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钙离子(Ca2+)通过调节脂质电荷调控了T细胞受体的激活。相关论文“Ca2+ regulates T-cell receptor activation by modulating the charge property of lipid”发表在12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许琛琦(Chenqi Xu)研究员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王俊峰(Junfeng Wang)研究员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后者从事的主要研究是探索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解析膜蛋白结构的新方法新技术,解析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 TCR受体是最复杂的细胞表面受体之一,其由配体传感TCRαβ亚基和三个信号传导亚基CD3εδ、εγ和ζζ构成。TCR识别......阅读全文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揭牌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所拥有3个中美院士实验室、12个海归PI实验室,汇聚合成生物学前沿力量的国际化团队,有望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获批在上海成立。据该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介绍,实验室将瞄准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引领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建立合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平台,重点针对能源、医药和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进行生物学元件、反应系统乃至生物个体的设计、改造

英国生物学家珍·古道尔在中科院演讲

        11月6日,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世界研究黑猩猩权威珍·古道尔博士作客“中科院博士生人文系列讲座”,与中国学子们分享她“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珍·古道尔是国际知名环境和生物保护人士,致力于野生黑猩猩研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报告在工生所举行

  为了进一步加快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核磁共振实验室的建设,推进核磁共振技术在工业生物领域中的应用,5月14日,由天津所举办的“核磁共振技术交流会”召开,10余名国内外知名的核磁共振专家和学者应邀齐聚天津参加交流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德国慕尼黑赫尔姆霍茨中心结构生

核磁共振(NMR)波谱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史概述 1946年 E. M. Purcell和 F. Bloch发现核磁共振(NMR)现象 1965年前后 脉冲傅里叶变换NMR技术兴起 1971年 J. Jeener提出二维NMR 方法 80年代中 K. Wuthrich发展了运用同核二维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蛋白质NMR谱图的序列识

中科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举行

  7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启动仪式上,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筹)副局长刘桂菊和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亚院士为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揭牌。   会议由副所长徐旭东研究员主持,党委书记胡征宇研究员致欢迎辞。刘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庆50周年

  9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京庆祝建所50周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该所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据介绍,2001年以来,该所共发表论文191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5篇,国际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期刊论文182篇;专利授权151项(含美国专利2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

中科院昆虫进化与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中科院昆虫进化与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日前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尹文英,美国科学院院士Alexander Raikhel等出席。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研究员担任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发现水稻miRNA新功能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利用STTM技术大规模沉默水稻miRNA,并发现了多种miRNA的新功能,为进一步深化miRNA功能研究和水稻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资源。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非编码、长度约21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

中科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

  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6年开放课题申请通知  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基础研究的开放型科研机构(实验室代码:2008DP173344);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原则。现有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