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大学揭牌

12月3日,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大学揭牌。 据了解,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自2012年5月开始建设以来,根据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结合贵州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实际,“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立足科研特色,确立了岩溶地质环境和岩溶地质灾害两个研究方向,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共投入建设经费1253万元,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岩溶区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抗旱打井、地下水污染渗透评价与治理、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2372万元,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成果应用避免的经济损失逾20亿元等成果,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岩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平台。 据介绍,实验室建成后,将大力开展国土资源领域高水平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贵州国土资源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支......阅读全文

科技部公布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科技部8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9年和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名单如下: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

46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

国土资源部关于同意建设天然气水合物等46个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警黄金指挥部,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  按照《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

第三批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示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911号)的要求,经专家严格评估,现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2年2月7日至2月14日。对拟建设和培育的重点实验室名称、建设单位等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或主管部门提出。提出异议

45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911号)的要求,经专家严格评估,现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2年2月7日至2月14日。对拟建设和培育的重点实验室名称、建设单位等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或主管部门提出。提出异议

敲重点!这5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近日,火行综合整体批次发布近期相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供广大网友申请参考。2021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根据科技部和财政部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结合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及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特制订

贵州将新增10余家省重点实验室

  彻夜不熄的灯光,来回走动的身影,缜密规范的操作,严谨详实的数据,高效运转的设备……已近岁末,记者连续踏访贵州省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12月11日,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梁光义教授课题组。研究人员介绍,课题组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Y-101目前正在进行临

贵州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实验室晋升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科技厅获悉,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成为继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之后全省第三家与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同时,该实验室也成为全省第六家与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揭牌

  12月3日,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大学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正式揭牌。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实验室进行验收评定。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计划书所确立的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

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揭牌

  12月3日,我国首个喀斯特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在贵州大学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正式揭牌。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实验室进行验收评定。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计划书所确立的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举办2011年会

  10月7日至10日,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2011年年会在广东河源市举行。会议邀请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少麟,副主任周国逸,委员朱教君、束文圣、吴启堂、彭长连、傅声雷、任海等专家及青年骨干、科研人员共30余人参加,同时邀请了海外学者王应平教授(CSIRO

贵州科技支撑生态农业发展十大亮点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贵州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绿色生态、优势特色、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科技的强力支撑下,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农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74.26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029.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

贵州省第四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12个贵州省第四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以下简称“人才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成效显著。据初步统计,培养贵州省核心专家5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0人;培养专业技术二级岗位6人,专业技术三级岗位12人,晋升正

中央媒体深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结合目前全国新闻媒体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11月21日至22日,《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在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李婷、昆明分院副院长沈华的陪同下,来到地球化学研究所,并亲临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进行基层采访。   21日上午,赵亚辉等在地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世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喀斯特地表水系统水生光合作用碳限制研究

  森林砍伐、农业施肥等土地利用活动强烈地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碳(C)和氮(N)输入,进而影响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OC)以及富营养化模式,因为水生生态系统C、N等元素含量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着水体的C、N等元素循环以及OC生产,呈现出规律的昼夜和季节

贵州:基础研究为民族医药发展“加码”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凝聚成神奇的民族医药,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的贵州,拥有4802种中药材品种资源,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极富特色。近年来,贵州省在基础研究上不断“加码”,为民族医药的崛起注入一股“神秘”力

耦合水生碳泵效应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模拟研究获进展

  碳酸盐风化能否构成(稳定)碳汇取决于风化产生的溶解无机碳(DIC)能否被水生光合生物利用及其利用程度,即水生碳泵效应。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生物碳泵效应仍是未解之谜,因此,碳酸盐风化碳汇问题不仅存在争议,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

地化所表层喀斯特作用过程研究获进展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喀斯特作用过程相关的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全球碳收支。喀斯特作用碳循环是“水-岩(CaCO3)-气(CO2)一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伴随着一系列

喀斯特地表水系统水生光合作用碳限制的发现及其意义

  森林砍伐、农业施肥等土地利用活动强烈地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碳(C)和氮(N)输入,进而影响地表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OC)以及富营养化模式,因为水生生态系统C、N等元素含量与生态系统生产力密切相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控制着水体的C、N等元素循环以及OC生产,呈现出规律的昼夜和季节

贵州地质灾害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布局建设

  针对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隐患点多等情况,为提升防治地质灾害重大安全事故的科技支撑能力,6月下旬,由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联合贵州地质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建的贵州省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中心由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主要

地化所在珠江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风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流域冲刷输入的外源有机碳混在一起,在传统风化碳汇计算中常被当成外源有机碳而不予考虑,导致风化碳汇被低估。因此,河流中有机碳溯源研究是风化碳汇计算和调控的关键。传统地球化学法常采用δ13C

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主站址建成典礼举行

       9月28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普定站”)主站址大楼落成典礼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举行。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和个

中国科学院发布表彰先进名单:14个单位、20位个人入选

  近日,中国科学研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评选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83号)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审核,并经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和复审,拟表彰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14个、中国科学院先进

中科院又公布一表彰名单 陆朝阳、武汉病毒所等入选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充分发挥我院新时代先进典型的榜样先锋作用,在“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征集评选基础上,经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初评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拟授

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在长沙召开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副主任骆世明教授主持。印遇龙院士、陈焕春院士等15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部分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  亚热带生态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吴金水向出席会议的委员和

寒旱所揭示非贯穿型热喀斯特湖周围多年冻土特征

  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又称热融。热喀斯特现象广泛分布在冰缘地区。热喀斯特可分为两种,即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前者主要产生在平坦地面,冻土层内地下冰融化使地面发生沉陷,出现沉陷漏斗、浅洼地,如果洼地集水成湖,称热喀斯特湖,也称热融湖;后者主要发育在斜坡地面,由于坡地冻土层地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以环境司法、排污许可、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开,推进

三名专家成为贵州省百万元科技大奖首批获得者

  在贵州省第四届科技大会上,3名专家成为贵州省科技大奖100万元人民币奖金首批获得者。法籍华人张勇民获得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45名来自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的“十一五”科技重大贡献奖候选人中,从事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刘丛强与从事新农药创制和工程化研发、有害生物防控及精细化工研究的宋宝安

第十届梁希林业科技奖结果公布,131项获奖,一等奖6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林学会,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中国林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全国林业和草原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林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