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固体所成立“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

4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成立仪式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研讨会在合肥市举行。合肥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固体所所长孟国文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主任赵惠军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出席会议。 王英俭在祝贺中心成立的同时,也对中心未来的发展给予厚望,希望今后凝聚一批优秀人才,做出一批高水平成果。孟国文对与会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固体所纳米材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恳请专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等把关指导;希望在中心的带动下,固体所的纳米材料研究更加有特色,在某些方面能够在国内不可替代。吉林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冯守华作为嘉宾代表致辞,他认为中心凝聚了“环境、能源、材料、纳米”这四个当今前沿的领域,其成立值得关注和期盼,祝愿中心在今后健康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阅读全文

合肥研究院固体所成立“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

  4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成立仪式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研讨会在合肥市举行。合肥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固体所所长孟国文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主任赵惠军担任大会执

光活化纳米材料将成为清洁能源关键

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为氢经济设计了一种关键的光活化纳米材料。仅使用廉价的原材料,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可扩展的催化剂,只需要光的力量就能将氨转化为清洁燃烧的氢燃料。这一发现为可持续的、低成本的氢气铺平了道路,这种氢气可以在当地生产,而不是在大规模的集中式工厂生产。这项研究于11月24日发表在《科学》杂

“新能源用纳米催化材料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结构导向的功能材料研究”和“新能源用纳米催化材料研究”项目通过验收验收会现场  3月21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承担的两项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结构导向的功能材料研究”和“新能源用纳米催化材料研究”通过院基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由洪茂椿院士主持完成的项目“结构导向的功能材料

青岛能源所在仿酶纳米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过氧化物酶在制药、临床诊断、生物传感、食品安全、遗传育种、环境保护、化工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然而天然酶存在诸如制备过程复杂、稳定性差等难题。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替代物,仿酶纳米材料(又称纳米酶)具有价廉、稳定性高、表面积大、催化活性强等优势。但是,大多数仿过氧化物酶纳米材料只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

“磁性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能源转化”取得成果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侯仰龙教授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研究员合作,在碳化铁(Fe5C2)的可控制备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以全文形式“Fe5C2纳米颗粒:简易的溴化物诱导合成和用作费托合成活性相”(Fe5C2 Nanoparticles: A Facil

新型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关键制备等技术取得突破

  “十二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支持了“新型纳米能源材料及器件关键制备技术”、“金属间及其与无机非金属复合层状结构材料研发”、“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关键构件先进制备技术”、“新型轻质与高强韧耐蚀合金及其构件精密制备技术”等4个主题项目。近日,863新材料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上

技术组学研究汞及纳米材料环境健康效应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邹海民研究员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邹海民研究员发表主题为“技术组学研究汞及纳米材料环境健康效应”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采用HPLC-ICP-MS/MS建立食用菌6砷形态(砷胆碱、砷甜菜碱、亚砷酸盐、二甲基砷、一甲基砷和砷酸盐)和4种汞(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苯基汞)的分离检

金属组学研究汞及纳米材料环境健康效应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李玉峰副研究员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李玉峰副研究员发表主题为“金属组学研究汞及纳米材料环境健康效应”的精彩报告。金属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之后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目的是系统研究生物体系内金属元素的分布、含量、结构特征、功能等。涉及分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医学、

刘思金小组揭示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

   日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通过多种DNA甲基化检测和测序手段,揭示了不同纳米材料在低剂量暴露下对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规律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在内外源性刺激下,DNA甲基化水平可发生快速变化以改变细胞的

青岛能源所在软质纤维状纳米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经过数亿年的自然进化,自然界形成了众多具有优异高强超韧性能的生物复合材料。其中具有二维几何形貌的纳米构筑单元(如贝壳中的叶片状霰石与骨骼中的片状磷灰石)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合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与性质的二维片层结构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石墨烯片层对电子的二维量子约束效应也使人们的研

纳米材料环境健康风险与纳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论文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大量应用,纳米材料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从而通过多种暴露途径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风险(如图1所示)。因此,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安全性(EHS)对于促进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金、吕永龙与南开大学教授陈

纳米能源所开发生物全可吸收纯天然材料摩擦纳米发电机

  日益增长的神经及心血管疾病对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工作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此类电子器件主要包括:心内压传感器、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深脑/神经刺激器等。长期的体内植入对可植入医疗器件的体积、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都有很高要求。现有可植入医疗电子器件的电源主要依赖于商业可充电及不可充

能源和环境相关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在京召开

   10月21日至24日,能源和环境相关纳米技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Related Nanotechnology (ICEEN 2012))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

解思深:纳米技术将用于环境能源药物等领域

  “中国纳米的质量和数量都不错,目前中国在纳米技术方面准备应用到环境、能源、药物及人力健康等领域。未来十到十五年,纳米将会对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解思深说。   九月五日,中德纳米技术及纳米标准化前沿论坛在兰州举行,纳米材料国际委员会前主席

生态中心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诱导细胞DNA甲基化修饰改变与表观遗传毒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4580)。  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

单质磷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呈现广泛应用价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王佳宏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曲广波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化学学会评论》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综述。  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单质磷材料的发展历史、物化性质、合成策略以及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应用相关的研究,并进一步展望了单质磷材料的未

单质磷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呈现广泛应用价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66.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喻学锋、王佳宏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曲广波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化学学会评论》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综述。研究团队系统总

青岛能源所举办纳米孔材料合成与表征国际研讨会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举办纳米孔材料合成与表征国际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青岛能源所科学论坛系列会议之一。会议以能源变革时代的分子筛及相关材料为主题,开展了为期4天共12场专家讲座,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在线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10余个国家,累计参会

纳米服装,真的有纳米材料吗?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已经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纳米服装。将纳米级的微粒覆盖在纤维表面或镶嵌在纤维甚至分子间隙间,利用纳米微粒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等特点,在物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厚度极薄的(肉眼观察不到、手摸感觉不到)、间隙极小(小于100nm)的‘气雾状’保护层。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

生态中心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转化毒理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Small (Ma, et al. Small.2017, DOI: 10.1002/smll.201603830),Nanoscale(Ma,

合肥研究院在环境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随着纳米科技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到环境介质(如水体、土壤、沉积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纳米二氧化钛(TiO2-NPs)和纳米氧化锌(ZnO-NPs)是纳米金属氧化物中最早实现商业化生产、产量最高、需求最大、

纳米材料技术会议举行

  6月17~20日,第三届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会议在捷克举行,14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交流了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情况,来自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也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   捷克奥斯特拉瓦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采用纳米级的二氧

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策略

  中国纳米材料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国际先进国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脱节现象也没得到很好解决,结合新产品研发的产学研创新机制,在运行和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使中国的纳米材料产业缺乏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支撑。针对我国纳米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前瞻需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   长远来

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大部分固体材料均是由各种形状不同的颗粒构造而成,因此,细微颗粒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纳米材料,其颗粒大小和形状对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纳米材料的颗粒大小、形状的表征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固体材料颗粒大小可以用颗粒粒度概念来描述。但由于颗粒形

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1. 粒度分析的概念    大部分固体材料均是由各种形状不同的颗粒构造而成,因此,细微颗粒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纳米材料,其颗粒大小和形状对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纳米材料的颗粒大小、形状的表征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固体材料颗粒大小可以用颗粒粒度概念

硅纳米管:自组生长新纳米材料

  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元洪教授课题组率先合成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标志着我国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个原子自己搭建生成、内部排列有序的纳米管,它完全可以体现硅纳米管的真实特性,同时具备碳纳米材料和硅纳米线材料的性能,在传感器、晶体管、光电器件等方

合肥研究院揭示纳米材料环境转化过程对生态毒性的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课题组以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藻类为受试对象,应用光谱技术对纳米氧化锌在含磷水体中的转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了环境物质转化过程对小球藻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相关成果已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

合肥研究院等设计出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复合纳米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团队,联合山东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和魏鹏飞,设计出一种核壳结构铜基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特异性多模式诊疗。  铜基纳米材料具有极强的催化类芬顿反应的能力,可提高

纳米材料蛋白冠互作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石墨炔-胞内蛋白质互作与调控巨噬细胞表型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The Underlying Function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Intracellular Protein Corona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