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下: Fourteen babies born after 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 into human oocytes 一项研究报告说,使用一种称为圆形精子细胞注射的技术成功地让此前被认为不育的男性获得了14名子女。无法制造成熟的精子的男性常常被断定为不育,他们被建议考虑使用捐献的精子。尽管圆形精子——它们是6到8微米的球,出现于精子发育的早期阶段并形成成熟精子——已经被用于触发成功的人类妊娠,这种称为圆形精子细胞注射(ROSI)的实验性做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不清楚。Atsushi Tanaka及其......阅读全文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发现调控肾脏损伤的新基因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夏银教授课题组近期在PNAS和Kidney International发表文章,报道调节肾脏损伤过程中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和凋亡(apoptosis)的新基因、新机制。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题为“RGMb protects agai

科学时报:从仪器研制与改造看生命科学行进轨迹

阅读生命:从单项尖端技术走向系统集成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生命科学发展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几年前人们听到的是“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工程”等名词,现在科学家在谈论“生命模块”、“人工电路基因”、“纳米粒子智能导弹”……生命科学究竟沿着怎样的路线在前进?带着这

首都师范大学何奕騉教授PNAS发表新成果

  美丽的花朵是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对于农作物来说,花朵形成的时机和调控机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人们早就发现,使用氮肥会使农作物延迟开花。不过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这种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研究了氮调节的开花时间控制,鉴

上海药物所合作研究发现ABA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ABA-PP2C信号通路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是植物最重要的一种激素,它调控植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叶子枯萎等生理活动。同时,ABA在植物的抗旱、抗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期,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千人计划”徐华强课题组与美国文安徳研究所Karsten Me

人体B淋巴细胞的体细胞突变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B淋巴细胞的体细胞突变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这篇最新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的研究,包括从新生儿到100多岁的人的细胞测序,以及他们的最新发现。图片来源:PNAS  随着科学家们继续试图了解人类和其他动物衰老的原因,人类

蒋华良研究组合作发表最新PNAS文章:蛋白互作界面预测

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可药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界面预测与识别计算方法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以及莱斯大学José N. Onuchic博

华中科技大学PNAS文章:首个不需引物的DNA聚合酶

  长久以来公认DNA聚合酶不能仅以核苷酸底物从头合成DNA,必须要在一段特定长度的DNA或RNA引物末端开始聚合DNA。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日本地球海洋科技局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个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这不仅在聚合酶进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蕴藏了在核酸合成和测序技

【盘点】单细胞测序研究进展一览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努力地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而应用而生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而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译来自单细胞的30亿碱基的基因组并对逐个细胞进行序列比较已经开始

诺奖得主PNAS发表重编程新成果

  多能干细胞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它们可以分化成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进而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因此,多能干细胞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器官再生、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维持和重编程多能性,是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问题。细胞多能性受到一些关键转录因子的控制,NANO

武汉大学80后特聘教授PNAS发表免疫重要成果

  来自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病毒感染通过诱导USP25来稳定TRAF3和TRAF6促进了天然抗病毒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青年千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波(Bo Zhong)。钟波教授曾师从武汉大学舒

清华大学Nature子刊发表自噬新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apZ通过促进隔离膜(isolation membrane)内肌动蛋白(actin)组装调控了自噬体膜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3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清华大学的俞立(Li Yu)教授、陈柱成(Zhu

上海生科院973计划最新Cell子刊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的研究人员采用活体共聚焦和双光子成像等多种技术,发现了静息态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双向功能调节,这首次证明了神经元电活动可以调控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的运动,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活动的稳态调节,为神经-免疫交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关成果公布在 Develop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NAS发布凋亡检测新技术

  报道 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环化HSV1-TK分子探针,并证实利用这一探针可实现PET成像活体实时动态监测细胞凋亡。这一重要的技术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田捷(Ji

南京大学PNAS文章:基因转换事件

  来自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巴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化进程:拟南芥重组事件中大部分都属于基因转换事件,这将有助于解析拟南芥着丝点附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遗传模式。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

赵可吉博士Nature发布重要测序技术

  DNase I超敏感位点(DHS)是对DNaseⅠ高度敏感的活性染色质区域。哺乳动物细胞的DHS定位,能够提供转录调控元件和染色质状态的重要信息,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DNase测序(DNase-seq)是进行全基因组DHS分析的常用方法,不过DNase-seq需要数百万细胞,大大限制了该技

PNAS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包涵体平反

  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增进了人们对细胞水平上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了解,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物,例如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症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负责运动或认知功能的大脑

PNAS:膜蛋白转运之谜

  膜蛋白对于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但人们并不清楚这些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是如何到达膜上的特定位点的。日前,科学家们鉴定了负责膜蛋白进出的分子机器,解答了这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谜题。他们希望这一突破性成果能够最终被用于抗菌药物的设计。   Bristol大学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研究团队,

PNAS:无外源因子的iPS细胞可以实现高效率生殖传代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Germline Transmission Obtained with Trangene-fre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文章,这一研究首次获得了高质量的无外源因子的诱导多能干细

eccDNA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多种应用

  文章导读   新年伊始,eccDNA(染色体外环状DNA)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2019年11月同期Nature、Cell报道了环状DNA通过高度开放染色质、复杂的拓朴异构特征增强表达的颠覆性发现,2019年12月Nature Genetics也刚刚揭示了eccDNA能够驱动神经母细胞瘤基因重排

诱惑与困惑:“影响因子游戏”该如何继续?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否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传播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证报

复旦大学PNAS新文章解析癌干细胞标记物

  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探讨了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神经胶质瘤行为中的基本作用,揭示出一个CD133/PI3K/Akt信号轴,证实其促进了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致瘤能力。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8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医

梳理近期那些不靠谱的研究

  近年来,由于细胞系污染、实验技术本身存在问题而有待改进、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和研究人员存在学术不端等缺陷,不少论文的实验结果广受质疑,甚至论文惨遭撤回。基于此,小编针对近期这方面的相关新闻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1.PLoS ONE:HeLa细胞幽灵---细胞系污染导致大约3.3万篇论文存在问题  

北大长江特聘教授Plant cell揭示叶片衰老调控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对乙稀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ETHYLENE-INSENSITIVE3 (EIN3)进行了检测,证实EIN3是一个衰老相关基因。在拟南芥中EIN3通过抑制抑制miR164转录加速了年龄相关的叶片衰老。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

关注新生儿健康 你需要知道这些!

  有研究人员认为,近乎80%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他们目前并不清楚发病机制,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因素非常之多,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新生儿健康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梳理,分享给各位,让我们共同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1】震惊!80%的新生儿出生缺陷 研究者并不清楚发

上海交大朱建伟:自主创新是生物药物研发的根本道路

  生物类药物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生物药物市场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率发展,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20年甚至到更长的时间。最近生物药物市场最畅销的前10种药物中,大概有7~8个是生物类药物,其中大部分是抗体药物。由此可知,生物类药物(抗体药物)主导了药物发展趋向。  从最近15年中国单抗

复旦大学最新Cell:核糖开关十年

  自核糖开关(riboswitch)最早被Winkler等人于2002年发现并命名以来,这一关键调控元件的研究历程已经走过了十年,近期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分布于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病原体中的新型核糖开关:氨基糖苷结合核糖开关,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 C

专访李孟鸿教授:从肿瘤异质性角度认识癌症

  编者按: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患者个体间或者同一患者体内不同部位肿瘤细胞间从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发生在不同个体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遗传背景如染色体量与质的差异,不同细胞病例类型、不同临床阶段不同分化程度细胞演进的多样性,同质肿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基因表达谱、网络

清华大学陈柱成课题组Nature发表结构生物学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报道:染色质重塑蛋白ISWI与Snf2、Chd1、Ino80同属于SWI2/SNF2 家族。ISWI是一些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催化亚基,这些复合物沿着基因组DNA移动核小体,协助复制前进、转录抑制、异染色质形成和其他细胞核过程。  ISWI的ATPase马达是一个自主的重塑机器,其C端HSS

PNAS封面文章报道昆明动物所两栖类研究成果

 PNAS封面  8月3日的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以封面文章形式(Tracing tectonic activity with frogs)发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棘蛙族类群揭示喜马拉雅和东南亚

DNMT3A突变相关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新发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造血系统中条件性敲入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R878H突变基因,可诱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TOR通路异常活化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美国科学院院刊》(P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