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家药监局介入调查麦乐鸡正组织专家检测

麦当劳麦乐鸡中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天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就此召开专家论证会,并称正在组织对该产品进行检测。 与会的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介绍,与会专家认为,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2007年8月7日卫生部第15号公告,“聚二甲基硅氧烷”可以在食用油脂和肉制品工艺中使用。其中,在食用油脂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mg/公斤,在肉制品工艺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公斤。“特丁基对苯二酚”可以在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及油炸食品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2g/公斤。 冯恩援表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化学消泡剂,常用于玩具泥胶和化妆品,也可用在肉制品工艺中。据介绍,目前,国家药监局正会同有关部门选择有效方法,组织对麦当劳麦乐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适时公布。 ......阅读全文

麦当劳拒绝透露麦乐鸡产品添加剂含量

  麦当劳近日因“麦乐鸡”产品被查出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深陷“橡胶门”事件。环球网记者于7月7日下午致电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询问具体情况,麦当劳公司工作人员并未就事件给出最新解释,表示“只有我公司声明中的内容”。  7月7日,记者致电麦当劳北京分部的公共关系部门

华商报:“麦乐鸡”再戳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软肋

  有人说,国人的化学知识多是从食品安全危机中学来的,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如此科普手段未免有些悲哀,更大的悲哀则是,谁也不知道“被科普”的忧虑何时才能终结――― 正如眼下“麦乐鸡”又在“科普”:什么叫聚二甲基硅氧烷,什么又叫特丁基对苯二酚。  美国日前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

麦当劳回应麦乐鸡质疑 称符合添加剂使用国标

  称受争议的两种物质符合添加剂使用国标  日前,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旗下的热销产品麦乐鸡卷入到一场成分风波中。据海外媒体报道,该食品中含有两种分别可以在“泥胶和石油”中检出的成分。  称为防止炸鸡食油起泡  据海外媒体报道,在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即分别是二甲基聚矽氧

麦乐鸡两添加剂可使用不得过量

  麦当劳的麦乐鸡被曝含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昨日,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强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法按规定的品种、用量和范围使用添加剂。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种物质是国际食品法典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国际

药监局组织专家论证麦乐鸡添加剂 结果适时公布

  麦当劳深陷“橡胶门”,据媒体报道称其麦乐鸡中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前者常用于泥胶和化妆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昨天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此召开专家论证会,参会的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介绍,与会专家认为,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

北京卫生监督所:麦乐鸡添加剂不属日常检测项目

  橡胶类化学物质不属日常检测项目  7月6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郭子侠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要求和北京食品安全的部署,麦当劳属于餐厅,其内现场制售的一切食品,包括麦乐鸡,都属于卫生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管范围。目前对麦乐鸡等油炸快餐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方式,主要是对半成品、食用油和成品的抽检,包括检

麦当劳未答复添加剂具体含量 麦乐鸡仍在正常销售

昨日,北京一家麦当劳餐厅,一名顾客正在吃麦乐鸡   美国日前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是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种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对苯二酚”。  昨日,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

药监局通报麦当劳麦乐鸡检测数据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北京市、沈阳市、上海市和南宁市麦当劳餐厅售卖的麦乐鸡及其煎炸用油进行了抽样,并委托具有国家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见附件1),按照检验方法标准《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药监局通报麦当劳麦乐鸡检测情况

  近日,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麦当劳麦乐鸡中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和2007年8月7日第15号公告,“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可作为食

麦乐鸡是否安全应有权威结论

  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表示,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   仅有麦当劳一方的解释,很难打消公众的疑虑,如能有食品监督部门的权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