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今再迎暴雨考验网友自制积水地图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7月21日那次暴雨刚刚过去不久,今天午后到明天白天,北京全市将发生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北京市内有哪些积水点和拥堵点? 7月21日,北京发生了61年以来的最强降水,多地积水成灾,给市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而据天气预报显示,今天起,还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暴雨,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统将再次面临考验。 在北京“7·21”特大暴雨之后,许多网友也建议把北京积水严重的地点一条一条罗列标注在地图上,供未来雨天参考。一些网友制作的“积水地图”,地图上积水点有的有40多个,有的为50多个,大多位于5环以里。比如,在有40个积水位置的地图中,发布地图的网友用蓝色标注了40个容易积水的点,还用文字注明,如“西二旗北路路口地势低洼,多处井盖被冲开。在暴雨危险程度较高的两个路段,“西大望路铁路涵洞”和“广渠门桥”,还采用了象征积水的波浪形图标特别注明。 在新浪微博上,多位网友也发布了北京市积水点分布图。有一位网友制......阅读全文

国外如何推进生态建设:标准严苛 注重细节

  图为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阿勒河。   新加坡乌敏岛一景。   丹麦哥本哈根一家旅馆中的节水洗手池。   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不仅建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而且日益注意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生产和生活的

李长江:建立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的思考与尝试

  应把减灾工作重点放在灾前而不是灾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这是政府部门和专家的共同责任。笔者认为,建立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结合的防灾体系是减少人员伤亡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0年5月以来,我国四川、甘肃、重庆、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相继遭受暴雨灾害,并

《自然》特写:汶川地震暴露中外科学家的认知缺陷

  龙门山有着河谷切割出来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坡,非常容易由地震引发巨大的滑坡。   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白鹿镇一学校的院子,造成这道高2米的混凝土隆起的断层,就是5·12大地震的元凶。     这些地壳上的裂纹在一定程度上欺骗了大家。中外科学家都曾将它们绘制在地图上,却没

洪泽湖鱼蟹死亡污染之争:苏皖对污水来源各执一词

  安徽通报,此次事件是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苏皖两省在污染源头、监测数据等问题仍存争议  9月6日晚间,安徽省环保厅公布了“洪泽湖黑水污染”一事的初步调查结果,此次事件是“摩羯”“温比亚”台风影响下,皖苏豫区域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江苏省环保厅8月30日在其官方微博“江苏环

北斗,为用户提供丰富广泛的应用服务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这意味着,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获得北斗系统的开放、免费、高质量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从区域到全球,北斗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大国重器,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

北京十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 暖干化趋势亟需警惕

  北京市气候中心最新统计:2001年至2010年,北京平均气温比前30年(1971年至2000年)上升了1℃。  “这相当于把北京向南推进了近300公里”,气象专家张明英指着地图说,从这一气温指标看,北京人过去的10年相当于生活在10年前的河北石家庄一带,与这一气温指标相

内地近1/4地表水被污染 外媒称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化工原料桶在松花江吉林市区段顺水漂流,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  中国仅有49.3%的地表水可以安全饮用,近四分之一的地表水处于污染状态,甚至不能作为工业用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吉林漂浮的蓝色化工物料桶成了过去一周松花江的一道“风景线”,在洪水肆虐时,这道“风景线”多少让人

填埋河道致水流不畅 唐家山沟治理多年臭味不减

唐家山沟水面上漂着垃圾和油污。保洁员每天清理河面垃圾,但收效甚微  昨天,南京市民徐先生反映,连接玄武湖的唐家山沟,水发黑发臭水面漂有大量垃圾,大煞风景!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从2009年开始南京相关部门多次对其整治并保证“一年四季绿水长流。”清淤泥、引活水、雨污分流、设立“河长”…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摘发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联合组建“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团由28名成员组成,涵盖了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物资生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更新气候基准

   在过去的18个月里,澳大利亚有许多不寻常的高温天气。(自《悉尼先驱晨报》)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呼吁更新气候基准线,以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1961-1990年气候基准线仍然可以作为“稳定的参照”被用于气候研究中。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