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一个抑癌基因可抑制斑马鱼再生

总有一天,再生医学会让医生能够矫正先天性畸形,再生受损的手指,甚至修补一颗受损的心脏。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将必须对付身体的抗癌安全系统。现在,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人类基因,可能是这种权衡的一个关键介质,阻断肿瘤和健康的再生。延伸阅读:斑马鱼神经元助力人类出生缺陷研究。 UCSF的Jason Pomerantz博士,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蝾螈能够再生肢体”感到惊讶。现在,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和干细胞研究人员,他认为,来自于斑马鱼和蝾螈类生物的见解——这类生物通常能修复受损的四肢、尾巴、下巴甚至心脏,总有一天会赋予人类提高的再生能力。 Pomerantz说:“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像斑马鱼这样的再生生物,已经在实验室变得易于研究,我确信,这些动物也许能教给我们‘对人类再生来说哪些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这些脊椎动物可以再生出高度复杂的结构,而我们人类却不能?” 2015年11月17......阅读全文

斑马鱼

一、概述斑马鱼是生长在印度、巴基斯坦淡水河流中的一种硬骨鱼(鲤鱼),成年鱼全身仅长4-5厘米,因全身横向分布着一道一道褐色的斑马线而得名。斑马鱼很容易在实验室饲养,一般3个月就可以达到生殖成熟期,雌鱼每次产卵200枚左右,一生可产卵数千枚,斑马鱼所产之卵经24小时即可胚胎发育成熟,仔鱼期只有1个月。

基因组学研究成果让斑马鱼研究“快马加鞭”

基因组学研究成果让斑马鱼研究快马加鞭(Genomics: Zebrafish earns its stripes)作者:谢训卫人类发育,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的过程涉及到成千上万的基因和其变异体,但是大部分的基因和其变异体的功能依然是未知的。过去的20年里,斑马鱼逐渐成为研究人类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动物。

基因组学突破性成果:斑马鱼序列解析

  人类发育,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的过程涉及到成千上万的基因和其变异体,但是大部分的基因和其变异体的功能依然是未知的。过去的20年里,斑马鱼逐渐成为研究人类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动物。在《自然》杂志网站发表的两篇文章里1,2,报道了斑马鱼参考基因组序列和完成超过10,000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断裂性突变体的鉴

寄生虫感染或破坏斑马鱼实验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感染实验室斑马鱼的常见寄生虫可能令多年的行为实验结果产生混淆。不过,批评者认为,这个案例仍有待证实。  和小鼠一样,斑马鱼被用在全球的实验室中,以研究从药物疗效到诸如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等遗传性疾病和障碍的所有事情。由于斑马鱼和人类都具有高度社会性,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和啮齿类动物

科学家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分泌蛋白可提高胰岛素水平

  记得老编辑有天对我讲,「有些投资人告诉我,现在微生物领域是投资热点,大家都在看项目,但是好的项目实在是太少了。」  近十年来,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催生了一大批专注于人体基因组的公司,也孕育了一大批关注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公司。几乎每周都有肠道微生物的重磅研究进展刊登在各个顶级期刊上,然后迅速刷爆朋友圈。

除了小鼠,斑马鱼也被盯上了 | PNAS

  植有人类肿瘤细胞(红色)的斑马鱼胚胎,这一模型有望帮助医生快速筛选癌症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图片来源:Rita Fior团队)  最新一期《PNAS》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Single-cell functional and chemosensitive profiling of combinato

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斑马鱼这种原

双酚S(BPS)毒性对神经发育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机制研究 2

图02为自由泳试验的结果。由图02可得知:不同浓度BPS情况下,斑马鱼幼鱼活动的总距离和运动速度呈下降趋势(随着BPS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降低)。与控制组相比,0.3 mg/L和3.0 mg/L 剂量下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阳性对照组中斑马鱼幼鱼活动总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也有所下降。 这些

深受科学家的热爱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

深受科学家的热爱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

Nature:系统解析斑马鱼参考基因组

  斑马鱼(Zebrafish)是研究发育生物学的新兴模式动物。斑马鱼由于具有饲育容易、胚胎透明、体外受精、突变种多、遗传学工具成熟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发育与人类遗传疾病的新兴模式动物。   近日,英国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斑马鱼:一条游上“试药路”的小鱼

  蓝色的世界、嗡嗡作响的机器、不时出现的人影……湖蓝色的塑料鱼缸里,七八条小鱼在水中自由游弋,不时停下来盯着外面的世界。看见人影走近,有的小鱼开始在鱼缸里打转,有的则依旧悠然地游来游去。  这些体长不过5厘米、带有墨蓝色斑纹的斑马鱼并不知道,它们从一出生就已同那些野外的同类们分道扬镳,成为人类医药

武汉研究斑马鱼揭示器官再生之谜

  身长约4厘米,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 基因与人类的相似度达87% 心脏能再生 约2000种人类疾病能出现在其身上 胚胎在体外发育,且完全透明 一种经济实惠的实验动物,一对斑马鱼一次可生产300只“鱼宝宝”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相似度高达87%,人类无法长出第二个心脏,而斑马鱼的心脏却能再生

斑马鱼研究全套装备配置清单

斑马鱼由于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等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是最受重视的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模式之一。你的实验室在做斑马鱼研究吗?斑马鱼研究需要哪些工具?你知道斑马鱼研究的最强装备吗?服务全球科学家48年历史,WPI为您供全套的斑马鱼研究工具,包括斑马鱼

通过研究斑马鱼来揭示视网膜生物钟活性

昼夜节律和视网膜生物钟人类以及许多其他动物体,睡眠-清醒循环以及其他的生物节律过程是由内源性振荡器-生物钟所调节的。生物钟受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因是否有光照所微调,从而使得每日的生物节律适应于日夜循环交替。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生物钟母钟(主要的控制因子)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然而它并非每日

斑马鱼显微CT实验

斑马鱼作为传统的脊椎动物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和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斑马鱼全基因已经完全清楚,与人类基因组有85%同源性,这意味着在斑马鱼身上进行的实验,其结果很多都适用于人类。斑马鱼与其他实验常用动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生长速率,并且其胚胎发育过程是在体外进行的,科研人员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

热带鱼也吸毒 有助寻找新的戒毒疗法

  热带斑马鱼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便会对氢可酮上瘾。在一个星期内,这些小鱼会冒着生命危险,每小时数千次地获取1单位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这是第一个让鱼自己选择何时服用药物的研究。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这种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斑马鱼会主动“吸毒”,一些与毒瘾有关的行为与人类相似,这将有助研究新的戒毒药物和疗法

应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开展农药环境毒理的研究(二)

图1图1为96h之后福美锌(ziram)引起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发育障碍情况。其中A为受精24,48,72和96h胚胎的累计死亡率;B为受精72和96h胚胎的累计孵化率;C为受精48,72和96h胚胎20s内的心跳;D为受精48,72和96h胚胎的脊索畸变率。从图1可以看出:1、斑马鱼受精96h时

新进展:科学家利用斑马鱼研究阿片类药物成瘾

  阿片类药物危机逐渐升高,然而科学家对于成瘾的机制了解仍然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需求,犹他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系统让斑马鱼可以自行摄取一种用于治疗人类疼痛的氢可酮。一个星期以后,斑马鱼就呈现出对药具有依赖性,即使这样对它们来讲非常危险;48小时后,斑马鱼在撤药后表现出焦虑的反应。这项研究发表在《Be

点评Nature背靠背 |浙大教授解释基因敲除为何没有表型

  Robustness指一个复杂系统适应和应对内部和外界扰断而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遗传系统健壮性(genetic robustness)指一个生命体能缓冲基因组中有害突变的能力。突变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而有害突变是致死。一个稳定的遗传系统既能缓冲突变同时进行世代更迭,这样本体能维持正常功能,突变在

中国科学家用斑马鱼找出人类拉肚子的原因

  在人类疾病研究中,模式动物功不可没,建立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开发新型药物开发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与人类相似的哺乳类动物:小鼠、猪、猴……可是你知道吗,利用斑马鱼也能研究人类疾病!  北京时间7月6日17时,国际

应用模式动物斑马鱼开展农药环境毒理的研究(一)

在未涉及正文分析介绍及阐述之前,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斑马鱼研究的框架图:从框架图可以看出,该研究的目的及主要思路是:评估福美锌(ziram)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主要从形态学、行为、生理学和分子四大方面来进行探讨。毋庸置疑,这也是今天将与大家分享的一篇使用Noldus(诺达思)的DanioVisio

追记青年科学家刘廷析:“科研痴”情迷斑马鱼

  今年7月16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廷析因病去世,年仅44岁。他依依不舍的是他的学生、心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还有未竟的事业和5万条斑马鱼。  病逝前,刘廷析一米八的个儿,瘦得只剩下40多公斤,他躺在病榻上,仍然不忘鼓励学生们勇攀科学高峰。

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单细胞成像揭示生物钟发育过程

  3月14日,PLOS Biology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斑马鱼生物钟的活体单细胞成像》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严军研究组、何杰研究组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元海合作完成。该研究成功构建

定向基因编辑改写斑马鱼的DNA

  斑马鱼是基因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模式生物。现在科学家可以对它们的基因组进行定向的编辑。   据Nature近日报导,在对脊椎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它的卵是透明的,在体外孵化,它的繁殖周期很短,生长速度快,这些都意味着,很适合在生物生存的条件下对它的胚胎进行密切研究。而

仅采用NgAgo蛋白质,研究人员称跟韩春雨实验没有关联

  这是自韩春雨之后,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有关NgAgo基因技术的第二篇学术论文。刘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从学术角度确实无法评价,“我们用不同的系统,也没有重复他(韩春雨)的实验,仅仅是都用了NgAgo这样一个蛋白质而已,无法做任何关联和讨论。”  ▲刘东,2011年获德国马克斯-德尔布

水生生物所等公布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成果

  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在斑马鱼研究历史上,欧美学者发起过几次大规模的随机诱变突变体库,开展基于“从表型到基因型”的正向遗传学筛选,奠定了斑马鱼作为国际公认模式动物的重要基础。  随着斑马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CRISPR/Cas9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成熟,规

斑马鱼基础研究

近期,我们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献奖励申请,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这2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斑马鱼研究相关的。我们都知道,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针对斑马鱼的抗体却非常少,我们不仅有一百多种斑马鱼抗体,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定制生产。下面来看看这2篇文章吧。01标题:Sa

中国科学家建立斑马鱼非感染性肠道炎症模型

   斑马鱼是肠道发育和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型       PI3P缺失导致上皮细胞连接破坏,最终招募中性粒细胞,发生急性炎症       北京时间7月6日17时,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

Science重要发现:炎症促进再生

  发表在最新一期(11月8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报告揭示斑马鱼具有非凡的大脑修复能力秘密在于炎症。斑马鱼大脑的神经干细胞表达了一种炎症信号分子的受体,促使细胞增殖并发育成新神经。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明国丽(Guo-Li Ming,未参与该研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