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众包个体基因数据库缓慢发展

Yaniv Erlich 计算遗传学家Yaniv Erlich因其建立了世界最大“家谱”而引人注目。而目前,他的DNA.land又引发新一轮个体基因数据库“众包热潮”。 早在2013 年,Erlich 团队就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公共资源,通过交叉比对的方法确定遗传学研究参与者的个人身份。 之前研究发现,人们“遗留”在各个数据库里的匿名遗传学信息会泄露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只需要将这些数据与个人的 DNA 进行一下比对就可以了。而且 Erlich 发现,只需要连上互联网就足以完成这一切工作。之后,该研究组还将1300万人的系谱信息结合到一棵家庭树上。 去年,Erlich与合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Joe Pickrell邀请在23andMe和Ancestry.com等商业基因公司测试过DNA的人,分享自己的DNA报告用于研究。Erlich提到,DNA.land将收入已经寄出唾液样本进行检测的300万参与者的基因数据。......阅读全文

家谱揭示环境对寿命影响 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关联有限

  今年你忘了妈妈的生日吗?振作起来:你的家谱如今可能包括1300万人的生日。这个6000人的家谱用图形理论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生物学家Yaniv Erlich和他的同事,利用众包数据制作了一个将1300万人连接在一起的家谱。这一有关祖先的图表被认为是

基因黑客建立迄今最大家谱

  利用来自在线家谱网站的数据,一个著名的“基因黑客”创建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家谱。这一团队如今计划利用这些数据——包括一个能够回溯到15世纪的由1300万名个体构成的超级谱系——分析复杂基因特质的遗传,例如寿命和面部特征。   除了为全世界最大的家庭团聚提供邀请名单之外,由计算生物学家Yani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源自人类粪便的细菌DNA可作为“肠道纹”(gut print)来识别个人身份。  通过寄居某人体内的微生物DNA可识别出此人的身份。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文章指出,在一项匿名试验研究中,通过寄生于

遗传对寿命影响还不如伴侣:4亿大数据揭示长寿规律

图片来源:pixabay  2013年,谷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布成立一个新公司Calico,致力于解决令人讨厌的死亡问题,研发延长寿命的科技。从那时起,这家公司招募了很多研究人员,试图搞清衰老的基本生物学问题,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战胜死亡。  该公司首批研究人员之

DNA数据库:游走在科学与伦理的边缘

  你可以抛弃你的电脑,并留下你的手机在家里,但你不能逃脱你的DNA,因为他是属于你的唯一特征,但是现在它被越来越多的贡献给了某些政府当局。   世界各国当局政府打着打击恐怖主义和犯罪的旗号,正在搜集数以百万计公民的遗传信息。以美国为代表,最高法院近期就备份了许多被捕嫌疑人的DNA数据信息。英国警

浙大一院正式成立“精确医疗中心”

  近日,浙大一院正式成立“精确医疗中心”。今后,肿瘤患者及遗传疾病患者,可以在浙大一院,借用基因测序等高科技手段,从基因层面找到病因,从而得到精确的治疗。  基因也会犯错——好莱坞女星做的科普  说到基因检测,可能还是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给大家做的科普。  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