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计划中国制造任务首件产品启运

12月2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制造任务提供的首件产品“ITER环向场(TF)超导导体”举办交付启运仪式。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ITER总干事Motojima等出席仪式。 即将交付的全长780米ITER-TF导体是中国ITER采购包的首件正式产品,将用于ITER装置的建造,也是中国领先于ITER计划所有参与方完成的首件产品。 据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介绍,ITER导体生产实现了100%国产化,这在ITER七方中只有中国、日本能达到。更重要的是,在承担ITER导体任务的六方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做到所有试验样品全部一次性通过严格苛刻的国际验证的国家,且产品性能优异,处于六方的前列。 Motojima称这是中国的巨大贡献,是迈向ITER成功的一大步,它将加快实现ITER建成的最终目标。他认为“中国已处于引领地位”。 曹健林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制造的中国首件......阅读全文

我国首办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培训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培训论坛”上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与ITER总部联手,今后每年在中国科大举办5~10场专题培训,为中国培养核聚变领域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这是我国首次举办ITER培训论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聚变能研究,除正以实物形式对I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校正场线圈开工生产

  日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校正场线圈生产线在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竣工,线圈制造同时开工。    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区的ITER校正场线圈生产车间约2300平方米,主要包括由放缆、校直、校正、喷砂等设备组成的绕制生产线,由真空浇注、加热加压设备等组成的真空压力浸渍设备以

中国完成首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部件采购生产

  记者1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悉,随着纵场线圈(TF)导体采购包最后一根导体成型和收绕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国完成首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部件采购生产。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七方共同启动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机械臂将用上中国“关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37.shtm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正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据《国际核工程》网站2013年6月24日报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理事会在6月19日至20日的会议上表示, ITER的主装置托卡马克综合体建设工作启动,ITER项目正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13年6月19日到20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理事会在日本东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进入决定性阶段

   ITER管理委员会在7月28日批准了ITER计划的《基本文件》,并任命了新任总干事。   就像预期的那样,经过多方努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管理委员会终于在7月28日批准了ITER计划的《基本文件》,这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决定性阶段。这份文件概括地论述了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任命新总干事- 10月接任

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聚变研究中度过的意大利电气工程师Pietro Barabaschi将于10月接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总干事一职。据《自然》报道,Barabaschi目前是欧洲聚变能组织的代理主任。该组织是负责管理ITER欧洲贡献的联盟机构。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20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国内研究2010年项目启动

  来自科技部网站的消息,近日,科技部在武汉召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国内研究2010年项目启动会,正式启动“中国环流器二号(HL-2A)高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研究”等13个项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张先恩司长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廖小罕副司长主持。来自项目依托

美参议院再提退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

   连续第二年,美国参议院经费制定者已采取行动,计划将该国拉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这个耗资巨大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法国建设之中。相关提议出自参议院提出的所谓《能源和水支出法案》,该法案将为能源部(DOE)和其他机构规定2016财年的经费。但叫停ITER并不容易:5月1日,众议院立法

贵州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关键部件投入批量生产

  近日,记者从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力公司)获悉,该工司日前全面启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环向场超导磁体重力支撑”GS部件的批量化生产工作,预计在2019年3月完成产品的制造并发往法国进行联合安装。这标志着“中国制造”又一尖端科技产品登上国际核电舞台。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

科技部:中国将全力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正在法国出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首届理事会会议的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11月27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ITER计划是全球联手探索洁净新能源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将全力参与这一计划,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贡献力量。 程津培说,ITER计划是中国迄今参加的最大的国际科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生命线”上首部件在中国诞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7月26日上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PF4过渡馈线宣告研制成功。  作为超导磁体系统的重要部分,磁体馈线系统是ITER部件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包含31套不同的馈线,总重超过1600

热核聚变实验堆用不锈钢材料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ITER计划是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七方参加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该计划,并承建约100亿人民币的设备(欧盟约占46%的投资;其它国各占9%的投资)。 ITER计划共需不锈钢材料约4万吨,我国承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极向场PF5导体成功交付至ITER现场

  6月3日,从法国卡达哈什(Cadarache)ITER总部获悉,由等离子体所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极向场导体采购包第二阶段极向场PF5导体成功完成交付。这是中方首件交付ITER现场的产品,也是ITER七方中首件交付ITER现场的大件产品。  PF导体采购包是等离

科技部黄卫率团出席热核聚变实验堆第二十二届会议

    2018年6月19-21日,ITER理事会第二十二届会议在ITER组织总部法国圣宝莱·杜朗兹召开。来自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的理事会成员和专家以及ITER组织高级官员与会。科技部副部长黄卫率团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重点审议并通过了直至2025年第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第二十一届理事会会议

   2017年11月15-16日,ITER组织第二十一届理事会会议在ITER组织总部法国圣宝莱·杜朗兹召开。来自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的理事会成员和专家以及ITER组织高级官员与会。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率团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了ITER组织为确保202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2018年投入运转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委员会表示,核聚变试验性反应堆将于2018年在法国南部投入运转。在日本举行的一场会议之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委员会发表公报称,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将于2026年全部投入运转。   据悉,这个由7个参与者构成的委员会决定分阶段完成这项

美或退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

   美国参议院的预算决策者正在向着使美国退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前进。作为一个国际科研合作项目,ITER建造于法国卡达拉奇市,旨在表明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用于生产能量。  尽管进一步细节尚未披露,但据《今日物理学》公布的一份报告,在将于10月1日生效的美国能源部2015财年预算申请中

我研发出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电缆导体

  8月16日,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总部官员的现场监造下,765米CB超导电缆导体在白银有色长通公司下线。这条导体是ITER装置中运行的最大长度超导缆。   ITER装置是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旨在建立人类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体系,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中国政

中国首批“人造太阳”磁体支撑产品正式交付

6月9日,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英文简称ITER,是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

法国政府全力支持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建造

    2012年11月20日,法国政府已正式发文,批准全面建设全球最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允许建造“基础核设施”。     经过ITER组织和法国有关部门长达2年半的努力,法国总理让-马克•艾罗(Jean-Marc Aryault)于11月10日签署2012-1248号法令,确认基

我国聚变能研究开启新征程

  记者从12月5日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集成工程设计研究”项目启动会上获悉,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正式开始工程设计。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组长、中国科大万元熙院士主持会议。  聚变能源由于资源丰富和接近无污染,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彻

宋云涛研究员获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宋云涛研究员近日在美国波特兰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上荣获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宋云涛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由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设立,自1998年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成立-发展中国聚变能

记者十月九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后,为保障中国承担ITER计划任务和国内核聚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部会同有关部门于当天正式成立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以有效发挥专家机制,积极发展中国聚变能。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并

“科学岛”启动建设磁约束聚变安徽实验室

  3月7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依托该院等离子体所建设的磁约束聚变安徽实验室启动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一大批在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研发中产生的高新技术成果将加快转化应用的步伐。  上个月,我省决定建设10家实验室以及10家创新中心。其中,就有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设

日本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

日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

日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

日本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

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在合肥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38.shtm5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研讨会暨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开放创新试点启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据悉,磁约束聚变能研究成为中科院首个正式启动的开放创新试点领域,旨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