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白兰地中香草醛,介子,松柏醇和丁香醛的测定

白兰地中香草醛,介子,松柏醇和丁香醛的测定-LUMEX 毛细管电泳法......阅读全文

走近“颠覆性技术”:量子通信能否取代传统通信?

   打个电话,会不会被窃听?通过网络传送一份保密文件,途中被他人窃取咋办……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有没有一种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近些年来,量子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正让梦想成为现实。  一问:什么是量子?  量子是光子、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打个电话,会不会被窃听?通过网络传送一份保密文件,途中被他人窃取咋办……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有没有一种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近些年来,量子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正让梦想成为现实。  一问:什么是量子?  量子是光子、质子、中子、电

《自然》盘点既不能证实也无法搁置的六项研究

  《自然》杂志梳理了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些发现——研究人员屡次任其自生自灭,却发现它们总是“阴魂不散”。  当一项科学成果看上去展示出一些真正新颖的东西时,随后的实验应该或者证实它——使教科书重写,或者证明它是测量异常或试验错误。不过,一些发现似乎永远夹在两者中间。即便是努力重现这些成果,

122个项目通过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初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11~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1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初审结果现已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共122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13项。  受理

宇宙或可循环:数十亿年后新宇宙代替旧时空

标准模型以及希格斯玻色子,后者被认为赋予了宇宙中物质以质量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表示,在对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进行研究之后,他们将有望揭开宇宙的最终命运。一种被称作 “真空不稳定性”的理论指出,在经过数十亿年之后,现在的宇宙内部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宇宙并最终

让福岛真正安全:用介子探测器寻找泄漏核燃料

  4年前,在大地震和海啸中被损毁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可能不会真正安全,直到工程师能够将反应堆中的核燃料移走。但首先,他们必须能够找到这些燃料。一个新方法是标注出爆炸事故泄漏的铀的分散位置。两组物理学家计划捕捉从高层大气中大量落下的从反应堆残骸里涌出的介子,从而得到X射线状的图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有了新证据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发现了D介子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并表示这项发现“绝对会被写进粒子物理的教科书”。这一发现被CERN研究和计算主任Eckhard Elsen称为“粒子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这次发现为什

μ介子实验大搬家 有望颠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研究人员为储存环制定旅行路线。   要去一个新地点,GPS导航仪会告诉你应该怎样走。如果你询问它如何从美国纽约厄普顿到芝加哥西郊,它会告诉你沿着80号州际公路一直向西行驶14个小时即可,而不是花费6周时间乘驳船沿东海岸向南航行,绕过佛罗里达州,穿过墨西哥湾,沿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   然而当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pion介子和奇异粒子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发展的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对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和奇异粒子(K, ∧和Σ)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介子产额、π-/π+激发函数、横向动量分布等实验观测量,为将来进一步

美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可解释为何物质主导宇宙

  为什么宇宙中充斥着物质而非反物质?这是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月6日报道,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的最新实验认为,宇称不守恒或可解释物质为何能成为宇宙的主导。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宇宙诞生伊始,物质和反物质一样多。如果情况真如此的话,在强烈的辐射下,

费米实验室着手重测μ介子磁性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26日报道,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190名科学家已着手精确测量μ介子的磁性。此前的实验表明,μ介子的磁性或比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测的稍大一些,如果最新实验证实这一点,有望翻开物理学的新篇章。  μ介子是电子更重且不稳定的“表亲”,它带电荷,会在磁场中旋转。每个μ介子会像微型条

美国费米实验室计划重测μ介子磁矩

  据英国《自然》杂志11日报道,美国费米实验室表示,他们将于下月重测μ介子的磁矩,此研究有可能揭示未知的虚粒子,从而开辟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  μ介子带负电,质量为电子的200多倍。量子理论认为,宇宙中的能量于短暂时间内在固定的总数值左右起伏,从这种能量起伏产生的粒子就是虚粒子。“短命”的虚粒

D介子与反D介子衰减差异首次“现形”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首次发现了D介子粒子与反D介子粒子的衰减差异,为解释宇宙为何由物质而非反物质组成提供了新途径。  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LHCb实验的科学家做出了上述发现。此前,研究人员已预测到这种行为差异,而且这也符合粒子物理学标准

新实验未见“暗光子”的“芳踪”这并非表明暗光子不存在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对“开创性高能核反应交互实验(PHENIX)”的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并未发现“暗光子”的踪迹。他们表示,最新研究并非表明暗光子不存在,只是意味着暗光子不太可能是导致“μ介子的G-2反常磁矩”出现的“罪魁祸首”。  “暗光子”的“行为举止”与普通光子类似,会同任

宇宙何以充斥物质而不是反物质?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称,他们仔细分析了该实验室的Tevatron加速器中收集到的质子和反质子碰撞的数据后发现,B介子衰变产生的μ介子对比反μ介子对多1%,这有助于解释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人类为什么会存在。      爱因斯

《自然》:质子半径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获得证实,那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原子物理学

国科大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发现新粒子

  4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正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粒子物理实验团队主导的一个实验发现结果。该论文以北京谱仪BESIII合作组署名发表于PRL 112, 132001 (2014),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该项研究成果的核心成员为郑阳恒教授

北京谱仪实验发现新的Zc结构

 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于2013年3月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Zc(3900),该发现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物理评 论快报》、《自然》等杂志做了热点报道。因为其中含有一对正反粲夸克且带有和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极有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 找的介子分

日本利用μ介子射线给火山做透视

新华网东京11月16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一种基本粒子射线成功对位于鹿儿岛县萨摩硫黄岛上的火山进行了透视。这是世界首次对活火山内部进行透视,这一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新观测手段预报火山喷发。 据日本媒体16日报道,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田中宏幸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接收μ介子射线并记录其数量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完成ψ(3770)数据获取

    6月2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和北京谱仪(BESIII)圆满完成本年度实验数据获取,获取约530万ψ(3770)事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ψ(3770)样本,超过了此前CLEO-c两年的积分亮度样本。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精确测量D介子的衰变常数、粲介子半轻衰变形状

暗物质或与“现身”80年介子无异 证实将开启物理学新时代

  目前,让科学家们备受困扰的一个重大谜团是:占据宇宙物质总量85%的暗物质究竟是“何方神圣”?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假设,但都未获证实。一种新理论认为,暗物质或与一种已知的普通粒子——介子无异。如果这一观点获得证实,那么将开启新的物理学时代。  现在我们看到的天体,要么像太阳一样发光,要么像月亮一样反

1月25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调节区内突变会促发肿瘤吗  到目前为止,测序研究已经发现在人类癌症基因中的蛋白编码区域内的许多频发性突变,但很少有突变涉及到那些基因的调节区或非编码区。但是,本周发表在《科学快讯》中的两项新的研究证明,大约71%的人类黑色素瘤在TERT基因中具有两种体细胞突变中的1种,该基因

解码夸克 科学家有望发现基本粒子新形态

欧洲核子能中心LHCb探测器内部,质子撞击形成转瞬即逝的不稳定粒子。  在粒子物理学家中间,Sheldon Stone有着高标准和极其真诚的声誉。他为人所知的一件事情是,在一位同事讲话过程中,喊叫着打断人家的话,指出其中缺乏证据。所以当Stone讨论自己和一位同事近期作出的观察时,他的话应该有一定分

圣诞节?苦命的科研工作者还在实验室加班呢!

  圣诞节又到了,你是否还孤身一人在实验室里奋斗着?在孤独寂寥下,让我们翻检几位跟圣诞节有关的科研前辈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吧!  以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博士  吴健雄博士  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而拿到1957年的物理诺贝尔奖,但以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女士则没有获得这

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可能的手征磁波现象

  最近,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首次观测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下手征磁波(Chiral Magnetic Wave)可能存在的证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课题组是该工作的主要作者(principal authors)单位之一。该项研究是马余刚指导的学生寿齐烨的博

费米实验室精确测量特定中微子 有助进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内部情况的极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难产生和探测,且很难确定中微子撞击原子时的能量。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日前首次识别出能量为2.36亿电子伏特的缪子中微子,有助进一步促进中微子振荡和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研究员曹

SuperKEKB加速器实现首次正负电子对撞

5月2日,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获悉,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的超级B介子工厂SuperKEKB加速器,实现了正电子和负电子束流第一次对撞。加速器对撞点上的Belle II探测器记录下了正负电子湮灭以后所产生的各种物理事件。这是KEK的粒子物理实验室八年来的第一批对撞。 我国自

记程开甲院士:让人生无憾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在旁人看来,程开甲的名字上有着太多厚重的东西。   然而,之于程开甲本人,这一切都只是想让人生无憾。“以前我与陈芳允经常在一起讨论存在

北京谱仪III(BESIII)组发现D介子第二种纯轻衰变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发现D介子第二种纯轻衰变D+→τ+ν以及利用这个测量检验“轻子味道普适性”的结果。本篇作为编辑推荐文章发表。  纯轻衰变过程D+→τ+ν中粲夸克和反下夸克通过一个虚的W玻色子湮灭成带电和中

物质主宰宇宙再添新证据

  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是宇宙间为什么充满了物质,反物质芳踪何在?据美国趣味科学网近日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团队首次发现,Λb重子的“举止”与其反物质略有不同。尽管这一结论并不能完全回答上述问题,但距揭开谜团更近了一步。  物质和反物质拥有同样的属性,除电荷相反外,它们应该“举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