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现状:无上市产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14.shtm......阅读全文

全球个性化新抗原肿瘤疫苗现状:无上市产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14.shtm

个性化新抗原疫苗引发强烈抗肿瘤反应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广泛研究所的研究已经显示靶向肿瘤细胞上特征性的“新抗原”的个体癌症治疗疫苗可刺激黑素瘤患者的有效,安全和高度特异性的免疫抗肿瘤反应。  研究人员Catherine J. Wu说,“Nature”在线发表的这项研究提供了原理证明,即针对患者肿瘤定制的个

国内个性化精准治疗首次进入临床阶段

  2020年1月7日,由武汉华大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吉诺因”)和深圳吉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的治疗用创新生物制品“靶向新生抗原自体免疫T细胞注射液”(简称Neo-T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简称IND申请),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受理号:CXSL19001

MC:孟超肝胆医院团队发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个性化疫苗

  对恶性肿瘤细胞来说,抗原可以是逃避免疫监视的盔甲,也可以是触发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软肋,其中有部分“软肋”的专一性还特别高,不仅能排除免疫系统对正常细胞的误伤,而且也成全了新抗原疫苗的个性化特质,使之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下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近日,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刘小龙团队,针对基于

我国已有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司司长袁林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5条技术路线的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依法依规附条件批准4个新冠疫苗上市,依法组织论证同意另外3个新冠疫苗紧急使用。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竞速-哪些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当地时间16日表示,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mRNA-1273”)当天在西雅图开始首次临床试验。首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有45人,均为18至55岁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消息开始临床试验。/NIH网站“临床试验的启动速度之快,创下纪录。”

Science聚焦:个性化癌症疫苗的新“战绩”!

  寻找治疗癌症的疫苗,一直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热门方向,是科学家们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梦想。遗憾的是,很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个性化疫苗很可能是个例外,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这些疫苗的关键在于新抗原(neoantigens)——单个患者体内肿瘤携带的特异性突变蛋白,新抗原仅仅存在于癌细胞表面,

简述部分肿瘤抗原疫苗的作用原理

  热休克蛋白(HSPs)是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molecule chaperone)作 用,参与多种胞内蛋白的折叠、装配及转运。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HSP-肽复合体含有多种肿瘤相关肽,可诱导多个肿瘤特异性CTL克隆,发挥特异性杀伤作用,而且不受MHCⅠ类抗原限制

癌症mRNA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BioNTech”最新成果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更多普罗大众认识了mRNA疫苗。mRNA疫苗技术的原理在于,能够设计靶向mRNA,并在对人体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通过递送系统进入人体,让免疫系统识别病毒特征,从而产生抗体。事实上,mRNA疫苗并不是一项新的生物技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针对各种疾病研究和使用mRNA疫苗,而这一技术

多参数基因分析在个性化肿瘤疫苗研发中的运用价值

  癌细胞在快速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往往来不及修复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会出现许多新的突变蛋白,称之为肿瘤新抗原。早期研究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新抗原所携带的突变本身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没有影响,属于被忽略的副产物。随着研究深入,近期科学家发现即使同种癌症患者身上的突变都不尽相同,新抗原也有所差别

癌症疫苗研究方兴未艾|科技创新世界潮

  科学家在研制针对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的疫苗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经过数十年上下求索,癌症疫苗相关研究正到达一个转折点,疫苗将成为癌症治疗领域下一个大事件,预计5年后将有更多癌症疫苗问世。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癌症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当前科技创新的前沿和热点

个性化癌症疫苗通过人体试验

  英国《自然》杂志7月4日在线发表了癌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两种个性化的癌症疫苗在人体试验中表现安全,证明了在临床上,根据个人癌症突变情况而专门研制疫苗是可行的,这为开发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极其关键的参考。  癌症免疫治疗手段通过调动患者的免疫系统,有针对性地攻击癌细胞,虽然表现出良好

Moderna在JPM上揭开5种在研药物的面纱

  Moderna公司因研发信息保密经常被指控,至少没有公开地透露任何研发的信息,其在研药物靶向许多感染性疾病、I/O疾病和心血管病的研究信息就是如此,依然未对外公开。  摩根大通在本周旧金山召开的备受期待的会议中,这家被认为价值高达50亿美元的私营公司表示,公司有12个mRNA在研药物,其中包括疫

肿瘤相关抗原的临床意义

  应用单克隆抗体MG7,MG9,MGb1,MGc1和MGd1的混合物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抗原MG-Ags,发现胃癌和肺癌患者胸腹水中MG-Ags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门脉性肝硬化。卵巢癌腹水中MG-Ags未见升高。6例肺癌胸水第一次细胞病理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而

癌症疫苗治疗黑色素瘤获突破

  不久前,来自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科研团队分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采用癌症疫苗治疗黑色素瘤取得了突破。一些受访专家认为,这是癌症疫苗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有望为肿瘤治疗开启新方向。不过,现阶段癌症疫苗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癌症疫苗旨在治疗而非预防   最大挑战在于肿瘤异质性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   个性化癌症疫苗在早期人体试验中表现乐观   7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两篇论文展示了两种个性化的癌症疫苗的接种在小规模的人类试验中表现的安全性,并且能为高危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临床上的积极反应。这些结果证明了根据病人个人癌症突变的情况而专门研制的疫苗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安全的,它

于海军组构建可电离铁纳米佐剂用于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

   肿瘤疫苗代表了一种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且持久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临床肿瘤治疗具有广大的前景。然而,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低、胞质递送效率低以及淋巴器官靶向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肿瘤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水平,进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新型免疫佐剂的开发为改善肿瘤疫苗疗效提供了有力策略。干扰

魏于全: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

  9月2日,第十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暨改革开放40年医药行业发展成就展继续火热进行。一场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

mRNA疫苗国内外研发布局

疫情之下,很多创新性的工艺技术平台用于新冠疫苗的研发,一些产品已经获批上市,与此同时,这些创新性疫苗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疫苗的发展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对下一代疫苗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和多联多价等疫苗发展的开发效率、安全性和疗效性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后疫情时

引领全球!我国5个新冠病毒疫苗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我国的新冠疫苗究竟到了哪一步?“我国目前已有5个新冠病毒疫苗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但不为第一而抢跑。”  

全球有10种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据央视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12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各地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都令人鼓舞,目前约有40种疫苗已处于临床试验中,其中10种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计最早于今年12月到明年初有疫苗公布数据,预计未来6~12个月将有多个疫苗临

Cancer:如何实现“精准”免疫疗法?

  肿瘤个性化治疗意为靶向某位患者肿瘤特定的基因特征,而肿瘤免疫治疗指的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控制肿瘤。将这两种表面上看起来不同思路的治疗策略加以融合,便发展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即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深入了解患者肿瘤基因突变中能够影响抗肿瘤免疫的部分,能够预判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或指导免疫治疗药物的

Moderna公司:癌症和心脏病疫苗可能在7年后准备就绪

美国疫苗制造商Modern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保罗·伯顿博士表示,到2030年,将有针对“各种”不治之症的疫苗,拯救“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的生命”。他说,在mRNA领域取得的进展,已经迎来了疫苗的“黄金时代”。保罗·伯顿博士。据报道,保罗·伯顿(Paul Burton)博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

中国已有20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6月1日,世卫组织批准中国科兴新冠灭活疫苗进入紧急使用清单,这是中国第二款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  6月2日晚在青岛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实现全民健康—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中国已有

BioNTech和辉瑞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获阶段性成果

  7月1日晚,德国BioNTech生物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与美国辉瑞制药联合进行的部分新冠候选疫苗临床试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该公司称,初步数据表明,BNT162b1的给药剂量耐受性良好,且可产生剂量依赖性免疫原性。如获得监管机构批准,BioNTech与辉瑞将于7月下旬在美国进行下一阶段3万人规模的

疫苗新突破:mRNA可供研发肿瘤和流感疫苗

  多年来,普遍接受的观念是不太稳定的、很难操作的mRNA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医疗,然而,科研人员攻克这一难题后在体内表达药用蛋白看上去是可行的(至少在原则上),如今,mRNA分子成为研究对象的领域涉及到,新的医疗手段(如肿瘤疫苗)、预防性疫苗接种(针对感染性疾病)以及基因&蛋白疗法的替代治疗。   

科学家研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

  许多肿瘤病人在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依然会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对此,癌症疫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肿瘤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且肿瘤存在高度异质性,给肿瘤疫苗的研发带来很大的困难。近期,我国科学家报道了一种个性化的癌症疫苗方案,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

全球首款人类腺病毒新冠疫苗

  100%预防中或重症COVID-19  2月2日俄罗斯联邦卫生部Gamaleya流行病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心宣布,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已经发表了Sputnik V疫苗的临床III期中期结果,证实了该疫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Sputnik V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人类腺病毒载体平台的靶向冠状

ACS-Central-Sci:华人科学家开发个性化癌症疫苗

  治疗性癌症疫苗早在100年前就被开发出来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什么效果。在取得具体成果之前,必须克服两大障碍。首先,由于肿瘤突变对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所以必须非常精确地靶向癌细胞抗原,这是很难做到的。其次,需要一个安全的系统将疫苗送到正确的位置,并实现强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近日EPFL工程

简述肿瘤相关抗原检查的临床意义

  应用单克隆抗体MG7,MG9,MGb1,MGc1和MGd1的混合物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抗原MG-Ags,发现胃癌和肺癌患者胸腹水中MG-Ags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门脉性肝硬化。卵巢癌腹水中MG-Ags未见升高。6例肺癌胸水第一次细胞病理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