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为控制中药用药的安全风险,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6月19日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41号)。中药安全性屡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来自亚太的数据显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我国较大样本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在全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构成比约为20%。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药物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是指由中药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属于药源性肝损伤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其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两类。一般来说,固有型肝损伤与药物剂量、疗程等密切相关,个体差异不显着,具有可预测性;特异质型肝损伤与药物剂量、疗程等常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免疫、代谢、遗传等机体因素关联密切,个体差异较大,常常难以预测。药源性肝损伤已成为药物研发包括中药研发失败、增加警......阅读全文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为控制中药用药的安全风险,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6月19日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41号)。中药安全性屡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来自亚太的数据显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我国较大样

“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成立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国内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今天在省农科院揭牌成立,依托DNA测序,动物源性分子鉴定和动物疾病疫病快速检测技术,首次应用到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做到每一张驴皮都能鉴别,每一块阿胶都可追溯。

肝损伤的诊断方式

  开放性肝损伤较易作出诊断,但需同时注意是否合并有胸腹联合伤。闭合性损伤伴有典型的失血性休克及腹膜刺激征者结合外伤病史易作出诊断。但对一些有合并伤的肝脏外伤患者,如脑外伤神志不清,多发性骨折伴休克,年老体弱反应迟钝者要提高警惕,以免漏诊。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轻度外伤即可引起肝破裂,不可掉以轻心。腹部闭

肝损伤的病因分析

  按致伤原因肝创伤一般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一般有刀刺伤、火器伤等。刀刺伤相对较轻,病死率低。火器伤是由火药做动力发射的弹射物所致的开放性损伤,在战伤中多见,肝火器伤是腹部火器伤中最常见的。开放性损伤又可分为盲管伤及贯通伤两种。腹部闭合性损伤以钝性损伤多见,主要因为撞击、挤压所致,

体内肝损伤模型(酒精)

一、材料 纯系SD雄性大鼠,体重180g~200 g,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食用酒精选用北京酿酒总厂出品的56度红星二锅头。二、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饲养在23℃~25℃室内,自由进食、进水;根据大鼠体重,A、B、C、D组每日用56°红星二锅头白酒以10ml/1Kg分别灌胃 0、4周

肝损伤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轻度肝创伤早期无明显变化。由于失血迅速,血液浓缩,许多患者并不出现血红蛋白的变化,但肝创伤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2.辅助检查  (1)腹腔穿刺对诊断腹腔内脏器破裂,尤其是对实质性器官裂伤的价值很大。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认为有内脏损伤。但出血量少时可能有假阴性结果,故一次穿

肝损伤动物模型介绍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事实:同为黄种人,生长在中国的肝病发病率却是生活在欧美的3倍!中国无疑成为了“肝病大国”,约12个人就有1人患肝病。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对肝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就变得极为迫切。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执行合成代谢、解毒和免疫防御等许多功能。外界环境各类因素常导致肝损伤,长期的肝损

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细胞凋亡的病理学特征为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又称嗜酸性坏死。表现为个别肝细胞胞浆的嗜伊红性增强,胞核固缩直至消失,形成嗜酸小体(eosinophilic body),脱离肝细胞索坠入肝窦或窦间隙。周围可出现CTL、枯否细胞,将凋亡小体吞噬、降解。嗜酸性小体主要出现在急性病毒

肝损伤的基本信息介绍

  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担负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肝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较差,故有肝动脉和门静脉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大小胆管与血管伴行输送胆汁。它位于右上腹的深部,有下胸壁和膈肌的保护。但由于肝脏体积大,质地脆,一旦遭受暴力容易损伤,发生腹腔内出血或胆汁泄漏,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胆汁性腹膜炎,

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介绍

  肝脏外伤患者一般有明确的右侧胸腹部外伤史,有口渴、恶心、呕吐。主要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腹膜炎。个别肝脏外伤患者发生腹内大出血,还可以出现腹胀等表现。由于致伤原因的不同,肝外伤的临床表现也不一致。  肝包膜下血肿或肝实质内小血肿,临床上主要现为肝区钝痛,查体可见肝大或上腹部包块。若血肿与胆道相通,则

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体会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所涉及的药物范围广泛,临床表现类型多变,且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使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及管理变得尤为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药物性肝损伤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6岁,因“尿黄1 周”于2016年10月26日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本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1 周前患者自觉

中药或可逆转肝纤维化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64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卫星会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肝病中心教授Hassanein公布了来自上海现代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药——扶正化瘀片的美国I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以美国最高标准验证了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  过去十余年中,肝

肝损伤的不同治疗方式介绍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是否有复合伤,如是否有脑、肺、骨损伤。根据全身情况及合并伤的轻重缓急确定合理的救治计划。对单纯肝损伤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时积极准备手术。  1、急救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通畅,避免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在病情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利用 CRISPR/Cas9 技术,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 sgRNA, 指导 Cas9 蛋白在特定基因位点引起 DNA 双链断裂,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修复断裂 DNA 的过程中,靶基因碱基突变或缺失被引入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最终导致靶基因无法正常转录翻译,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目前我们利用 CRISPR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生命塔”,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消化等重要的人体机能。肝脏拥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般轻伤不下火线。但当今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得肝损伤在现代人群中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   最近几年利用谱系示踪技术发现,肝脏损

药物性肝损伤的疾病分类

  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理事会的标准,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ALT/ALP>5)、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ALT/ALPALT/ALP>2)。  慢性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鉴别

  药物性肝病诊断是排除性诊断。参考新英格兰杂志(N EnglJ Med,2006;354:731-739)文献,可按照右图所示流程进行诊断。  目前临床上参考的诊断标准有日本“药物与肝”研究会诊断标准1978 、1988年,Danan提出了“药物性肝损伤欧洲共识会诊断标准”、1993年国际共识会通

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生命塔”,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消化等重要的人体机能。肝脏拥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般轻伤不下火线。但当今社会快速的工作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得肝损伤在现代人群中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关于肝损伤修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学术研究热点。最近几年利用谱系示踪技术发现,肝脏损伤后主要是通

简述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病变程度可有较大区别,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急性肝炎型、肝内胆汁淤积型、急性脂肪肝型和混合型等。以急性肝炎型最多见,临床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它所引发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表现没有太大区别,也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肝功能异常与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新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730043、31430043、32000805)等资助下,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春雨团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麻建杰团队合作,揭示了Mitsugumin 53(MG53)在药物性肝损伤中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成果以“MG53 的膜分

怎样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要了解药物性肝病的最新信息,尽量避免应用有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合用保肝药(抗肿瘤药等);避免超剂量服药和疗程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高度重视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注意原有疾病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对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注意减量应用;避免各种促进或诱发药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简介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DILI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

基因激活疗法可抑制小鼠肝损伤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Hsian-Rong Tseng 说:“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这将使转录因子传输到另一个不同的领域。”  我们的细胞产生超过一千个独特的转录因子,它们每一个都会结合到DNA的一个特定区域来提示基因的转录:从DNA创建 RNA模板来合成新的蛋白质。改变这些因子的活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原因

  多种药物可以引起DILI,如抗肿瘤的化疗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免疫抑制剂、降糖降脂药、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药等。最近研究显示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8%-32.6%,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一些“保健品”及减肥药也经常引起DILI,需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预后介绍

  一般来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如能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良好。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少数发生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脂肪肝者,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病死率较高;慢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隐匿,常常不能及时诊断和停药而预后不好。慢性肝内胆汁淤积,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黄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病可以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其中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O%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药物型肝病若为肝细胞型,可表现为肝炎型,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3

3. 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版》[1],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0-5级: ➤ 0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 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呈可恢复性升高,TBil<2.5 ULN(2.5mg/dL或42.75μm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4

5.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研究 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约80%以原型从肾脏排泄,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肝毒性较小。吴妙燕[2]等对氟康唑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氟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36.8%,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呼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分类介绍

  按病程特征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及慢性药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病按照临床表现特征,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理事会的标准,又分为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ALT/ALP>5)、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ALT/ALPALT/ALP>2)。  慢性药物性肝病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1

病历资料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9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周身不适,伴恶心但无呕吐,尿黄,呈浓茶水色,无腹痛、腹泻,初未在意,病情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本院门诊。 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ALT 853U/L,AST 558U/L,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