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 瘫痪猕猴如此恢复行走 近日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最新研发而成的装置——可植入体内的无线大脑—脊柱接口,它让猴子在发生脊髓损伤后最短仅用6天就恢复了瘫痪下肢的运动能力。该装置采用的元件已经获批可用于人体研究,标志着人们向临床测试这种方法治疗人类半身不遂的有效性又迈进了一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 过往研究显示,使用从参与规划并执行运动的脑区所破译的信号,有可能控制机械臂或假手的运动,包括一例病人瘫痪的手。但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恢复行走过程中复杂的腿肌激活模式和协调性,此前并未得到研究。 瑞士洛桑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Grégoire Courtine及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的合作者开发出一种大脑—脊柱接口,破译来自控制腿部运动的运动皮质区的信号,从而刺激植入在脊髓下部“热点”的电极,这些“热点”调节腿肌的屈伸。作者在两只因局部脊髓损伤而导致一条腿瘫痪的猕猴身上进行了测试,一只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在伤......阅读全文

《自然》:二氧化碳可安全储存于气田地下水中

  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测了位于北美、中国和欧洲的气田后发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可以安全地被保存在古老的气田和油田中,这使人们离碳捕获和存储又近了一步。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检测了北美、欧洲和中国的气田。图为主持该项研究的Chris Ballentine和同事

美科学家新书解释全球变暖科学概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致暖效应,这是广泛的科学共识。但到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多高水平会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无法停止的全球变暖周期?全球顶尖的气候科学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教授大卫・阿彻(David Archer)在其新书《全球碳循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中国化学家发明碳回收革命性技术 可降碳除霾

  “速生草本植物碳转化刈割封存技术,可促进生物质飞跃大增产,获得足量的生物质,将其制备成固体、气体、液体形态的能源产品,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大气温室气体负增长,可降碳除霾,解决相关环境问题。”中国的一位化学家雷学军自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雷学军研究员,湖南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全国劳

CO2检测仪适用在哪些场所

二氧化碳检测仪是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监测的一种仪器。因为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广泛使用,自然也就融入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当二氧化碳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氧化碳,象水汽和臭氧一样,是影响大气中辐射传输过程的一种主要气体,从而二 氧化碳的含量是控制大气温度的一个重要因子。众所周知,地表和低层大气的温度比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温度为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发自地表的和低层大气的热辐 射吸收了,使之不能射出大气层以外,但高层大气的二氧化碳却以比较低的温度向外发出

二氧化碳分析仪应用领域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一旦在封闭半封闭场所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将严重危害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在故生产生活中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浓度监测和控制。于是二氧化碳分析仪成为各种行业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设备,可以在农业种植、养殖、工业中广泛应用,如:种植大棚检测所施加气肥的量、畜牧养殖场内通

国际空间机构谋求建立全球观测平台

  本报讯 全球各大主要空间机构如今正朝着实现一项气候观察家们梦寐以求的能力而努力,即一个统一测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碳汇捕捉的国际人造卫星系统。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对全球自然灾害进行监控。  就在本周,来自11家空间机构的负责人有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布一项联合声明,呼吁

美发射碳监测卫星OCO-2 提升二氧化碳观测水平

  美国宇航局(NASA)于7月2日宣布,该局当天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旨在绘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布图的探测器。在由于发射技术问题被拖延了1天后,斥资4.65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升空。  NASA在电视直播中称,火箭发射升空后,到

我国学者发现自然火排放溶解铁可大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自然火(野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4亿年的时间,人们已经认识到它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辐射效应等改变气候系统。但是,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的作用如何?它具体的气候效应如何?目前并不清楚,这主要由于人们并没有弄清楚自然火在冰期-间冰期中的表现究竟如何。这也导致在地球系统中自然火的作用被忽视或者低估。 

缓解气候变化政策可避免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指地球上的海洋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导致自身pH值持续下降。1751年到1994年间,海洋表面的pH值估计从大约8.18下降至8.1。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套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政策,比如规定全球排放峰值到来的年份等,将给未来海洋酸化带来的不同

Waters公司业界首创基于SFC系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全新的ACQUITY UPSFC系统,更环保,更经济,更快捷,是替代用于手性和非手性分离的常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最佳选择  Atlanta, Georgia -2011年3月14日  Waters公司(WAT:NYSE)在Pittcon 2011展会上发布新型ACQUITY UPS

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扰乱海洋化学物质循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8日报道,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海洋温度上升将扰乱浮游生物对二氧化碳、氮和磷等化学物质的自然循环。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   在海洋碳循环中,浮游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一半,然后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气候变化》  海洋热浪频发威胁生物多样性  《自然—气候变化》本周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海洋热浪频次不断增加——1987~2016年期间的年均热浪天数比1925~1954年增加了54%。研究发现,虽然这些热浪事件本身的物理表现各不相同,但都会影响关键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地

欧盟开发工程化遗传改性微生物合成生物柴油汽油技术

  根据微生物植物光合作用仿生原理,在成功实现工程化遗传改性微生物“高效”生产氢气和碳氢化合物的基础上,欧盟2020地平线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由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公司领导的研发团队,利用改性微生物和微藻生产线,通过太阳光线和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藻类,直接自然合成生物柴油和汽油。尽管自然合成生物燃油相对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封存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个国际科研小组9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岩层,并借助自然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长期以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被视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一种重要方案,即从工业生产或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气体中

刘嘉麒: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到底存在何种关联?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究竟在哪儿?近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一场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用精辟的语言,剖析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间的关联,探寻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   近30多年是极端天气的高发期   从20世纪后期至21

哥斯达黎加力争成为全球首个“碳中性国家”

斯达黎加近50%的国土被原始森林或热带雨林覆盖   位于中美洲南部的哥斯达黎加,西班牙语意为富饶的海岸。在这个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国度,近50%的国土被原始森林或热带雨林覆盖,超过25%的国土为受保护的国家公园。   日前,哥斯达黎加环境、能源与通讯部部长雷内·卡斯特罗·萨拉萨尔来到中国,在社科

方精云:全球变暖须关注大趋势中的不确定性

  尽管温度趋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各种因素只能影响增温幅度的大小,而不改变全球在变暖这一总体趋势。地球处于高温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0年5月初,应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nter Academy Council,IAC)宣布组成一个有12名成员的独立调

美科学家呼吁重视甲烷逸出现象

  芝加哥大学计算海洋化学家大卫●阿彻(David Archer)日前发表文章称,尽管最近甲烷从海洋和北极冻土中逸出的消息牵动了公众的心,但最可怕的还不止于此。  据每日气候网站报道,阿彻表示,虽然不知道冻结在海洋深处的甲烷总量有多少,但应该不少于目前剩余的化石燃料的总和。而且,封存在逐渐

奥运提升中国科技篇:点亮智慧 彰显魅力

北京奥运会,是一场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展示新科技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中国科技的时代魅力,增强了亿万人民的科学精神;北京奥运会,提高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大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16天的激情和梦想中完美落幕。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映照出全世界体育

二氧化碳CO2检测仪原理及用途

  二氧化碳CO2检测仪是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监测的一种仪器,因为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广泛使用,自然也就融入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CO2检测仪的应用领域主要在畜牧业、工业、公共场所、农业等领域,通过红外线光源的吸收原理来检测现场环境的二氧化碳气体。1、畜牧业空气的质量关系到动物们的

中国科学家发现南大洋酸化的“幕后推手”

  “坐在‘雪龙’号上就像坐在筛子上一样,上下左右前后一起摇晃。”南极科考队员这样描述自己“勇闯”西风带的经历。  在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个环绕地球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咆哮西风带”。  日前,科学家研究发现,这道进入南极必经的“鬼门关”,竟也是南

解读零碳排放

  全球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将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课题。在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气候变暖威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由于空气和水的质量恶化而受到危害。因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概念的

袁东来:富碳农业有助于摆脱“碳枷锁”

  社会的命脉是经济,自然生态的命脉则是碳。自然万物的生长和繁衍,实际上是碳循环的不同表观形式。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几百年工业化的蓬勃发展,过量积累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的祸因,人们对碳排放产生了妖魔化的理解。低碳和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主要对策。然而这个对策只能缓解,并不能根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燃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火山喷发致使大量二氧化碳排入海洋系统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随着热浪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正在扼杀珊瑚礁和海藻森林。  位于温带和热带气候边缘的日本式根岛火山爆发后,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火山喷发阻碍海洋生物生长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近日报道,科学家已发出警告,即便是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工业化前水平的西北太平洋海域,也面临着因火山爆发导致的排放浓度加剧、热浪和海洋酸化等重重危机,本被寄予希望向北增长的珊瑚礁和海藻森林,命运堪忧。  日本式根岛火山地处于温带和热

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全球议程委员会(Global Agenda Council on Biotechnology)是世界经济论坛(WEF)下的全球网络之一,由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世界知名专家组成。近日,生物技术全球议程委员会揭晓了能够帮助人类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食物、营养,以及健康需求的“十大最重要生物技术

实验室数据首次阐明奥陶纪冰河期发生机制

  第一批植物登上陆地并非仅仅为浅褐色的风景增添了一抹绿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它们戏剧性地加速了暴露岩层的自然分解,并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可使行星变暖的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将地球气候送入了一个大的冰河期。   在大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当前水平的14倍到22倍,而全球的平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