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植物逆境研究中心在植物DNA去甲基化调控研究进展

6月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朱健康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该研究揭示了编码一个组蛋白的乙酰化酶IDM1在植物去甲基化作用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表观遗传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DN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志,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植物逆境响应的重要机制。DNA甲基化的水平主要有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这两个方向来协同调控,目前在植物中对甲基化途经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但是对DNA去甲基化的调控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2002年,朱健康研究组通过遗传学的方法第一个克隆了植物体内的去甲基化酶ROS1,并提出在植物中DNA去......阅读全文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二)

2.1.3雄性不育和无融合生殖机制的利用 由于基因漂移主要是通过花粉的传播和受精来实现的,释放雄性不育品种是阻止转基因逃逸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它对既能有性生殖又能无性繁殖的一类作物 (如马铃薯)尤为适用。虽然这种方法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但这类转基因作物的释放还是能大大降低其生态风险性。无融合生

免疫PCR系列五-免疫PCR要点与注意事项

一、免疫PCR要点(1)连接分子免疫PCR需要适当的连接分子连接报告分子和抗原抗体复合物。1 992年Sano用重组的链亲和素-蛋白A嵌合体作为连接分子,创立了免疫PCR技术。该融合蛋白的蛋白A可结合抗体的Fc段,链亲和素可结合DNA分子上的生物素,Sano利用此连接分子把一段生物素化的DNA(PU

说说转基因植物“那点事儿”

设想,你要把一台机器,从生产厂里运输到需要这台机器的工厂里,并让它顺利工作,要通过几个步骤呢?首先呢,我们要先把这台机器生产出来,然后打包,装到汽车上并运输到目的工厂内,安装机器,最后经过一系列调试,才能让工厂使用这台新机器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和这一过程相似,生产转基因植物,也需要上面一系列步骤。在一

不敢吃转基因食品?天然“转基因作物”已经吃几千年

  世界上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早在数千年前,它已在自然条件下诞生。我们常吃的圣女果、血橙,其实都归功于不安分的“转座子”。  世界上的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它是出身于实验室里,由科学家培育出来的吗?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数千年前,第一棵转基因作物就已经在自然条件下诞生了。  自然界外源“转基因”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资源库:为生物物种打造“诺亚方舟”

位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博物馆内的种子墙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同时它还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科学培圳基地。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科技活

能源未来:发光树

  旧金山的一位企业家安东尼·埃文斯,为了节约能源最近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如果我们用树来充当路灯会是怎样的呢?”   埃文斯和他的同事——生物学家欧姆里·阿米拉夫中力和凯尔·泰勒——想创造出一种真正能发光的植物。埃文斯的灵感来自于转基因生物,即拥有其他物种 DNA的动植物,这种转基因生物已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

国自然研究热点—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顶尖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Cell》相继发表了关于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癌基因的传统认知,同时也迅速引爆了整个生物医学界,一时之间,将人们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个科研界的新宠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Cell Res:CRISPR/Cas9瞬时表达基因组编辑体系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ACS Nano:微针贴片技术用于农作物,加速植物病害检测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使用微针贴片在一分钟内从植物组织中收集DNA的方法,而传统DNA提取技术需要至少数个小时。 DNA提取是鉴定植物病害的第一步,新方法有助于开发小型化以及可以用于现场即时检测的植物病害诊断工具。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文章的通讯作者魏青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朱健康研究团队发现植物DNA主动去甲基化新机制

  7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

填补Qiagen空白的植物RNA提取试剂盒

填补Qiagen空白、不用DNA酶消化的植物RNA提取试剂盒 一般公司多糖多酚植物RNA提取试剂盒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案 很多植物RNA的样品由于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代谢产物、色素等成分,造成RNA提取过程中氧化、褐化、降解、由于植物品种的多样性造成情况更加复杂。手工的CTAB类的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1.l 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著名学者朱健康Nature子刊表观遗传研究新文章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活性DNA去甲基化发生缺陷的拟南芥突变体过度生成了气孔世系细胞(stomatal lineage cell)。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

PCR技术(十三):PCR用于进化分析

进化遗传学具有两个并列的研究方向:系统发育的重建和种群分析。自1962年, 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蛋白质序列和基因序列的比较可以象分子种一样用于标志 现存物种分化的时间以来,各种生化方法被用于系统发育的研究。在最初二十年内, 同功酶的电泳分析、免疫学比较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被广泛地应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拟南芥C

“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4月20日,中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议。该项目从2009年开始运行,目前已取得下列阶段性成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联合了来自全国22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余人的植物

朱健康院士团队揭示植物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完整调控途径

  近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

研究发现植物DNA主动去甲基化新机制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朱健康院士PNAS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杂交种中甲基化互作需要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并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Jian-Kang Zhu)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朱教授是植物抗逆生物学领域世界级领

清华百人计划发表CRISPR新成果

  CRISPR/Cas已成为强有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于 许多生物,其中包括几个植物物种。然而,在植物中,基因组编辑试剂载体的传递仍然是一个挑战。最近,来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报道了一个基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Nature:被丢失的“垃圾”DNA

  在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只占据2%的序列,其余的均是由称作非编码DNA的遗传物质构成。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这一谜团:为何基因组中会存在如此庞大数量的这种遗传物质?  现在,一项新研究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新发现:绝大多数的非编码DNA也许确实并非复杂生命所需。这一研究发表在 5月12日的《自然》(N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2

二、重组DNA分子转入真核细胞1.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机制最清楚、技术方法最成熟的基因转化途径。迄今为止约8096的转基因植株都是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获得的。农杆菌是一类土壤习居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绝大多数单子叶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