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 为了指导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管理及血管内治疗,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撰写了《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目的是提高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病变的认识,通过临床实践,精准地开展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尤其是血管内开通治疗。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概念 在既往研究中,由于很难界定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时间,所以对于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称谓有颅内动脉慢性闭塞、颅内动脉亚急性期闭塞及颅内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等。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区别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期血管治疗的时间窗,该共识将超过24 h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统一为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阅读全文

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  为了指导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管理及血管内治疗,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撰写了《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性斑块。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检查

  血液血检查: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也叫粥样硬化闭塞症。

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一)

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及评估讨论   

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二)

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1] 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已知与下述因子(易患因子)有密切关系:   一、高血压   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一)合理饮食   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鉴别诊断介绍

  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自发性再通致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自发性再通致急性脑梗死病例分析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均未正规治疗。1个月前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就诊当地医院。 入院后急性查头颅CT诊断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同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每日予阿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诊断和管理,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抗栓、他汀和危险因素的干预是管理症状性ICAD的主要方法。本文以一个病例为引导,介绍了活动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诊断和管理。  病例概述  68岁,男性,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因为眩晕和右侧

关于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介

  间歇性跛性是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症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系指周围的大、中动脉由于阻塞性粥样硬化病变而致肢体血供受阻,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阻塞性病变的发展使动脉管腔逐渐狭窄而致闭塞,也可因斑块内出血或表面血栓形成而突然堵塞。

关于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概述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O)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在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次接受治疗,已成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间歇性跛性是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症状。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系指周围的大、中动脉由于阻塞性粥样硬化病变而致肢体血供受阻,表现为肢体缺血症

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描述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肢体缺血性改变。主要累及下肢动脉,上肢动脉较少见。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小于50岁者患病率占1%,60—70岁为7.3%,>70可高达27.1%,南新明显高于女性(6—9:1),常在轻伤后引起进行性坏死而需要截肢,是一种值得临床忠实的疾病

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逐渐引起管壁纤维化和钙化,最后导致管前狭窄甚至闭塞;也可因斑块内出血或其表面血栓形成而突然阻塞。闭塞部位以髂总动脉胫前动脉常见。其缺血程度取决于闭塞部位、数目、病变发展速度及侧支循环的供血能力。如动脉主干狭窄进展较慢,侧支循环虽不能完全代偿

关于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检查

  1、节段性动脉压测定 应用血压计普勒速度计测量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并与肱动脉收缩压比较得出踝/肱指数。由于正常下肢动脉压力≥上肢动脉,故健康人踝/肱指数>1。如踝/肱指数

概述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案

  保守疗法只有间歇性跛行而无肢体营养障碍表现,采取保守疗法。  1、延缓病情发展:  (1)去除易患因素:在个追易患因素中,控制糖尿病和戒严特别重要,因高血糖可诱发肢端坏死,加重闭塞病变,继续吸烟的跛行患者常须截肢治疗。  (2)消除高凝状态: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应长期适用肠溶阿司

关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介绍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系指周围的大、中动脉由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致肢体血供受阻,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指在持续活动后出现下肢肌肉的疼痛、痉挛或无力,短时休息可缓解,表现为典型的“行动-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每次能行走的距离亦大致相等。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血管重建介绍

  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类治疗仅地选择于缺血性症状机急剧加重,出现休息痛并有致残危险者,或由于职业的需要必须消除症状者。  (1)导管介入治疗:  ①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AT),经球嫩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②激光血管成形术,经导管引入激光光纤,切除粥因硬化斑块。  ③支架植入,一般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预后及预防

  由于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性疾病的一部分,其预后与同时并存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密切有关。经血管造影证实约50%有肢体缺血症状的着同时有冠心病。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10年生存率为50%。患者大多死于心肌梗死或猝死,直接死于着为血管闭塞的比例甚小。伴有糖尿病及吸烟患者预后更差。本病约5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理生理介绍

  从上、下肢的情况来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上肢。病变分布的节段,从临床上已出现下肢缺血性症状的患者来看,狭窄病变位于主-髂动脉者占30%;病变侵犯股-腘动脉者为80%-90%;更远端的胫、腓动脉受侵犯者为40%-50%。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对买内膜粥样斑块形成,逐渐发展使血管管腔

关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保守治疗

  主要是对患肢的精心护理,经常保持清洁,涂敷入膏保湿,绝对避免外伤。鞋、袜的选择也应十分注意,使之不致影响局部血流,不会造成皮肤损伤。对已有置息痛的患者,可采用抬高床头的斜坡床,以增加下肢血流灌注,减少肢痛发作。  对于有间歇性跛行发作的患者,应鼓励有规律地进行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步行至出现症状为止

概述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为患肢麻木无力,间歇跛行,严重时成呈持续性静息痛,甚至皮肤溃疡,足趾坏死。间歇跛行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见于70%病人,系因行走时受累动脉支配区供血不足而发生,筋肉呈绞轧性痛。腓肠肌和足部筋肉疼痛最常发生,多因胫前和胫后动脉闭塞所致。腹髂主动脉动闭塞时,症状出现较晚,常表现为臀部及腰部肌肉

概述天然水蛭素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天然水蛭素疗法,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疗效。  作用机制主要有:  ①与凝血酶结合后,使凝血酶的蛋白酶解作用和与内皮细胞血栓调理素的结合作用受到抑制;  ②使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受抑;  ③使凝血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平滑肌细胞收缩等作用受抑制;  ④使血栓形成

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关于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病因分析

  本病常常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其危险因素也大致相同,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家族史、高胱氨酸尿症、女性早年施行子宫卵巢切除术等,以前三者为主要,动脉闭塞后继续吸烟者截肢率是戒严者的10倍。35%—40%的患者伴高血压,20%的患者伴有糖尿病,糖尿病混着本病发病率是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实验室检查

  (1)节段性血压测量  在下肢不同节段放置血压计压脉带,采用Doppler装置检查压力。正常情况下,各节段血压不应有压力阶差,且上下肢压力基本相等,踝部血压略高于肱动脉压。如果下肢动脉有明显狭窄,可使上下肢压力基本相等,踝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比值可小于1,如果此比值小于0.5,则表明有严重狭窄。 

药物治疗的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介绍

  药物治疗对肢体动脉狭窄所引起的缺血症状远不如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特别是血管扩张剂,临床上已证明对缺血性肢痛无效。肢体动脉狭窄时,在运动状态下,其狭窄的远端血管扩张而使组织的灌注压下降,而因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组织间的压力甚至可超过灌注压。此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将加剧这种矛盾,除非血管扩张剂可以促进侧支循

关于老年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介绍

  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症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下肢慢性缺血表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应怀疑本病。  1、有无动脉闭塞 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如有间歇性跛行(甚至有静息疼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股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或伴有腹主动脉、盆腔动脉、股浅动脉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