍。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变多,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科院院士洪德元估计,“中国的珍稀濒危植物约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大概有4000~4500种。” 珍稀濒危植物大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又非常脆弱,备受人们关注。中科院植物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单位之一。研究所自1982年开始编写首部《中国植物红皮书》,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阅读全文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出版发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75.shtm近期,《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种子》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杜燕、李涟漪、杨湘云等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编著。《中国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植物平当树花开研究所-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

  9月中旬,一株不起眼的小乔木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开出了娇俏的白色花束。这株乔木的身份和来源可不简单——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平当树。   平当树是我国特有种,属锦葵科平当树属的落叶小乔木,文献记载产于四川和云南,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显得非常

长江上游发现极度濒危野生植物种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47.shtm   近日,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开展长江中上游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调查时,发现极度濒危灭绝物种——野生疏花水柏枝种群。 这些野生疏花水柏枝种群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当日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名录)。2023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其中物种135061个,种下单元13613个。  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一个国家的物种名录不仅直接反映国土上物

苍蝇内脏蕴藏濒危物种信息

苍蝇以动物尸体为食,它们的饮食习惯将帮助研究人员追踪哺乳动物。 图片来源:WARWICK SLOSS/NATUREPL.COM   绿头苍蝇和食肉蝇喜欢盘踞在死去的动物尸体上,它们不仅尽享了腐肉的饕餮盛宴,同时也带走了死去动物的DNA。最近,来自德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以这种方式保留下来的DNA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建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日前正式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为珍稀濒危植物的快速可靠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珍稀濒危植物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非常脆弱,非法盗伐、走私等危害珍稀濒危植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案件由于材料鉴定困难而不能给犯罪分子应有的惩罚。因此

鲍鱼等海洋物种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35.shtm儒艮、鲍鱼、柱状珊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地时间9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又增添一些海洋物种。据新名录,所评估的海洋物种中近10%面临灭绝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

准噶尔荒漠珍稀物种濒危机制及其环境背景研究通过鉴定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xw/kyjz/../../ky/kyjz/201004/t20100428_2833309.shtml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主持申报的“准噶尔荒漠珍稀物种濒危机制及其环境背景研究”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日本计划制订濒危海洋物种名单

  日本环境省10月23日说,日本将制订国内首个综合性濒危海洋物种名单,名单中将包括鲸等哺乳类、鱼类以及海藻等海洋动植物。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环境省计划与水产厅合作,组成专家小组,调查濒危的各种海洋物种,并将灭绝危险程度分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灭绝”、“灭绝的危险性正在增大”等级别,用

人工智能助力拯救濒危物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53.shtm 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越来越多科学家正在将人工智能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他们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监测生态系统,找出一段时间以来的趋势,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难题,

拯救濒危物种的“不完美”胜利

澳大利亚濒危动物如北部小袋鼬在孤岛上茁壮繁衍。图片来源:JONATHAN WEBB   它本来可以被看作是一场拯救濒危物种战役的鲜少胜利。过去80多年,北方小袋鼬—— 一种体型类似猫的长着尖鼻子和毛茸茸的长尾巴的有袋类动物——已经从澳大利亚大多数地方消失,它们成为有毒的入侵物种甘蔗

“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通过鉴定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负责完成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该成果在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机理、集成生物技术与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由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任海、邢福武、段俊、马国华、张奠湘

超半数“未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态学数据缺失而未予评估的物种中,有56%很可能存在灭绝风险。这项8月4日发表在《通讯—生物学》上的研究显示,这类数据缺乏物种可能比IUCN评估过的其他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进而提示当前保育优先级中存在潜在偏差。挪威科技大学Jan Borgelt和同

气候变化影响700多种濒危物种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一份研究报告最近指出,目前有超过700种濒危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其中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物种之一,因为它们热带栖息地的气候数千年来一直很稳定。  由意大利和英国科学家联合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这篇论文指出,灵长类动物和

美首次获得濒危物种的干细胞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动物的皮肤细胞,通过诱导多能性技术,首次获得了濒危物种的干细胞。他们表示,最新研究有望让物种免于灭绝;也可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在9月4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5年前,圣地亚哥动物园保护研究所的奥利弗·瑞德和斯克利普斯研究

PeerJ:如何利用NGS来分析濒危物种

   美国鼠兔(American pika)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圆滚滚,萌萌哒,人称美国皮卡丘。由于它们对高温非常敏感,故栖息在又高又冷的山区,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们逐渐向更高的山区迁徙。这就为鼠兔的研究带来了难题。  对于这个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来捕获,而只能依靠非侵入性采集的样

保护濒危植物的措施

保护自然既是当代生活的需要,更是人类未来的需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等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认为:21世纪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时期,而珍稀濒危物种应被视为优先保护之列。保护的目标是通过不减少基因和物种多样性,不毁坏重要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的方式,尽快挽救和保护濒危的生物资源,以保证生物多样性持续发

“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5月4日,广东省科技厅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华南植物园主持召开了由该园负责完成的“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广东省林科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

PLOS-ONE:科学家鉴定濒危松柏植物的条形码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植物是分布范围很小的濒危植物,仅仅通过它们的外貌特征,很难甚至不可能对这个科的一些植物个体进行鉴定。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和纽约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在11月27日的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解析了来自世界多个地区的320个罗汉松科植物个体样本的

欧扎克鲵鱼进入濒危物种名单

  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署近日将欧扎克鲵鱼(Ozark hellbender)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以便利用《濒危物种保护法》对其进行保护。欧扎克鲵鱼是一种珍稀的蝾螈,仅生活在阿肯色斯北部和密苏里南部的河流和溪流中,恪守水栖动物生活规律,体型最大约两英尺长。  2001年,渔

新的研究为濒危物种带来了希望

这项研究研究了一种名为八哥的稀有鸟类(Leucopsar rothschildi),其中有不到50只生活在野外.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RU)的瑞秋·米勒博士和来自剑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同事们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了22只被捕获的八哥鸟对新物体和食物类型的反应,以及它们处理简单问题的能力。研究人

夏威夷绿海龟或将从濒危物种中除名

  夏威夷公民俱乐部联合会(AOHCC)主席苏里●斯特劳德(Soulee Stroud)日前代表该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内政部请愿,希望将夏威夷绿海龟纳入隔离保护物种,并从濒危物种中除名。  据world-wire.com网站报道,绿海龟自1978年以来就被列入美国濒危物种目

人为原因造成部分植物濒危

  每年春夏时节,挖野菜俨然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种习俗。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被驱赶、被拔除,日趋濒危甚至彻底消失,尤其是市民挖野菜吃的行为,对植被破坏严重。以北京为例,从北京边缘向城市中心每推进1000公尺,物种就减少5个;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被列为“极常见”、“

繁殖4980巢!世界濒危物种遗鸥生存现状好转

伴随气温持续升高,在陕西榆林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的世界濒危物种遗鸥觅食筑巢,繁衍后代。经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专家详细统计,今年红碱淖遗鸥繁殖数量达4980巢,比2022年增加210巢。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肖红:通过人工增雨以及生态补水等多种措施使得红碱淖这个水面得以恢复,遗鸥在繁殖期所必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出版

  由我国专家历时10年野外考察完成的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考察成果《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是以彩色图谱形式全面记录地方珍稀濒危植物的工具书,对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等进行实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实用、欣赏于一体,是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一部重要基

-DNA条形码: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来自国家农业、林业、环保、医药、检验检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人士,他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的问世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开通。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盼望了10年的大事。   “中国濒危植物数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生物物种鉴定、发育阶段鉴定并定量?

      如果说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只是皮毛阶段,相信很多人都不服气,但是,人类至今连哺乳动物这一类最容易统计的生物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种数,可想而知对其他生物的了解程度能有多深了。形态学鉴定物种在微小生物、未知生物方面越来越吃力,分子生物学方法正在不断改善和弥补形态学的缺陷。      一篇通讯作者为

广州海关连查携濒危物种制品入境案

  广州海关4月4日消息,该关近期连续查获进境旅客违规携带象牙、海马干、羚羊角、抹香鲸牙齿等濒危物种制品入境案件,共查获约1400克象牙制品、约4660克海马干、340克羚羊角和3530克抹香鲸牙齿。  查获的海马干 陈炫志 摄  3月28日,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海关的关员在对一名男性旅客托运行李查

我200多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7月29日在国际野生动物管理研讨会上披露,我国现已建立了2967处自然保护区,使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同时,还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随着人类

徐旭东委员:长江物种濒危灭绝主因并非水质

 “导致长江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质,仅仅通过污染防治不足以挽救长江生态。”今年1月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这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看来,是个挽救长江生态的重大契机。 3月8日,徐旭东将一份题为《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加快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