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另眼看艾滋病病毒还原“超级癌症”本来面目

艾滋病这只“西方魔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跟随一位阿根廷美籍青年降临我国后,就不断蹂躏着人们的健康、吞噬着人们的生命、践踏着人们的尊严。 当年,人们对这种被誉为“超级癌症”的传染病,不仅闻之色变,而且避之唯恐不及,就连医护人员接诊艾滋病患者时,都要身穿五六层隔离衣裤、戴四五双手套,头上捂得只露出两只眼睛,还要带上护目镜。听到病房住进“艾滋病人”的消息,患者更是迫不及待地纷纷要求出院,生怕被传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28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艾滋”,心中难免会问,它真有那么可怕吗?真无药可救吗?真难以有效预防吗?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今年的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全军性病艾滋病专家咨询小组副组长、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赵主任1990年参与救治了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患者,并在艾滋病防治一线工作了20多年,他......阅读全文

CXCR4分子结构与作用原理揭开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告称,他们获得了CXCR4分子结构的图像,也了解了该分子的工作原理。研究显示,CXCR4分子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癌症扩散有关,该分子会帮助HIV进入细胞,因此,阻断该分子有望治疗艾滋病和癌症。但也有

邓子新团队发现DNA第六元素硫

找到对抗艾滋病新方法,新成果将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  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界以往认为,它是由五种元素——碳、氢、氧、氮、磷构成的四种核苷酸序列。如今,上海交大科研人员发现了DNA的第六元素——硫,硫的“自我修饰”改变了遗传特性。通过“基因药物”干扰病菌DNA的“硫修饰”,有望

解析GSK新动作,放开在低收入国家的药物专利申请

  3月31日,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推出了最新专利政策。它将在50个最不发达(LDCs)和最低收入国家(LICs)停止申请癌症治疗药物的专利,例如阿富汗和赞比亚。这一举措将有利于仿制药制药商向这些国家提供仿制药,从而使得贫困人群也能够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治疗药物。  此外,GSK还将以递进的

美利用骨髓移植“治愈”两名艾滋病患者

  美国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3日宣布,两名为治疗癌症而接受骨髓移植的艾滋病患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似乎被消除了,并且在停用抗艾药数月后仍未见复发。但研究人员仍谨慎地指出,目前认为艾滋病已治愈仍为时过早。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当天发表声明说,这两名艾滋病患者患有淋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精确修饰人类T细胞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小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精确修饰了人类T细胞。由于T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作用十分重要,这一研究成果将为治疗糖尿病、艾滋病及癌症等提供全新的手段。  CRISPR/Cas9是最新出现的一种由RNA指导的Cas9核酸酶对靶向基因进行编辑的技术。新的方法能

单抗技术: 让癌症艾滋病治疗前景可期

  早在一百多年前,Paul Ehrlich 就创造出“magische Kugel(魔球)”,“magic bullet”这样的短语,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也一直努力不懈的进行研究,希望能研发出对抗从癌症到克罗恩病的疾病靶向治疗方法。终于在四十年前,一项技术的诞生,令这一期望不再遥不可及,这就是杂交

Science专题:癌症抗体,艾滋病抗体

  早在一百多年前,Paul Ehrlich就创造出“magische Kugel(魔球)”,“magic bullet”这样的短语,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也一直努力不懈的进行研究,希望能研发出对抗从癌症到克罗恩病的疾病靶向治疗方法。终于在四十年前,一项技术的诞生,令这一期望不再遥不可及,这就是杂交瘤

科学实验首次见证艾滋病毒诞生过程 仅5分钟

抗击艾滋病25周年 主要保护手段仍是安全套   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一位病毒学家和一位生物物理学家,利用一种特殊的、只照亮细胞表面的显微镜,亲眼见证了几十个分子在一个活的细胞表面聚集,最终形成一种可怕的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艾滋病病毒的产生过程,将对艾滋病

一文读懂中国科学家陈小平如何用疟原虫治愈晚期癌症!

  2019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因为在大家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伟大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让这个春节更加热闹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闻30分》节目向全球宣布了陈小平科学研究团队的重大发明《疟原虫感染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

《临床癌症研究》:抗艾药物可抑制癌细胞

这是医学界又一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好故事  这是医学界又一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好故事。第一个批准上市的艾滋病(AIDS)治疗药物最初是以癌症治疗为目标来研制的,而今天,科学家们正在将一个已获批准的艾滋病病毒(HIV)药物作为抗癌药物进行人体临床试验。&nbs

唤醒HIV 根除艾滋病

  最近,由美国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SBP)科学家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新药,可用于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潜伏的艾滋病毒(HIV),从而彻底消除病毒。由于这些药物已经进入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因此,批准其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路线,可能会比往常明显更短。延伸阅读:艾滋

香港新药“杀死”艾滋

  几十年来,在攻克艾滋病的路上,我们人类取得了进步,但脚步还不能停。  4月26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能保护细胞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清除艾滋病病毒,并在小鼠身上成功进行实验。  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艾滋病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抗体药

蒜臭母鸡草中提取物制药可治疗癌症和艾滋病

  古巴卫生部门5日宣布,该国已开始批量生产一种用热带植物蒜臭母鸡草提取物制成的药物,并将它作为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临床药物使用。   古巴卫生部门当天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种药物有助于提高癌症和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目前,它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和毒性试验,并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较好

半路出家,将癌症免疫疗法打成了漂亮的组合拳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雷尔欧文(Darrell Irvine)教授自称是一名工程师,但这并不妨碍达雷尔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早在2004年,他就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35岁以下创新者”榜单。在这十多年里,他的科研论文是顶尖学术期刊的常客,做出的发现经常登上学校主页。  这正是这名工程师的

百名科学家探讨动物模型研究为人类绝症寻突破

  1日,第一届灵长类动物模型学术论坛在昆明开幕。来自中国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领域的逾百名专家展开交流,推动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向纵深发展,为癌症、艾滋病等人类绝症的疫苗研究和疾病机理寻求突破。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新疫苗、新药、新诊断试剂等的关键步骤,也是解析人类疾病机理的必要手段。

遗传差异让小鼠变身“施瓦辛格”

PLoS ONE:此研究有助于探索人类肌肉萎缩症的治疗  利用特定的遗传差异,科学家创造了小鼠中的“施瓦辛格”,它的肌肉质量超过普通小鼠四倍。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人类肌肉萎缩症、艾滋病以及癌症引起的肌肉损失。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PLoS ONE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美国约翰·霍普

“超级细菌”令世界紧张 新药研发赶不上变异

  比非典、甲流还可怕?十年内无药可治?容易扩散全球?最近,被部分媒体描述得可怕又致命的“超级细菌”成为热议话题。   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在媒体和民众表

甘肃卫生厅推广中医调查:吃中药可百分百报销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设立的针灸馆。根据甘肃省的政策,中医针灸、拔火罐等100%报销。5月29日,甘肃省第二医院食堂一角,摆放着猪蹄等药膳。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室的经络模型。   5月29日,甘肃省卫生厅家属院墙上,挂有四季养生的宣传板。  力挺了一个“真气运行培训班”

黄志伟: 给基因编辑系统装上“安全阀”

  黄志伟,生于 1979 年 5 月,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他长期从事免疫与感染疾病方向的基础研究,包括艾滋病病毒与人的蛋白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细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等。  “7-11”——所有认识黄志伟的人都知道,多少年来,他都坚持着这样的生活,即从早 7 点工作到晚

复旦研发激光ELISA 助力重大疾病早期检测

  4月30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了一种新型的光微流激光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技术。该技术由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范

抗癌曙光:可注射疫苗在体内自发组成3维支架

显微镜图片显示,在体内注射三天之后,从一个三维支架上可搜集到许多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这种三维支架能有效地聚集并激活树突状细胞,引发对抗癌细胞等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反应。扫描电镜图片显示,介孔二氧化硅棒能自动组装成三维支架。这种三维支架具有大量的孔隙,可以容纳数以千万计的免疫细胞。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

浅谈基因治疗药物市场战略投资展望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基因治疗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在重大

浅谈基因治疗药物市场战略投资展望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基因治疗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在重大

PNAS:免疫细胞基因编辑给癌症和艾滋病带来希望

  人类中的很多突变都与基因突变相关。例如,白化病是因为酪氨酸酶基因上的点突变导致酪氨酸酶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了黑色素合成障碍。还有一些病症涉及到多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障碍。如果能够使用某种精确的基因编辑方法,修补这些基因突变,从理论上讲,就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病情。而人类T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其功能异常,

科学家研发可注射3D疫苗 可抵抗癌症传染病

  癌症致命的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规避身体免疫系统发起的攻击,这使得肿瘤能够生长并扩散。科学家们可以试图诱导免疫系统,也被称为免疫疗法,进入攻击模式从而对抗癌症并建立针对癌症细胞的长期持续的免疫抵抗。现在哈佛大学威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显示一种非手术注射的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贝纳塞拉夫逝世

为美免疫遗传学先驱;1980年获诺奖;享年90岁Baruj Benacerraf, MD  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8月2日说,美国免疫遗传学先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鲁赫·贝纳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当天清晨因肺炎在位于波士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国际抗癌联合会报告:健康饮食习惯是防癌关键

国际抗癌联合会8月27日在日内瓦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与防范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戒烟、戒酒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预防癌症的关键。 这份在第20届世界癌症大会揭幕会议上发表的报告指出,目前很多人对癌症的致病因素存在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低估了自身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 报告说,

科学家尝试破解一小撮异常反应造福广大癌症患者

   如果X与大部分晚期膀胱癌患者一样,她可能现在已经死了。在第一次确诊后,她接受了标准化疗。结果失败了。然后,她参加了一个药物临床试验,该药物最初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肿瘤,但科学家希望知道,它是否能作用于转移性膀胱癌。结果似乎不行——参与试验的其他患者进展情况均不好。  但X却好于预期。美国纽约纪念

老年人团伙用胎盘提炼假药 宣称能治疗癌症

警方查获上百万元的制药设备  5月15日,高新区经侦支队接到情报:据在押人员李某反映,高新区科园四路某大厦内一个医学工程研究所在生产销售假药。   办案民警走访证实,该研究中心确实存在,设备齐全环境干净,工作人员都是老年人,与警方以往查处的制售假药窝点相去甚远。为落实举

CAR-T涉足艾滋治疗!“癌症导弹”能否轰碎HIV?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随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然而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有效药物,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下仍持续存在的HIV潜伏库使得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想要彻底消灭HIV,只有持续有效的免疫反应才能实现。说到免疫疗法,我们很容易想起如今癌症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