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出炉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在8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表示,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8800公顷。 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将现有红树林及适宜恢复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清退现有自然保护地内的养殖塘并新建一批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等举措。 《行动计划》设立的营造修复面积是怎样的目标?保护区内的养殖塘清退又有何意义?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红树林生态与管理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目标“降下来了” 红树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对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固碳、净化水体均有重要意义。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茂密的红树林让印度渔村瑟纳尔索普的住户免受侵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201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红树林湿地年固碳量为700万......阅读全文

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一半以上红树林得到有效保护 全球目前有34

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记者昨天(8日)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面向2030/2050的全球红树林保护”边会上获悉,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

《湿地公约》批准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2.shtm

首个红树林抗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团体标准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52.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团体标准《红树林抗污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并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www.ttbz.o

澳大利亚北部数千公顷红树林枯死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11日说,澳北部卡奔塔利亚湾已经有数千公顷红树林因“顶枯病”死亡,或因气候变化所致。   詹姆斯·库克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红树林和盐沼组织”发言人诺姆·杜克说,年初首次传出红树林大面积顶梢枯死的消息,即植物从顶梢开始逐渐向下枯死,近期航空及卫星观测证实了这一现象。卡奔塔利亚湾约7

我国红树林面积20年减少40%-北海宣言发表

中国红树林湿地论坛于9月8日下午闭幕。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有关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机构、科研院所、大学、非政府组织(NGOs)和红树林社区等203位代表,两天来就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恢复和合理利用以及科学研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达成广泛共识。在闭幕式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红树林湿地

研究称红树林湿地可减缓气候变暖进程

   “近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利用国际援助、国债项目等资金进行恢复造林,红树林面积从1985年的580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公顷。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生态定位站实测数据显示,900公顷红树林每年可吸收23100吨二氧化碳,固定碳627吨,释放氧气1.35―2.7亿微摩尔/秒。

新一波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出炉

  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在8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表示,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18800公顷。 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其中包

王友绍团队揭示红树林抗寒生态学机制

  记者日前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该所研究员王友绍领衔的团队成功揭示了红树林抗寒分子生态学机制。相关成果在《水生毒理学》上发表。   红树林为海洋三大高生产力生态系之一,是热带和亚热带近海海域重要的生态与保护屏障。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有明显响应,因此是国际上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

垃圾围困-广东特呈岛红树林逼近生死线

湛江特呈岛上的红树林很多已经死亡,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一村民将已死亡的红树林砍来当柴烧。湛江特呈岛海边红树林正在被蚕食,枯死的树木已连成片。特呈岛红树林上挂满了垃圾,常年没人清理,许多珍贵树木已经被毁。  1月21日,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办特呈村委会主任陈那佑谈起红树林时,神情充满了怀念和惋惜。“之

南海海平面近30年上升-导致广东红树林减半

  记者26日从广东省政府获悉,近30年来南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7毫米,已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0世纪50年代该省超过2万公顷的红树林,目前已减少一半以上。  据悉,与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广东省气候也在逐年变暖。根据观测结果,近50年广东省气温增温速率

摸清生物资源家底--我国将建红树林基因库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与重要种类DNA条形码库构建”项目近日在广州启动。该项目意在摸清我国红树林生物资源和重要种类基因资源“家底”,为我国的红树林研究、保护与管理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项目将完成浙江福建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红树林生物资源D

摸清生物资源家底我国将建红树林基因库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与重要种类DNA条形码库构建”项目近日在广州启动。该项目意在摸清我国红树林生物资源和重要种类基因资源“家底”,为我国的红树林研究、保护与管理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项目将完成浙江福建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红树林生物资源D

红树林破坏地再造林的碳汇潜力显著优于滩涂

在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遭遇严重破坏,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制止并且扭转红树林的损失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单位面积上的固碳能力显著地高于附近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大部分的内陆湿地,因此对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程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极为重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700万吨

  记者近日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学家在红树林研究中,估算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700万吨。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管理杂志》上。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浪、全球碳循环及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全球尚缺乏较精确的国家

人类活动加剧退化-我国红树林半世纪来丧失73%

  它素有“海岸卫士”之称,300米的深度就可以抵御任何风力的海浪,它同时还是众多鸟类、海洋生物养育后代的乐园,以及净化空气的有效固碳器。  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令人担忧的是,这道婀娜多姿的绿色长城正遭遇生存危机。  近日在北京通过验收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显示,与20

中美科学家联合公布最新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27.shtm

微塑料对红树林沉积物硫循环的影响获揭示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贺丽在导师钟音副研究员和彭平安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揭示了微塑料对红树林沉积物硫循环的影响。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

不同类型红树林储碳与碳排放机制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65.shtm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杨志峰院士团队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人员在不同类型红树林储碳与碳排放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成

南海海洋所红树林污染生态学研究取得进展

  红树林为海洋三大高生产力生态系之一,也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近海海域重要的生态与保护屏障。国际上红树林生态学研究具有较长的历史,主要涉及红树林生态系物种、物流和能流、污染环境与生态学、生态驱动因子以及保护、恢复、开发和管理等。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友绍教授带领的团队先后在

热带红树林孢粉学与古生态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华莱士在他的热带考察旅行记中,曾经形象地把红树林描述为是海陆之间极其显要的“居民”,在许多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线,红树林构成了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连接海陆过渡带(潮间带)的特有生物群系,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潮间带的红树林也是底栖软体动物、有孔虫、

红树林修复中固氮微生物变化的驱动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董俊德团队在红树林修复过程中固氮微生物驱动的碳、氮、硫等重要生源要素的动态变化及其耦合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于《应用土壤生态学》(Applied Soil Ecology)和《生态指标》(Ecological Indicat

一种在深水裸滩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获发明ZL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沈浩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在深水裸滩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ZL授权。  该发明采用无纺布袋和竹竿结合的方式抬升滩面高程,可有效提高红树植物在深水裸滩的存活率,采用该方法种植的桐花树、木榄和老鼠簕的存活率均达到50%以上;同时该方法满足以下要求:具有较强的稳固性;

微塑料对红树林沉积物硫循环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微塑料(粒径小于 5 mm的塑料)是一类在海岸带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约占全球海岸线的60-75%。受陆地和海洋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湿地已成为微塑料重要的汇。红树林湿地微生物丰富多样,驱动着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

三方共建中科院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研究站

   为更好地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资源,充分发挥红树林湿地生态效益,提高红树林湿地管理水平,日前,中国林科院热林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方代表在东寨港保护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举行了共建中国科学院东寨港红

华南植物园城市湿地变化和红树林恢复研究获新进展

  深圳湾位于深圳和香港两个特大型城市间,其红树林湿地是东半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5个时段的TM遥感影像分析发现,1986-2007年间,深圳湾深圳段因城市化发展而开垦了大量湿地,其中用于养殖鱼虾的基围鱼塘面积从36.6km²减少至17.2km²,红树林

保护与开发-边界在哪里

  作为海南省的生态名片,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里红树林资源最丰富、树种最齐全。多年前,因围海造田、水产养殖等使这里的生态屡遭破坏。立法保护让这片红树林重现生机,但如何修复生态,如何处理好适度开发与生态保护,仍是现实难题。  “北方有沙尘暴,我们东寨港有‘鸟暴’。”漫

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展示我国湿地保护成果窗口

  2010沿海湿地万里行”采访团来到广西防城港,走进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成立于1983年,1990年晋升为自治区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7月,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2004年6月加入中

广州地化所揭示微塑料对红树林沉积物硫循环的影响

  微塑料(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是一类在海岸带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约占全球海岸线的60-75%。受陆地和海洋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湿地已成为微塑料重要的汇。红树林湿地微生物丰富多样,驱动着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一起守护“地球之肺”

浩瀚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摇篮,孕育着地球上超过半数的生命。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和气候调节器,产生了人类呼吸所需一半的氧气,通常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多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