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隐私保护缺陷!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新方法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承担了5G移动设备的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功能,是保障5G网络安全的核心协议。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在5G-AKA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隐私保护的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方法,以标准兼容的方式解决了当前5G-AKA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可为移动通信用户安全接入提供新一代核心技术。 以往研究表明,5G-AKA在隐私保护方面存在安全缺陷,易受链接攻击。攻击者主动介入无线信道可将同一设备的不同会话进行链接、达到追踪目标用户的目的,甚至对目标设备实施跨5G/4G-AKA协议链接攻击而泄露用户身份。为了抵抗链接攻击,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均不能满足后向兼容的应用需求。随着全球5G网络的商用推进,5G-AKA已得到广泛应用和部署,如何解决5G-AKA的隐私缺陷成为学术界公开问题。 针对这一隐私安全问题,软件所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密钥封装机制的隐私保护5G认证密钥协商协......阅读全文

新研究以标准兼容方式成功解决5G隐私安全问题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2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获悉,该所张振峰研究员团队最近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安全核心协议——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研究中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以标准兼容的方式成功解决当前5G-AKA隐私安全问题,可为移动通

解决隐私保护缺陷!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新方法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承担了5G移动设备的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功能,是保障5G网络安全的核心协议。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在5G-AKA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隐私保护的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方法,以标准兼容的方式解决了当前5G-AKA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

中国科研团队以标准兼容方式成功解决5G隐私安全问题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2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获悉,该所张振峰研究员团队最近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安全核心协议——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研究中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以标准兼容的方式成功解决当前5G-AKA隐私安全问题,可为移动通信

软件所在5G核心安全协议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承担了5G移动设备的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功能,是保障5G网络安全的核心协议。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在5G-AKA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隐私保护的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方法,以标准兼容的方式解决了当前5G-AKA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

软件所在5G核心安全协议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承担了5G移动设备的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功能,是保障5G网络安全的核心协议。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在5G-AKA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隐私保护的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方法,以标准兼容的方式解决了当前5G-AKA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可

我学者在5G网络安全-核心协议研究中取得突破

  12月1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5G网络安全核心协议——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5G-AKA)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密钥封装机制的隐私保护5G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设计方法——5G-AKA’,以标准兼容的方式解决了当前3GPP 5G-AKA标准存在链接攻

能保护隐私的光控膜

  设想某天你乘飞机出行,飞机飞行平稳后,你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打算利用旅行中的这段时间处理一下公务或者娱乐一会儿,然而邻座乘客时不时撇来的目光让你感到一丝不快甚至担忧。也许他并非有意窥探,你仍然担心自己的商业机密或是个人隐私有泄露的危险。  然而当你把一种称为光控膜的薄膜贴到你的笔记本电脑的

基因数据噪音或可保护患者隐私

  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对于科学家寻找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贡献了DNA的人来说,这会带来隐私风险。一项2013年的研究显示,黑客能利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信息,从被匿名的基因组数据中辨别出人们的身份。  为解决这些担忧,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Bonnie Berger

因美纳数据隐私保护能力获认可,构建隐私安全保障体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2023年4月12日——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宣布其六个基于云技术的信息学程序已获得国际隐私认证。ISO/IEC 27701认证表明因美纳已落实并严格遵守了国际数据隐私的相关要求。 已通过ISO/IEC 27701认证的因美纳程序包

我们真的需要如此严密的隐私保护方法吗?

一、军备竞赛   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人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追求更加便利更加多元化服务的过程中,隐私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隐私泄露事件曝光,隐私泄露似乎成了一条红线,一旦触碰便声名扫地。于是,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隐私保护的研究,隐私保护的方法也开始层层升级,算法越来越复杂

“妙鸭”出圈,AI写真与隐私保护如何平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77.shtm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应用不断涌现。一款名为“妙鸭相机”的AI写真小程序近日在国内迅速出圈,引起大众对于AIGC应用及其治理的广泛关注。

《细胞系统》:基因数据噪音或可保护患者隐私

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对于科学家寻找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贡献了DNA的人来说,这会带来隐私风险。一项2013年的研究显示,黑客能利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信息,从被匿名的基因组数据中辨别出人们的身份。 为解决这些担忧,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Bonnie B

《细胞系统》:基因数据噪音或可保护患者隐私

  大型基因组数据库对于科学家寻找同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贡献了DNA的人来说,这会带来隐私风险。一项2013年的研究显示,黑客能利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信息,从被匿名的基因组数据中辨别出人们的身份。  为解决这些担忧,一个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Bonnie Berger

欧盟发布保护云数据个人隐私技术成果

   欧盟近期发布了一项与云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有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由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资助下的“云安”(SafeCloud)项目组完成。   欧盟高度重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5月25日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近期“云安”项目公布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

日本研发新隐私保护技术-可瞬间隐去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隐私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5日报道,日本KDDI研究所2月4日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系统,这种系统可在瞬间从交流网站等网络空间的投稿留言中检索出个人信息,并将这些涉及隐私的内容转换成特殊符号。   报道称,研发该系统的目的是防止家庭住址和姓名等个人信息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万物互联的时代越走越近,安全威胁也如影相随。  “万物互联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今天上午开幕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表示,未来不仅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传统信息化设备会连入网络,家用电器和工厂设备、基础设施等也将逐步成

艾滋病自动检测机进入高校-匿名尿液检测保护隐私

  一种全程匿名、通过尿液检测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检测方法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西、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六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高校,一次检测的费用仅为商业检测的十分之一。5月25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北京快易检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富士康快易检高校艾滋病

诊断设备暗藏4G上网卡-医疗信息化下如何保护患者隐私?

   近日,针对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对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福瑞股份)之控股子公司起诉无锡海斯凯乐医疗器械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海斯凯尔公司)专利侵权一案,给出了3000万元赔偿的一审判决结果。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判决书显示,海斯凯尔公司在其医疗器械产品安装有4G无线上网卡,而器械

“数字药片”:健康优先于隐私

  所谓“数字药片”,玄机在于药片内部植入了含有硅、镁、铜等材料构成的芯片。患者服用后,药片会和胃酸发生反应,然后发出信号。通过蓝牙监测患者是否服药、何时服药的信息传输到手机APP。经过病人同意,医生和看护可以访问相关数据。   追踪病患用药状况   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和阿兹海默症的人来说,遵守

化学位移的影响隐私

化学位移取决于核外电子云密度,因此影响电子云密度的各种因素都对化学位移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电负性和各向异性效应。(1)电负性(诱导效应)电负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可概述为: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基团)吸电子能力强,1H核附近的吸电子基团使质子峰向低场移(左移),给电子基团使质子峰向高场移(右移)。这是因为吸

ChatGPT漏洞引发数据隐私安全担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806.shtm 近日,在社交平台Reddit和推特上,有用户分享了在聊天机器人ChatGPT上看到了不属于自己的聊天记录。ChatGPT的企业负责人表示,ChatGPT近日被发现存在漏洞,用户可

基因是隐私-神圣不可侵

今后,除非一个人被宣判有罪,否则无论嫌疑犯、儿童或任何其他个体,英国警察都无权获取其脱氧核糖核酸(DNA)信息。这是Nuffield生物伦理学委员会在于9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给出的结论,该委员会是英国政府下属的一家独立顾问机构。 自从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在1984年第

隐私计算:商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隐私计算是在不泄露数据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实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避免流通过程中的数据资产损失和隐私信息泄漏。近年来,隐私计算技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并随之产生了相关软硬件产品,在市场上掀起一股热潮。   尽管如此,隐私计算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市场环境和商业规模尚未发展成

美加州拟颁布DNA隐私法

去年,遗传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等问题在美国至少5个州的法案中被提及。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法者正在斟酌颁布一项新法案来保护该州居民的DNA隐私权。但是,相关科研人员担心,一旦该法案得到通过,可能会对基因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破坏性的影响。  《自然》杂志相关报道称,这项名为《遗传信息隐

数据安全须标准、机制和技术匹配

  从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到个人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无处不在。   近日,某婚恋网站2.2亿会员隐私“裸奔”,网站后台可随意查看用户信息(包括会员浏览的异性照片记录、聊天记录等),让数据安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出台多项举措保护信息数据安全。9月1日,《中华

白宫发布精准医学隐私及信任原则草案

   7月8日,时值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周年之际,白宫对外发布名为《精准医学计划:建议的隐私和信任准则》(简称准则)的文件草案,就精准医学计划实施中可能涉及的患者隐私和数据保护等问题提出了政府的系列意见。   根据精准医学计划的实施方案,组织一个由上百万志愿者参与的研究联盟是该计划的核心目

研究:大模型可高度精准推断用户隐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74.shtm·大模型训练中使用的文本包含个人信息和相关对话,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微妙的方式与语言的使用相关联,例如通过某些方言或短语与一个人的位置或人口统计数据产生联系。在测试中,GPT-4的准确率

基因隐私会成为你的“痛点”吗

  在未曾谋面的某家网店下单,邮寄去你的一口唾液或一滴血,他们就能告诉你,你的祖先来自何方,你的智力和体能是好是坏,甚至还能预测你可能患哪种疾病。时下,商用化、面向个人的基因检测正在铺开,最近,美国政府放宽了商业化基因检测,很多人担心,这在为人类打开一扇医学大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个事关基因隐私安全的

“长安链”融合隐私计算助力医疗数据安全流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67.shtm

手机应用程序内置广告存隐私安全风险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3月19日报告说,对智能手机用户而言,手机应用程序中的内置广告可对用户构成隐私和安全风险。  研究人员去年3月至5月抽样调查了10万个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应用程序。测试报告显示,其中的297个程序含有特殊广告,可令手机从远端服务器下载并运行某些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