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将令海洋前景更“凄凉”

英国、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四国科学家近日通过野外研究(field study)证实,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海水酸性上升,令珊瑚、海胆等生物无法生存,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论文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图片说明:正常酸度海水中的珊瑚。(图片来源:Riccardo Rodolfo-Metalpa) 图片说明:珊瑚在具有轻微酸性的水中2个月后,遭到广泛的磨损。(图片来源:Riccardo Rodolfo-Metalpa) 海洋像一个巨大的海绵,据估计全球海洋每年大约能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研究人员相信这种吸收会减轻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但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会降低海水的PH值,酸性增强会移除海洋中许多生物赖以构造贝壳的方解石(calcite)和文石(aragonite)。海洋生物学家担心这会伤害珊瑚等生物,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阅读全文

科学家《自然》发文:呼吁关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永龙研究组于9月1日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提出应该提升海洋资本在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海洋具有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维持生计、休闲娱乐等功能,了解海洋如何提供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帮助根除贫困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指导人类更好地向适应全球

《自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将令海洋前景更“凄凉”

英国、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四国科学家近日通过野外研究(field study)证实,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海水酸性上升,令珊瑚、海胆等生物无法生存,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论文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  图片说明:正常酸度海水中的珊瑚。(图片来

模拟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创建仿生海洋电池

  生物光伏是一种绿色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合成微生物组正逐渐成为生物光伏新的发展形式。具有光电转化功能的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视为一个由太阳能充电的“海洋电池”。位于水柱层透光区的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把电子存储到有机质中;位于沉积层的两类异养微生物(初级分解者和终端消费者

海洋酸化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报道,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类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灭绝。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   以往的研究发现,海洋酸化不仅可以降低个别物种,而且还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退化。这导致在均质海洋群落中,

海洋快速酸化威胁北极生态系统

  日前公布的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北极生态系统一直承受着冰川以空前速度消融的压力,而现在又面临着另一个潜在威胁――海洋的快速酸化。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该调查报告称,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转为以碳酸的形式进入海洋且浓度越来越大,导致海洋酸化,使得贝类和蟹类难以形成它们的外壳,并

科学家研究发现:北极成海洋酸化“重灾区”

近日,北极圈现32度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数据的集成与精细分析,发现北极酸化水体以每年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介绍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 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国MacMillan.Ltd  创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

上海海洋大学成立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于7月5日挂牌成立。该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长胜领衔,以全球和近岸海洋生态物理与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研究重点,研发海洋数值模拟技术,培养一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流的科研团队,为海洋环境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探测海水酸化与生态关系新试验初见成效

图片来源:《自然》   全球变暖并非不断增加的碳排放量所导致的唯一令人忧心的后果。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更多的气体溶解到海洋中,使海水的酸性增强。   海洋科学家担心,目前的境况将破坏生态系统。然而,对于这种影响,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在小规模的实验室测试中,某些物种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有些

我国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佳恒研究员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arly and late phases of 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marked by different atmo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