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DNA”决定人脸长相

有的人相貌堂堂,有的人看上去不尽如人意。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DNA”,可能是每个人都长得与众不同的最终决定因素。 所谓“垃圾DNA”,是指人类基因组中曾被认为毫无用处的部分,它们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高达98%。但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的研究人员10月24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垃圾DNA”中有一些序列片段,可以像开关或放大器一样影响脸部基因的作用。眼睛的大小、鼻子的挺拔、头颅的形状等可能都与这些被称为“增强子”的序列片段密不可分。 研究负责人、遗传学家阿克塞尔・菲泽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人类基因组中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增强子,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脸型的形成,但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增强子都在怎样发挥作用。” 为验证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培育了缺少3个已知增强子的转基因小鼠,接着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来获取这些小鼠8周大时的头颅三维图像。结果与所预料的一样,转......阅读全文

“垃圾DNA”决定人脸长相

有的人相貌堂堂,有的人看上去不尽如人意。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DNA”,可能是每个人都长得与众不同的最终决定因素。   所谓“垃圾DNA”,是指人类基因组中曾被认为毫无用处的部分,它们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高达98%。但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所的研究人员10月24日在《

利用CRISPR筛查人类基因组“垃圾”DNA

  在几个研究小组正致力将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临床的同时,另一些研究团队则在利用这一工具来解决有关生物学的基础问题。近期,荷兰癌症研究所遗传学教授Reuven Agami与和同事们应用CRISPR搜寻了整个基因组中的调控增强子元件。  他们将Cas9核酸酶靶向了从前鉴别出的两个转录因子p

“垃圾DNA”不“垃圾”

   就像从电影中删掉的片段一样,生物基因中的一些序列最终也会被剪掉,细胞不会利用它们制造蛋白质。现在,两项研究发现,这些被称为内含子的片段有助于酵母在艰难时期存活。这项研究揭示了DNA的另一种可能的功能,科学家曾认为这种功能是无用的。  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进化分子生物学家Scot

法医新知(一):通过DNA是否能预测人脸?

  佛罗里达州的警察正在搜捕一名潜伏在暗处的男子。  两年多来,他至少吓坏了几十名女性。他从窗户偷窥,并溜进卧室,看她们睡觉。他触摸几名女性的脚或头发 - 有时,他甚至进行性侵犯。  媒体戏称他为“连环偷窥者”,而警察也在拼命找他。9月,他们发布了一张黑头发、黑眼睛的拉丁裔男子面部草图,他有着光滑的

75%DNA是垃圾

  你距离“上帝的完美作品”还很远。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内75%的DNA是“垃圾”。  数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人类大多数基因都有某些作用。但该研究却驳斥了这一观点,指出人类大部分DNA毫无用处。实际上,早在2012年该研究组就猜测人类基因大多无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DN

超真面具-比人脸更像人脸

  近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认知研究:原则与启示》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合成的超真实面具的图像可能会被误认为真实面孔。这项研究还发现,如果面具模仿的是与观察者不同的种族,也会对观察者准确区分面具和真实面孔的能力造成影响。  超真实面具是用诸如硅酮这样的柔性材料制成,旨在模仿真实的人脸。过去的研究和刑事调查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卫士”

   “垃圾DNA”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而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由于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才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关键,而且也没有一种好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释这些“垃圾”存在的原因,于是“垃圾DNA”这一观念便形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保镖”

"垃圾DNA"的概念源自上世纪70年代,用来形容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非编码DNA"开关说"究竟是个啥?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包含多达400万个基因开关和功能调节因子,它们的载体便是"垃圾DNA"。这强烈地冲击了"DNA序列=生物性

垃圾DNA不再垃圾有重要作用

  今天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阻断一种被称为“垃圾DNA”所产生的RNA,可以阻止中风后一部分重要神经的破坏。该研究指出了中风后遗症的一种可能疗法,这种后遗症往往比最初血液到大脑的流动被暂时关闭所造成的破坏更为广泛。  这项研究还将2个谜团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大多数的损伤是在血液供应恢复之后?人类基因组

凭基因测长相

  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批评落到了基因测序先驱Craig Venter的一篇论文上,该文章宣布可以通过DNA预测人们的生理特征。但评审人员,甚至是该文章的一名共同作者却称,它过于夸大利用一个人的基因辨别个人特征的能力,可能会引发对基因隐私的不必要担忧。   在这篇9月5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街头提取DNA打造逼真3D人脸

  近日,艺术家希瑟杜威·哈博格和他的生物学家团队成员通过从大街上的垃圾中,比如从地上的口香糖或者烟蒂中提取唾液,或者从任意一跟掉落的头发里提取遗传信息,构建出一张张三维立体人脸。   通过分析DNA,艺术家可以确定此人的面部特征如性别、眼球颜色等,甚至还能断定他的文化根基,从而建构出逼真的立体三

科学家揭开“垃圾”DNA的神秘角色!

  生物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既然几乎所有具体的生理机能都要由蛋白质来完成,那么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应该是没有用的,可以称为“垃圾DNA”;而且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人的基因组中仅有1.5%的序列是给蛋白质编码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认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E

Science:新基因来自“垃圾”DNA

  “新基因从何而来?”是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一些新基因是由非编码DNA以比预想更快的速度生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月2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论文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进化和生态学教授David Begun说:“

Nature:被丢失的“垃圾”DNA

  在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只占据2%的序列,其余的均是由称作非编码DNA的遗传物质构成。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这一谜团:为何基因组中会存在如此庞大数量的这种遗传物质?  现在,一项新研究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新发现:绝大多数的非编码DNA也许确实并非复杂生命所需。这一研究发表在 5月12日的《自然》(N

Nature解析癌症与“垃圾”DNA

  癌症是由多次遗传改变(或突变)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或强或弱的形成某些癌症类型的遗传易感性;此外,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的细胞内也会不断地累积新的突变。尽管已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癌症遗传起源研究,直到现在研究人员仍无法估量基因组一些非编码区域的作用。  来自日内瓦大学(UNIGE)的

引导大脑发育的“垃圾DNA”

荧光染料追踪的lncRNA   引导大脑发育的“垃圾DNA”   近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研究人员发现,曾被当做是“垃圾”的一种特异性DNA在大脑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与几种毁灭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癌症与某些“垃圾DNA”有关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人类基因组中一些“垃圾DNA”产生的物质与乳腺癌等癌症存在相关性,这项发现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   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基因组学》(Genomic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名为L1的DNA序列会导致生成一些反常产物,而这些产物多见于乳

DNA重组广泛存在人类基因组中

科技日报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张梦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在人类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重复数百万次的特定基因组序列重组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疾病状态的细胞中。确定这种曾被认为是“垃圾”的DNA序列的重组机制,对于了解人体细胞如何发育以及是什么导致它们“生病”至

垃圾DNA是诱发癌症的动力

  根据“人类卫星二”,人类基因组认为是“垃圾DNA”的异常高拷贝但未被探索的序列具有令人惊讶的能力,影响我们基因组的主要监管者。放松管制时,这些重复核苷酸序列的大片段将主要调节蛋白结合并分解成癌细胞中的大核体。这可能导致表观遗传学不稳定  -基因调控的变化  -这是许多癌症进展的动力。  神经学教

-“垃圾DNA”中发现潜在癌症病源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2%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余非编码区域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垃圾DNA”。但是,美、英等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这个“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提示研究“垃圾DNA”对了解癌症的重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研

中国生物产业:不是“垃圾DNA”

  曾几何时,生物专业一直占据中国十大垃圾专业排行榜前列,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犹如死水,毫无涟漪,低下的研发能力、短缺的专业人才使中国生物产业犹如人类基因组中的“垃圾DNA”饱受诟病和白眼。中国的生物产业真的停滞不前了吗?   根据BioSpectrum杂志撰写的2013年亚太生物科技产业调研报告来看

《Cell》探讨“垃圾”DNA的新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关节肌肉骨骼及皮肤病研究所(NIAMS)的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过去被认为是“垃圾”的DNA在免疫系统反应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细胞》(Cell)杂志上,有可能促成发现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人类基因组中有32亿DNA碱基对,但只有2%

Science:绘制“垃圾DNA”的新技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作是“垃圾DNA”,我们现在知道了基因间的一些区域也执行着至关重要的功能。这些DNA区域突变可以严重损害人类的发育,有可能在生命后期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然而直到现在,都难以寻找调控DNA区域。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生物学教授Julien Gagneur,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

Science:“复活”人类基因组中的古老DNA

  尽管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已经在三万年前灭绝,但其基因组片段仍在现代人群中延续。科学家们通过新分析法,研究了665名欧洲和东亚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研究显示,显示超过20%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仍存在于现代人群中。文章于一月二十九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

用超声波处理人类基因组DNA

Purpose:To break up high molecular weight human placental DNA into fragment sizes of 500 bp or less which can be used as competitor DNA in Southern an

人类基因组DNA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目的:  1.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特点。2.掌握人类基因组DNA提取的基本原理。3.熟悉人类基因组DNA提取的基本方法。4.熟悉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操作。实验原理:用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膜,收集细胞核,加入SDS破裂核膜,用蛋白酶K使核蛋白降解成小片段并从DNA上解离下来,经苯酚﹑氯仿抽提去

新基因筛选工具能绘制“垃圾DNA”

  据英国《每日邮报》官网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筛选工具,能绘制引起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的基因突变,或有助于开发新疗法,进而拯救每年因此丧生的数百万人。新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领导这次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戈尔茨坦说,现在的基因测序只能在不超过三分之一的

顶级实验室垃圾DNA是宝

   一类(Non-coding)的DNA分子(不表达质),曾经被认为是“垃圾”的DNA目前正成为遗传研究的新热点,“垃圾”DNA的真实含义早已变更,它仅仅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名称,实际上,“垃圾”DNA具有无与伦比的表达调控功能,2所顶级学府的2个独立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垃圾DNA的最新研

“垃圾DNA”掌控胚胎发育的命运

  在胚胎发育中,胚层形成过程决定何种细胞成为何种器官,Sanford-Burnham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一过程中microRNA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胚胎发育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由一个初始细胞就能发育成为整个生命体。毫无疑问,胚胎发育是一个受到严格调控的过程,该过程中的一切都必须在正确的时

Cell子刊:解析促癌“垃圾DNA”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癌症治疗与研究中心(CTRC)的研究人员,在乳腺癌形成的图画上又添加了一笔,在发表于8月12日《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他们证实“远程雌激素反应元件”( distant 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s,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