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ence:新的基因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在6株果蝇株系中全部或部分表达的142个转录子,对应于果蝇参考基因组(reference genome)中基因间序列,这第一次利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尝试探索从头起源的基因在群体中扩散、尚未固定之前的表达和结构,以及这些基因受到的选择和调控情况。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的进化生物学Diethard Tautz点评道,“这项研究展示了群体遗传学水平上(基因从头起源)的过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成果,说明基因能从无到有。 ” 为了深入了解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探讨新的基因产生的方式,解析这项研究背后的意义,记者联系了文章的第一作者,赵莉博士,就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请教了她。 新的基因的产生方式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生物在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目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人类有二万多基因,而有的细菌只有几百个基因。这种差异不仅......阅读全文

专访赵莉:新的基因从何而来

  疾病基因,外貌基因,冒险基因……“基因”这个词近几十年来不仅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中,也出现在许多大众媒体上,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称,但是正如我们对于宇宙的大爆炸起源尚不清楚一样,基因是如何产生,尤其是从头起源的基因如何产生的,还并未被了解透彻。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

王文:追问生命终极秘密

  基因,这个生命最终秘密的载体,在生命和物种的起源进化中,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新基因是怎样把一个新的分子功能,加进一个自然界长期演化历史形成的功能系统及其基因控制网络中,进而改变这一系统功能的?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些重要问题的所有答案。但是,至少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不可以研究的。”

973首席科学家发现基因功能新起源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转录抑制因子CDYL基因中,新外显子反复在不同哺乳动物谱系中发生,而且这些新外显子能给该基因带来很大的功能改变,这说明基因中新外显子的出现也是增加蛋白多样性和新功能起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遗传学刊物《Trends in Ge

昆明动物所马普小组为新基因起源绘制全基因组蓝图

新基因的不断出现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昆明动物所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在王文研究员的领导下与国际一些研究小组合作,已陆续报道了包括 “sphinx”、“猴王”、“Hun”、BSC4等等一系列新近产生的新基因。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新基因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但在全基因组水平,具体有哪些重要的新基因起源

中科院Science公布最新基因组

  继201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首个山羊全基因组图谱之后,6月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大基因等处的研究人员又公布了绵羊基因组序列,并且将这一基因组与其它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了比对,构建了相关的系统发育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6日Science杂志上。  参与这项

别抵抗,衰老也有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衰老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过程。虽然衰老几乎存在于所有物种当中,但它唯独对人类是种“折磨”,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我们终将老去、死亡。当然,它还丢给人类更棘手的难题,诸如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种种医疗、养老、人口经济问题,这些都关乎人类的未来。郭刚制图  衰老议

质疑生命轨迹写在基因上: 基因不是万能的

  基因决定论的时代象征   DNA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它传达出一种强大的理念,那就是人类个体可以科学地还原成一份明确而具有决定性的编码。我们随处都能听到这种理念:宾利汽车公司招聘员工时说:“努力工作的精神就在我们的DNA中。”足球运动员大卫 •贝克汉姆说:“足球就在英国的DNA中。”而旧金

Science首次证实全新基因的非编码来源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已逐渐认识到基因组中本来是非编码的区域,确实有可能形成新基因。事实上,相关物种基因组的比较也甚至指出,这种从头形成基因的方式也许是一种普遍模式。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在6种果蝇株系中全部或部分表达的142个转录子,对应于果蝇参考基因组(refe

揭示人类特有基因起源新机制

  北京大学科研人员近日发现43例人特有的蛋白编码基因,并提出了新功能蛋白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起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   认识人之所以为人的分子机制,特别是探究人类特有基因的起源规律,是当代前沿科学问题。北京大学李川昀课题组长期运用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模式动物的优势,以

《生命起源的朝圣之旅》:听道金斯讲“祖先的故事”

《祖先的故事——生命起源的朝圣之旅》,理查德·道金斯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60.00元  《祖先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全景图,读者可以跟随道金斯的笔触,通过一个个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命自我讲述的故事,以科学的准确和敏锐的洞察以及激情完成了

鸟类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丢失与生化补偿

  研究表明,鸟类丢失了许多在其他脊椎动物中保守的功能基因。人类与小鼠缺失这些功能基因通常会致死或致病,而鸟类并不表现出相应病症。因此,探索鸟类如何应对基因缺失引起的生化与生理功能丧失,对理解鸟类适应进化与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方面有两种假说:一是功能基因缺失与鸟类特化性状有关,如丢失UCP

《PNAS》研究阐明Y染色体退化的早期阶段

  在许多物种中,拥有X和Y染色体决定着一个人发育成男性还是女性。例如,在人类中,男性遗传其父亲Y染色体(XY),女性遗传其父亲X染色体(XX)。  这种性别决定系统已经独立地进化了多次,其进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Y染色体在遗传上已经退化,并随时间推移失去了很多基因。然而,在Y染色体退化的早期阶段发生

遗传发育所基因新功能化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众所周知,基因加倍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什么大多数加倍后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而只有少数加倍后的拷贝被保留了下来并形成新的功能呢?进化生物学家们曾提出了两个模型试图解释新功能的起源,一是Mutation During Non-functionality (MDN)模型,

二代测序技术助龙胆族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学获进展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已普遍应用于重建植物“生命之树”研究中。大多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呈环状四分体结构,包含约80个蛋白编码基因。叶绿体基因组由于缺乏重组,而常被认为是连锁的单一基因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绿体基因组中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编码基因具有不同的核酸替代速率,经

最新模型定义蛇毒进化 剧毒蛋白质进化于无毒基因

  据科学日报报道,目前描绘蛇或者蜥蜴嘴巴内部主要基因的科技改变了科学家们将动物定义为有毒的方式。如果口腔腺体能够表达与“毒素”相关的20个基因家族中的一些基因,那么这个物种就被定义为有毒。然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挑战了这一定义,这些研究还建立了一个描述蛇毒是如何产生的新模型。

Nature封面:两篇文章解读至关重要的Y染色体

  科学家们对多种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Y染色体进化初期的确出现了大量的基因流失,不过在现存物种中Y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当稳定。   哺乳动物的XY染色体被认为来自于同一个祖先,只是Y染色体出现了快速的基因流失。这一Y染色体退化理论得到了一些果蝇研究的支持。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惊动世人的神农架野人考察

  惊动世人的考察是在1995年。就在这一年的4月25日,中国珍稀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拉开了对神农架野人进行考察大规模活动的序幕,这是一次大胆的但却有事实依据的科学考察,不仅有着1977年起的野人考察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有多年多人对野人所见的报告。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考察不仅规

Science、Nature聚焦人类基因组研究

  生物通报道 两项研究探究了被认为是人类起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狩猎采集者和牧民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揭示尽管南非click语言人群居住地相互靠近,但他们属于不同的遗传群体。   为了评估遗传差异程度,两个研究小组均检测了不同种群DNA中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Carina

6月27日《科学》杂志精选

   较弱THC为10万年冰川周期创造条件  一项新研究提示,对热盐环流(THC)——这是海洋大规模循环模式的一个特别特征——的一个重大干扰启动了在中更新世过渡中的一个变化,该过渡将地球的冰期—间冰期周期从大约每周期4 万1000 年增加至每周期10 万年。这一发现可帮助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在中更新世过

动物所发现靶驱动的蝎毒素适应性进化的新证据

  虽然早在1895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就已经提出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的观点,但是现代进化生物学研究表明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于推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过程和方向,而不是原因。有毒动物(如蝎,海葵,芋螺,蜘蛛和蛇等)是一类独特的动物类群,它们毒液中含有许多靶向离子通道的神经毒素,参与捕食和

攻克基因组测序难题 探究茶树生物学奥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说明了茶的神奇功效。茶树起源于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在从中国向世界各地数千年漫长传播历程里,与全球多元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茶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有迷人的香气和令人愉悦的滋

可以让人多读书?科学家发现基因突变会改变习惯

   63年前,爱因斯坦的大脑被切成240块,浸泡在装满福尔马林的玻璃罐中。在高精度显微镜下,一个又一个神经学家仔细研究过这位天才的大脑,反复观察每一道褶皱和沟回,试图找出异乎常人之处。最终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发现。丹尼尔·本杰明  智慧从何而来,因何不同——从研究大脑体积到神经差异,科学家探究的目光越

中国农科院专家林敏: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

  你见过长着大眼睛六条腿的西瓜,长得又像鸟又像老鼠的怪物吗?  5月17日上午,当2010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现场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两张照片时,现场发出一阵惊愕的叫声。  事实上,这样的图片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已经疯传。转基因是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的食品安不安全?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此充满疑惑,忧

Cell:王俊访谈——勇气是科学之源

  为了庆祝成立40周年,《细胞》期刊(Cell)邀请了全球40位40岁以下的生物领域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见解、个人哲学、研究乐趣、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实验室外的生活。华大基因院长王俊也受邀分享他对科学的见解。   Q1:哪些问题在激励着你的团队?   王俊:最关键的一点是,基因组技术如何造福社会。

1月17日《自然》杂志精选

  波函数量子化学方法   对固体材料计算的应用前景   固体材料的计算描述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采用基于波函数的量子化学方法会更有吸引力,也可能会更准确,尽管后者由于所涉及到的复杂计算尚未引起很多关注。现在,George Booth及其同事介绍了有助于降低这类量子化学方法

Nature文章:惊人的基因组相似性

  蝙蝠和海豚独立地进化出各自的回声定位系统。尽管它们的声呐感官系统起源及机制不同,但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基因参与其中。现在发表于9月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蝙蝠和海豚基因组有一些相似的序列改变,表明这样的遗传趋同(genetic convergence)其范围远比原以为的

Science前沿问题:现代人类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

Nature关注中科院唐鲲研究员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起源可能与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有关联。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本月的BioRxiv杂志上。该项研究工作获得了Nature网站的关注,以“Alzheimer’s origins tied to rise of human intelligence”为题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科学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