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峡部裂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本质为峡部骨质缺损。当腰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不足以抵挡上一椎体连同其上关节突向前的剪切力时,就会导致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又称真性滑脱。半数腰椎滑脱的病理学基础均是峡部裂,是引起青年人腰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的滑脱的病因学仍有待探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先天峡部发育薄弱而后天重复性损伤导致的应力性骨折。 目前,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指征主要为(1)顽固性腰背疼痛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的患者,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和生活。(2)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节段存在神经压迫且与临床症状、体征相一致。(3)Ⅲ度以上的严重滑脱。(4)X线片证实滑脱进展。由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一种不稳定性滑脱,因此治疗原则是对受压神经组织进行彻底的减压,并尽可能复位及植骨融合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骨性融合,符合上述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本文就国内外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做一综述。 ......阅读全文

关于腰椎滑脱症的简介

  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因退变、外伤或先天因素等使腰椎椎体与椎弓根或小关节突骨质连续性中断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椎骨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者,称为腰椎

关于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分析

  腰椎滑脱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在儿童时期或更晚些发生。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诱因包括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还有一种腰椎滑脱是退行性的,即由于腰椎各种结构老化而发生结构异常,通常发生于 50 岁以后,这种滑脱通常伴有腰椎管狭窄

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相关介绍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2-3天,禁止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结合理疗如红外、热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此外,还可以配带腰围、支具,配带后能减轻腰部的负担,缓解症状。如果腰椎滑脱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症状,而且通过正规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仍然有长期的腰痛和其它滑脱的伴随症状

预防腰椎滑脱症的相关介绍

  (1)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   (

关于腰椎滑脱症的基本症状介绍

  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 X线,了解滑脱情况。如果

关于腰椎滑脱症的诱发因素分析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1、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先天性遗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

腰椎滑脱术后颅内积气病例分析

颅内积气简称气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气体从外界进入颅内,并积存在脑实质、脑室、脑池及硬脑膜下的间隙内。主要由开放性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肿瘤、感染、硬膜外麻醉、胸腰椎穿刺术或医源性颅内操作不当引起,临床多见。腰椎滑脱手术引起的颅内积气的病例临床罕见,我院于2018年1月25日收治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

家族中3例女性腰椎滑脱病例报告

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腰椎滑脱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先天性因素和脊柱发育异常是主要病因。前期的病例报道和研究提示,腰椎滑脱和峡部裂在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峡部裂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6%,并且腰椎发生峡部裂的几率相比颈椎及胸椎要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腰椎

青少年、儿童腰椎滑脱治疗方法的总结

儿童和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过度用力导致腰椎后弓骨折,可以引起椎体滑脱,出现椎体前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腰痛,休息后症状缓解,而不会出现并发症。与腰痛的危险原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年龄不到四年、减肥、严重,持续或稳定恶化的疼痛、夜间疼痛、创伤史、恶性肿瘤史、结核病或接触史、神经功能障碍的证据。症状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峡部裂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本质为峡部骨质缺损。当腰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不足以抵挡上一椎体连同其上关节突向前的剪切力时,就会导致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又称真性滑脱。半数腰椎滑脱的病理学基础均是峡部裂,是引起青年人腰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的滑脱的病因学仍有待探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先天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峡部裂亦称椎弓峡部裂或峡部不连,本质为峡部骨质缺损。当腰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不足以抵挡上一椎体连同其上关节突向前的剪切力时,就会导致上位椎体向前滑脱,又称真性滑脱。半数腰椎滑脱的病理学基础均是峡部裂,是引起青年人腰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的滑脱的病因学仍有待探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先天

一例腰椎滑脱合并椎体血管瘤病例分析

脊椎椎体血管瘤是脊柱椎体及附件的血管病变为主的肿瘤性疾病,是一种良性呈血管性肿瘤或血管内皮来源的一种发育状态。MRI表现椎体内T1、T2高信号病变,矢状面可见椎体内纵形排列的栅栏状异常信号,横断面圆点花布状表现。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者需要临床干预,1987年法国学者Galibert首次将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早期拔钉...

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早期拔钉病例报告腰椎滑脱症是老年患者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严重者表现为行走及坐立困难。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PLIF)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最常用方法。老年腰椎滑脱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降低了椎弓根钉的把

腰椎滑脱合并单侧关节突关节痛风石沉积病例分析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形成痛风石,多数累及全身肢体末端关节,也可侵犯脊柱。脊柱痛风可发于椎间隙、椎管、关节突等组织,颈椎、胸椎、腰椎均可受累,其中发于腰椎者最为常见(56%),胸椎次之,颈椎少见。2019年2月,本院收治1例因腰痛、左下肢疼痛入院患者,确诊为L4椎

一例痛风性椎间盘炎合并腰椎椎体后滑脱病例分析

痛风是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及沉积在四肢各个关节、软骨及其他组织的尿酸钠晶体为主要临床特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痛风石常发生在耳轮,也见于足踝及手腕等关节连接处,但很少侵犯脊柱。脊柱中痛风石多发生在腰椎(发生率约占56%),其次是颈椎与胸椎。目前痛风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组织病理学检查仍为

关于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的原因分析

  对腰椎滑脱的病因还很不清楚。腰椎滑脱最多见的原因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退行性的腰椎滑脱,又称假性滑脱;其次为由于运动损伤、先天或不明原因造成腰椎峡部崩裂而导致的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腰椎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间以及腰5~骶1椎体之间。

关于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的简介

  腰椎滑脱易于导致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欧洲为3~7%,国内还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一般认为,对有腰痛的患者的常规X摄片检查发现在成人中约5%患有腰椎滑脱的倾向。

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发生峡部裂病例报告

腰椎峡部裂常发生在单一的脊柱节段,通常累及一侧或双侧椎体峡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但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再次峡部断裂临床上并不常见。本院出现1例腰椎峡部裂术后相邻节段峡部断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报道如下。病例报道患者,女,44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半年余”于2012-03-20入院

关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

关于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的检查介绍

  大多数腰椎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发现。也有部分病人因腰痛就诊时拍摄X线片时发现有腰椎滑脱,但部分腰椎滑脱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出现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的症状。

简述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的缓解方法

  对于没有症状偶然发现的峡部崩裂性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无需治疗,只须积极加强腰背肌练习,增强腰椎稳定性,减少或避免弯腰负重的重体力劳动,以防止滑脱进一步加重,防止由此而出现的腰痛以及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先天腰椎峡部裂致病基因发现

  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患。温州医科大学近日宣布,该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联合第四军医大学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首次发现了先天性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患者的致病基因,即SLC26A2基因编码的Stas功能域存在错义突变。该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腰椎峡部裂在普通人群发病

改良TLIF术后皮内缝合倒刺线穿透皮肤诊疗分析

腰椎退行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改良-TLIF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手术方案。但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包括术者操作技术、缝合针及线的选择等)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倒刺线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除脊柱、关节及创伤等骨科手术中使用外,还可见于整形手术、胸腔镜

一例L4退变性滑脱术后再发L5真性滑脱病例分析

目前人口老龄化、肥胖等因素凸显,脊柱退变性和真性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退变性滑脱又称为假性滑脱其特征为椎弓完整情况下的椎体Ⅰ或Ⅱ度前滑,对应椎管矢状径减小。真性滑脱则以椎板峡部断裂,椎弓与椎体分离,椎管矢状径增宽为主要特征。目前手术治疗上以减压、稳定、恢复序列和椎间高度为主。脊柱外科医师近期追求彻底减

腰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

  腰椎不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很多,在早期轻者症状多不明显,重者呈现腰椎滑脱症,因其不伴有椎弓峡部崩裂,称之为“假性滑脱”症状。  ※ 轻微的活动即引起突然的腰痛,但疼痛时间短暂,改变体位或姿势疼痛可缓解,常不伴有腿痛。  ※ 腰部在屈伸活动时出现“交锁”症状,平卧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 久站立后腰

腰椎不稳症的生物力学特点与临床表现

  生物力学特点  腰椎节段性不稳是由于运动节段的活动范围超出正常限制。随着生物力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认为腰椎不稳是受最小应力后使腰椎丧失正常的强度,并产生异常活动。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中,除骨性结构外,肌肉和韧带的作用力也是被肯定的。由于脊柱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每一节段的活动都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有

关于持续性腰痛伴有晨僵的鉴别诊断介绍

  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腰椎滑脱易于导致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欧洲为3~7%,国内还缺乏准确的统计资料,一般认为,对有腰痛的患者的常规X摄片检查发现在成人中约5%患有

峡部裂患者有哪些症状?

  患者症状体征的轻重取决于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椎不稳情况、滑脱程度及年龄。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非器质性下腰痛者大多相同。单纯峡部不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无意中经X线检查发现。成年后症状逐渐明显,主要为腰腿痛。一般在20~30岁时症状缓慢出现,开始时有下腰痛,或同时有腰腿痛,多为间歇性钝痛,有时为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鞠躬试验介绍

鞠躬试验介绍:  鞠躬试验又称奈里(Neri)试验,是让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检查有无患肢立刻有放射性疼痛并屈曲,常用于诊断坐骨神经痛、腰椎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鞠躬试验正常值:  检查结果为阴性。没有出现疼痛。鞠躬试验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即患肢立刻有放射性疼痛并屈曲,此试验为阳性

欧盟批准武田外科手术贴片TachoSil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扩大外科手术贴片TachoSil(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的适应症,用于硬脑膜的支持性闭合,以防神经外科手术术后脑脊液漏。硬脑膜(Dura Mater)是覆盖大脑和脊髓的3层膜中的最外层也是最富含纤维的一层。  此前,Tach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