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系统性研究——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发病率第三、致死人数第四的恶性肿瘤(Beattie et al., 2005)(Carey, 2017; Church, 2016)。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组织学形态可以分为低级别腺瘤和高级别腺瘤,从低级别腺瘤到腺癌的序列发生需要10年以上时间。因此,深入解析低级别腺瘤向腺癌转化的分子机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早筛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FAP的遗传与APC抑癌基因密切相关,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启动了大肠癌沿正常粘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癌的多阶段多步骤发生模式, 如不及时肠镜下切除息肉或者手术切除相应肠管,息肉癌变率可高达90%以上。FAP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起始于同一APC基因突变的处于不同演进阶段的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即同一个体体内同时存在正常上皮、不同级别腺瘤、早期癌、进展......阅读全文

从不治之症到对“基因”下药:结直肠癌百年寻因路

  2018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餐厅,斯蒂芬· 埃斯特拉达(Stephen Estrada)先生和他相恋十年的恋人终于十指相扣,走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婚姻殿堂。在场的亲朋好友为他们欢呼祝福的同时,也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年仅32岁的埃斯特拉达是一名晚期结肠癌患者,四年

华大基因完成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关联分析

  从物种、功能及生态群落上展示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关联特征,这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奥本多夫医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最新的联合取得的科研进展。3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早期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鱼油可减少腺瘤发生数量

  2018年对深海鱼油来说真是不好过,先是一个8万人队列研究发现它防不了冠心病,之后在缓解干眼症上也被打脸,好不容易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了一波深海鱼,马上又有一项研究显示深海鱼油哪怕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人上,也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还把吃鱼带来的好处划给了饮食中的混杂因素了。  除了预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结直肠癌篇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属于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建立合适、可靠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对于其病程机理研究和临床药物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结直

互联网+技术 破解防癌“早筛”痛点

  丁香医生最新公布的一份致癌物报告中指出,人们身边有太多致癌物,除了大家熟知的烧烤、腌菜、咸鱼致癌之外,有充分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导致结肠癌;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429.2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281.4万癌症死亡

液体活检突破循环肿瘤细胞准确发现近九成早期结直肠癌

  日前,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液体活检方法能够以84%~88%的准确性发现早期结直肠癌。以前检测CTCs 的方法只能够发现晚期结直肠癌,这项临床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检测CTCs可以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肠道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标志物或可诊断早期结直肠癌

  在大多数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中,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包括基因组的改变和形态学的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更多的科学研究试图从粪便中分析肠道菌群的特点,以期找到有关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线索。今年4月,两个科学团队在Nature Me

研究揭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发病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团队联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肠道》上在线发表论文,深入探究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腺瘤发生和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基因突变和转录组变化特征,为结直肠癌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据了解,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三、致死

研究发现黄连素有助预防结直肠癌切除后复发

  记者9日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团队牵头研究结果证实:中国传统的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小檗碱(BBR,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预防结直肠癌前疾病腺瘤肠镜下切除后复发的作用。  该研究为腺瘤切除术后的化学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悉,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增长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这样的息肉最危险!

  肠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而肠镜检查之后,报告单中有时会出现结直肠息肉这个名词。结直肠息肉是什么?它是否会癌变导致结直肠癌呢?报告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名词代表什么意思?看完本文,你就懂了。  什么是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是在结肠或直肠内壁增生的组织部分。一般来说,结直肠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是其中某

Nature盘点:12篇文章回顾2018年肿瘤领域进展!

  每年的岁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都会邀请几十位相关领域的大牛撰写一系列年度综述文章,回顾过去一年的进展,对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温故而知新,对于没空去研读每一篇综述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大福利。  在肿瘤领域,今年的回顾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转移性肾癌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关键受体ACE2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第一个应用自己收集的样本实施单细胞测序得出的正常人和结直肠肿瘤患者结肠上皮细胞ACE2受体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推测新冠病毒可能与肠道中的ACE2受体相互作用,进而进一步损害结直肠黏膜屏障并增加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相关研究成果2月24日发布于

NEJM 综述:关于结直肠腺瘤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结直肠腺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近 10 年来,在结直肠腺瘤的病理、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筛查与随访方面的争议等方面有不少新的证据出现,为此,来自加利福尼亚斯克利普斯诊所的 Strum 博士对结直肠腺瘤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NEJM 杂志上。  腺瘤与锯齿状息肉  在美国,约

厉害了!又一癌症找到了早期筛查新方法

  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收集了80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提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从中筛选出9个可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甲

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特殊微生物组有机体水平的增加或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恶性肿瘤发生相关,比如粘膜内癌和息肉样腺瘤,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特殊的标志物或能帮助研究者从健康样本中有效区分出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  研究

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现转移癌细胞代谢新途径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由腺瘤发展为恶性上皮肿瘤,并最终发生转移,其中,大约70%转移向肝,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肝转移肿瘤对大多数化疗药物产生抗性,目前并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来自杜克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ldolase B-Mediated Fru

Gut:标志性息肉不会引发结直肠癌

  近日,来自奥斯陆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尽管锯齿状的息肉通常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直接相关,但实际上这样的息肉并不具有危险性,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Gut上。  研究者Oyvind Holme说道,总的来讲,携带锯齿状息肉的个体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这与有高风险腺瘤的患者患病风险等同;但我们的研

ACS:2015 年度癌症筛查报告

  美国癌症协会(ACS)2015 年度报告对现有 ACS 癌症筛查指南、如何指导医疗工作者、促进公众了解早期癌症筛查等内容作了总结,同时更新了癌症筛查率数据,讨论了文献的选择和早期癌症筛查等主题。  美国癌症协会(ACS)2015 年度报告对现有 ACS 癌症筛查指南、如何指导医疗工作者、促进公众

《Cell》高脂肪饮食就像癌症的“助燃剂”

  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通过扰乱肠道胆汁酸的平衡,触发激素信号,让潜在的癌细胞生长,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  随着癌症死亡率总体下降,医生们注意到一个令人恐惧的异常现象:55岁以下的人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似乎在缓慢上升。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在2007年到2016

FexD分子激活肠道FXR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

  在工业国家癌症导致的死亡中,结直肠癌排第三位,发达国家直肠癌的发生率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则仍在迅速提高。索尔克生物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可以通过扰乱肠道中胆汁酸的平衡来触发激素信号,让潜在的癌细胞生长,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2月21日国际著

柳叶刀:阿司匹林与鱼油 “搭配”或可减少结直肠癌风险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癌症,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0%。虽然有结肠镜检查作为筛查的“金标准”,但是依然面临着发病率上升的显著问题。如何预防这一常见癌症?现在,《柳叶刀》上一篇新文章给出一种可能:科学家们发现两种常用化合物——阿司匹林和EPA(鱼油的主要成分),或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图片来源:P

欧阳高亮组揭示Periostin蛋白促进肠炎相关肠癌发病的机制

  肠道炎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溃疡性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患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研究炎症条件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望为预防和治疗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细胞外基质蛋白Perio

推进BRAF基因突变检测 提高临床肿瘤诊疗水平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病理年会”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教授应建明分享了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鉴别诊断、治疗指导及预后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免疫组化BRAF V600E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应建明表示:“在

一文了解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重要成果解读!

  时光总是匆匆易逝,转眼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6xc.com.au  【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

中山六院连袂华大基因建实验室

  6月12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与华大基因共建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在中山六院挂牌,同时还启动了结直肠癌防治基因检测公益专案。据悉,该实验室可检测16种肿瘤的遗传易感基因,并提供检测前的遗传谘询和检测后的报告解读(例如疾病介绍,肿瘤风险评估解释等),针对携带易感基因风险的个体

醛缩酶B介导的果糖代谢诱导了结肠癌肝转移过...(一)

醛缩酶B介导的果糖代谢诱导了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代谢重组癌症导致的死亡中,大部分是由恶性肿瘤转移而引起的,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挑战。转移性癌细胞通常与原发癌细胞相似,但它们可能会受到所转移器官附近环境的影响。本文揭示了结直肠癌(CRC)细胞在转移至肝脏(一个关键的代谢器官)后经历代谢的重组过程。特别

六成体检者放弃肛门指检 或让肿瘤“漏网”

  如果问体检中你最不愿意检查的项目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肛门指检,其次就是粪便检查。事实上,这两项也是体检中最容易被弃检的两个项目。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起眼的肛门指检,却是直肠癌的初筛。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外科体检医生尤鲜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很多患者会将痔疮和直肠癌初期的症状混淆,进而耽

粪便隐血试验筛查肠癌的几点问题

粪便隐血试验(FOB)在各国均作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这是医学界的共识,其临床意义在此不做赘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目前FOB筛查普及率不高,尤其对FOB的临界值认识模糊,造成了临床上的一些困惑。总结起来,目前我国FOB筛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FOB的临界值有待进一步讨论由于SFD

大肠癌悄然跃居深圳新发癌症第二位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4年度深圳肿瘤登记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大肠癌)已经悄然跃居深圳每年新发癌症的第二位,去年新发病总人数达到1823例,且在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排位中均靠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顾问医生、港大临床助理教授司徒伟基表示,从大肠息肉发展到大肠癌往往需要7—10年,大肠癌比大部

神药二甲双胍不仅能治糖尿病 还能治疗癌症等多种顽疾

  在过去的20年中,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中流砥柱,目前该药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自1995起在美国上市,是一种对临床医生和病人都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而且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药物是安全有效的。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神药二甲双胍或许还有很多其它作用,比如降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