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生物安全性和毒理学机制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ulmonary exposure to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romotes breast cancer metastatic cascades(《多壁碳纳米管肺部长期暴露促进乳腺肿瘤的级联性转移》)。该研究首次报道了CNT长期呼吸暴露对除肺部外的远端器官或组织的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碳纳米管(CNT)是重要的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可用作超强纤维、隐身材料、大功率超级电容器、传感器等,被称为“明星材料”。CNT的生产操作使职业人群的接触不可避免,所以,工业的快速发展要......阅读全文

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生物安全性和毒理学机制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u

生物安全性的概念

生物安全性是指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性

生物安全性:(1)人员安全性:撞击式采样器的菌落数≤10CFU/次;狭缝式采样器的菌落数≤5CFU/次。(2) 产品安全性:菌落数≤5CFU/次。(3) 交叉污染安全性:菌落数≤2CFU/次。

Nanotechnology:-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材料》) 杂志在线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ulmonary ex

苏州大学最新文章探寻碳纳米管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由于碳纳米管本身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从纳米科技的长期发展而言, 碳纳米管的安全应用及其潜在的毒理学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 碳纳米管用于载药、诊断或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时, 会与生物体内的各种蛋白质产生相互作用, 进而会改变碳纳米管自身

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

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

蝴蝶翅膀+碳纳米管=新型生物复合材料

  最近,日本科学家通过大闪蝶翅膀和碳纳米管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生物复合材料。   通过这种具有神奇天然属性的南美洲大闪蝶翅膀,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纳米生物复合材料,并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高灵敏度光传感器以及可循环使用的电池产品中。科学家将这一科技成果发表在《ACS纳米技术》期刊中。

新《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宣贯会召开

  为了配合新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颁布,促进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实施,统一各级毒理学检验机构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15年9月24-25日在北京广西大厦召开了新版《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宣贯会。食品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研

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检测

一.解决思路一方面通过政策保障及第三方,来协助、实验室进行对即将投入使用和在用的生物安全柜进行动态监测和维护,提高生物安全柜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安全柜安装、维护和周期的监测和评价,间接地促使 在产品设计验证、后期测试维护上加大人员和技术服务上的投入,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

详述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讲解

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讲解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先开机自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确保工作区无污染达到百级状态。注意灭菌

详述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讲解

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先开机自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确保工作区无污染达到百级状态。注意灭菌时应关闭前窗。工作时前窗

转基因微生物安全性的生死开关

  最近,来自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两种新的方法,将一个“生死开关”连入一种转基因微生物中,以防止其肆虐发展而带来安全隐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该研究小组在这篇论文中描述了他们的技术,为什么他们认为它比其他

C60的毒性分析

科学家在生物体腹腔内注射大剂量C60后的毒理研究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白鼠在注射5000mg/kg(体重)的C60剂量后有中毒现象。 也没有发现给啮齿动物口服 C60和C70混合物2000mg/kg的剂量后有中毒现象、遗传毒性或诱变性, 其他人的研究同样证明C60和C70是无毒的。另一些科学家发现注射

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可以休矣?

  登陆几乎所有反对转基因生物(GMO)的网站,你都会发现耸人听闻的文章标题。这些文章渲染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声称它们杀死了农场和实验室里的猪牛羊!而人类就是下一个受害者!  在热门的反转基因网站AlterNet上,有一篇文章高呼:“孟山都(Monsanto)的转基因饲料导致动物患上了可怕的疾病。”该

106.0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能检测

一.解决思路一方面通过政策保障及第三方,来协助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对即将投入使用和在用的生物安全柜进行动态监测和维护,提高生物安全柜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安全柜安装、维护和周期的监测和评价,间接地促使制造商在产品设计验证、后期测试维护上加大人员和技术服务上的投入,建立有

量子毒理学或成毒理学“风向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及新仪器的出现,量子医学将成为新热点。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将量子医学应用于临床诊断,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医学学科新分支,它是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中毒等在微观状态发生的改变及规律。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及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

量子毒理学或成毒理学“风向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及新仪器的出现,量子医学将成为新热点。 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将量子医学应用于临床诊断,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医学学科新分支,它是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中毒等在微观状态发生的改变及规律。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及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

生物安全柜的检测内容和方法/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安全性能)的检测内容和方法    在安装时以及以后每隔一定时间,要由有资质的专业职员按照规定对每一台生物安全柜的整体运行性能进行生物的和物理的认证,以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及国际的性能标准。生物安全柜的检测主要包括物理学检测喝生物学检测两个方面,其中: 安全柜防护效果的物理学评估应

俄学者开展碳和硅纳米颗粒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危害研究

  据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官网消息,由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和西伯利亚分院以及国际毒理学专家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展了塑料制品与复合材料成份中含有的碳和硅纳米颗粒对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研究证实,纳米管和纳米纤维可以破坏海洋中广泛存在的微型藻类的细胞,其成果发表在《环境研究》(Environm

国药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安全性数据发布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活动已经在中国广泛展开,由于新冠疫苗可能将在上亿的健康人群中使用,它的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昨日,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的论文,对超过51万人次接种数据的分析显示,灭活疫苗在大规模紧急使用

广州生物院研究证实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

  近日,国际著名疫苗学期刊Vaccin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博士(客座研究员)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Epidemiology of adenovirus type 5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healthy people an

专家呼吁更新光生物安全性指标-重视LED蓝光危害

  在近日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论坛上,国内多位专家呼吁更新我国现有光生物安全性指标,并建议国家把光生物安全性标准从推荐性标准调整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在全国范围对LED进行蓝光危害的风险监测。   近日有消息称,LED蓝光溢出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甚至是失明。被称为第四代光源的

生态中心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转化毒理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Small (Ma, et al. Small.2017, DOI: 10.1002/smll.201603830),Nanoscale(Ma,

新型茶源重组抗菌剂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

茶氨酸多肽铜团簇可有效治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伤口感染。    中国农科院供图茶氨酸多肽铜团簇治疗MRSA感染的小鼠败血症模型    中国农科院供图 1月29日,《先进功能材料》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最新成果。他们利用茶氨酸设计

“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立项

  日前,2011年国家“973”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由中科院作为项目推荐部门、高能物理研究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在经过初评及专项评审后,最终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为高能所多学科中心赵宇亮研究员。   项目总体

日本开发新型碳纳米管

  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小组在碳纳米管中成功植入结晶性硫原子链,制成导电性更加优良、在空气中更加稳定的新型碳纳米管,其导电性能更加优良,且在 300℃以下的空气中呈现稳定状态,可用于纳米级微型导线的制作和能量储存等领域。该成果属世界首次,已刊载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固体硫原子成环状,不通

生态中心在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材料诱导细胞DNA甲基化修饰改变与表观遗传毒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604580)。  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

维A酸-毒理学特性

毒理学:口服维A酸对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地鼠、兔、猴等)和人都有很强的致畸作用。皮肤局部外用维A酸对处于胚胎敏感期的小鼠、大鼠、地鼠、兔母体有明确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并可引起母体系统毒性。但迄今回顾性资料未发现人皮肤局部用药后引起畸胎。维A酸对皮肤有刺激性。上述实验动物的皮肤反应较人反应显著为

胆碱的毒理学性质

急性毒性:猫皮下注射LDLo:150 mg/kg;猫静脉LDLo:35 mg/kg; 兔子皮下注射LDLo:500 mg/kg;兔子静脉LDLo:70 mg/kg;兔子直肠LDLo:460 mg/kg; 几尼猪腹腔LDLo:450 mg/kg;青蛙皮下注射LDLo:15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