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提出改进的核小体精确定位算法iNPS

9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韩敬东组的最新研究论文Improved Nucleosome Positioning Algorithm iNPS for Accurate Nucleosome Positioning from Sequencing Data。该研究提出了从MNase测序数据中进行核小体精确定位的最新改进算法,并公开了该算法的应用软件包。 众所周知,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基因组DNA以特殊的方式缠绕于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而核小体的分布与排列对细胞核内DNA的空间高级结构形成、DNA的复制、转录和基因表达调控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核小体的位置信息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是当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而随着近年来大量的MNase测序数据的发表,使得该领域对更有效的核小体定位算法的需求更为迫切。韩敬东研究组的最新......阅读全文

上海生科院提出改进的核小体精确定位算法iNPS

  9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韩敬东组的最新研究论文Improved Nucleosome Positioning Algorithm iNPS for Accurate Nucleosome Posit

核小体的原理

人们接着用化学交联、高盐分离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多聚体的结构、排列以及怎样和DNA结合的,从而建立了核小体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micrococcal

核小体的构造

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micrococcal nuclease)轻微消解染色质而得知的。连接两个核小体的连接DNA (linker DNA) 是最容易受到这种酶的作用,因此微球菌核酸酶在连接DNA处被切断,此时每个重复单位

核小体的概念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质就

核小体的监测方法

许多不同的技术已被用于检测AnuA,除了LE细胞试验以外,还有染色质包被的串珠乳胶凝集试验,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组织蛋白重组酸萃取的组织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脱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种孵育在1M生理盐水中的染色质中的预备品,但未得到明确鉴定。后期报道已有更好的方法来鉴定该预

核小体的原理简介

  人们接着用化学交联、高盐分离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多聚体的结构、排列以及怎样和DNA结合的,从而建立了核小体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micrococca

什么是核小体核心?

中文名称核小体核心英文名称nucleosome core定  义由4种组蛋白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结构。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核小体的监测方法

许多不同的技术已被用于检测AnuA,除了LE细胞试验以外,还有染色质包被的串珠乳胶凝集试验,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组织蛋白重组酸萃取的组织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脱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种孵育在1M生理盐水中的染色质中的预备品,但未得到明确鉴定。后期报道已有更好的方法来鉴定该预

核小体的基本特性

有两项关于AnuA重要评论表明这种抗体对SLE和DIL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AnuA的存在通常在SLE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相联系。AnuA较抗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如果阴阳性分割点升高,能使抗核小体对狼疮更加敏感。由于核小体抗原纯化技术的改进,提高了AnuA对SLE患者的诊断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

核小体有哪些特性?

  有两项关于AnuA重要评论表明这种抗体对SLE和DIL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AnuA的存在通常在SLE与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相联系。AnuA较抗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如果阴阳性分割点升高,能使抗核小体对狼疮更加敏感。由于核小体抗原纯化技术的改进,提高了AnuA对SLE患者的诊断特异性。研究结果表

核小体的监测方法

许多不同的技术已被用于检测AnuA,除了LE细胞试验以外,还有染色质包被的串珠乳胶凝集试验,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组织蛋白重组酸萃取的组织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脱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种孵育在1M生理盐水中的染色质中的预备品,但未得到明确鉴定。后期报道已有更好的方法来鉴定该预

关于核小体的简介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

关于核小体的概述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histone,H)构成。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1.75圈形成了一个核小体的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

核小体装配的概念

中文名称核小体装配英文名称nucleosome assembly定  义在核小体装配因子调节下,由DNA链和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的过程。装配先以两分子H3/H4组蛋白构成的四聚体与DNA结合,再结合上两分子H2A/H2B组蛋白构成的四聚体,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再与H1组蛋白连接形成核小体。应用学科生物

核小体核心颗粒的定义

中文名称核小体核心颗粒英文名称nucleosome core particle定  义由长度为146 bp的DNA区段与各两分子的H3/H4/H2A/H2B组蛋白八聚体组成。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核小体的模型形成原理

人们接着用化学交联、高盐分离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多聚体的结构、排列以及怎样和DNA结合的,从而建立了核小体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micrococcal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细胞化学词汇核小体装配

中文名称:核小体装配英文名称:nucleosome assembly定  义:在核小体装配因子调节下,由DNA链和组蛋白组装成核小体的过程。装配先以两分子H3/H4组蛋白构成的四聚体与DNA结合,再结合上两分子H2A/H2B组蛋白构成的四聚体,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再与H1组蛋白连接形成核小体。应用学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

核小体的结构及功能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质就

什么是核小体核心颗粒?

中文名称核小体核心颗粒英文名称nucleosome core particle定  义由长度为146 bp的DNA区段与各两分子的H3/H4/H2A/H2B组蛋白八聚体组成。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Cell:精确定位肌肉蛋白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纤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肌肉收缩及许多其他肌肉运动。另外两种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调节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尽管有理论模型详细描述了这些肌肉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但此前人们还没有具体观察到这一相互作用。德国马普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的Stefan Raunser和Elmar

核小体核心的基本概念

中文名称核小体核心英文名称nucleosome core定  义由4种组蛋白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结构。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学(二级学科)

核小体的基本原理

人们接着用化学交联、高盐分离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多聚体的结构、排列以及怎样和DNA结合的,从而建立了核小体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micrococcal

核小体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质就

Nature:解析核小体的重塑机制

  在细胞核中,基因组DNA紧紧包裹在核小体上形成染色质,但基因在如此紧密的包装中是无法表达的。现在德国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局部释放核小体DNA的分子机制,正是这一机制使染色体DNA得以转录。文章发表在本期的Nature杂志上。   高等生物的细胞核负责储存基因组DNA,这些DNA环

核小体的重要意义介绍

  在80%的MRL/lprDIL小鼠中可产生核小体特异性抗体,该自身抗体产生早,先于其他抗核抗体,与肾小球肾炎有关。SLE患者多克隆核小体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抗原反应与鼠类SLE模型表现相似,核小体在SLE中作为主要自身抗原已得到证实。靶器官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性介质(包括补体)的大量活化是引起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