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可高达4g/L;其分子结构以及由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详细化过程(包括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溶解生成FDP的过程)早已搞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至今仍无理想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文献中查到和临床实验室正式使用过的检测方法有数十种。这些方法有的精密度及准确性较好,但操作过于复杂、繁琐,不适于常规应用;有的虽简便、快速,但准确性及精密度都较差。现有的方法大体上分三大类:即(1)基于凝血酶的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2)物理化学测定法和(3)免疫学测定法。 第一类方法是一种功能测定法,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的是有凝血功能的纤维蛋白原,又称为可凝固蛋白(clottable protein),故特异性较好。方法可简可繁,常规使用中,多采用较简便的Von Clauss法......阅读全文

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可高达4g/L;其分子结构以及由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详细化过程(包括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溶解生成FDP的过程)早已搞清。就是这样一种蛋白,至今仍无理想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文献中查到和临床实验室正式使用过的检测方法有数十种。这些

纤维蛋白原是指什么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收缩,增加血液粘滞性和外周阻力,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胶原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向内膜下迁移,促进红细胞粘着和血栓形成,因此,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纤维蛋白原的简介

  纤维蛋白原(英语:Fibrinogen,又称为血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α2β2γ2),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中的重要蛋白纤维蛋白。 [1] 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高纤维蛋白原是各种血栓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被认为是疾病

纤维蛋白原相关药物研究

  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作用受体是GPⅡb /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途径,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上的GPⅡb /Ⅲa 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剂  纤维蛋白溶解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抑制血栓的形成:

纤维蛋白原增加的结果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2.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轻度增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在血浆中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使纤维蛋白原形成沉淀,其余的蛋白质均尚在溶液中.将沉淀溶于氯化钠溶液中,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量.实验步骤 一、实验试剂:1.12.5%亚硫酸钠溶液:称取无水亚硫酸钠(A.R或GP〕125g溶于蒸馏水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1.2. 9g/L NaCL 溶液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在血浆中加入适量的亚硫酸钠;使纤维蛋白原形成沉淀,其余的蛋白质均尚在溶液中.将沉淀溶于氯化钠溶液中,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量.实验步骤一、实验试剂:1.12.5%亚硫酸钠溶液:称取无水亚硫酸钠(A.R或GP〕125g溶于蒸馏水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1.2. 9g/L NaCL 溶液3.

纤维蛋白原的结构简介

  纤维蛋白原包括Aα、Bβ、γ多肽链,每条肽链分别由610、461及41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纤维蛋白原的分子量是340 kD,血浆浓度为2~4 g/L,半衰期近4天。纤维蛋白原的中心结构域称为“E结构域”,末端形成膨大球状结构域称为“D结构域”。 [3]  纤维蛋白原由三个独立基因编码。编码Aα、

可疑的FIB(纤维蛋白原)

笔者所在的医院有两套不同系统的凝血检测设备,分别是stago自动凝血分析仪和沃芬的TOP-700自动凝血分析仪,两套设备检测原理不同,各有优缺点,TOP-700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系统进行多项指标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可开展的项目比较全;缺点是受黄疽、乳糜、溶血、混浊等光学干扰物的干扰。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简介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一种糖蛋白,在肝脏合成,相对分子量约330000,其分子为一个二聚体,呈长条状,含有三对多肽链,由二硫键连接,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它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2~4g/L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减少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病例极少。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纤维蛋白原。男、女两性均能发生,但以男婴为多见,患婴出生时,半数出现脐带出血。其血液凝固缓慢或只有部分凝固。继发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减

关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介绍

  在人的血浆中含有0.2—0.3g/dl左右。是一种球蛋白.含有3%的碳水化合物,在对血浆进行Tiselius电泳、滤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膜电泳中存在于4分段中。用25—50%饱和度的硫酸铵、半饱和的氯化钠和1.1—1.2M磷酸盐可沉淀。含于Cohn的第一分段中.人的血纤维蛋白等电点而为pH5.2—

纤维蛋白原1.53属正常吗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凝血物质。指导意见:正常血浆浓度为1.5~3.5g/l,减低的话通常与肝脏方面的疾病有关。

纤维蛋白原(Fb)的决定水平

参考值 2.0~4.0g/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3g/L 血浆含量低于此水平,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0g/L 低于此值为DIC的诊断指标之一的另两项诊断指标为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同时可注意V因子和VIII因子均可有减少。    5.0g/L

纤维蛋白原定量的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方法很多,一般有亚硫酸钠-双缩脲法、消化定氮法、加热法、比浊法、快速法及稀释全血凝固法等。比浊法原理是用12.5%亚硫酸钠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乳白色混浊,混浊的程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正相关,然后与标准管比浊,测其含量。

纤维蛋白原增加临床意义

1、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2、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风湿性关节炎等。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轻度增高。

纤维蛋白原(Fg,FIB)的结构

  纤维蛋白原包括Aα、Bβ、γ多肽链,每条肽链分别由610、461及41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纤维蛋白原的分子量是340 kD,血浆浓度为2~4 g/L,半衰期近4天。纤维蛋白原的中心结构域称为“E结构域”,末端形成膨大球状结构域称为“D结构域”。  纤维蛋白原由三个独立基因编码。编码Aα、Bβ链、

纤维蛋白原(Fg,FIB)的简介

  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为340 kDa,呈三联球形,由α、β、γ 三对不同多肽链组成,两端为D 区,中间为E 区,D 区与E 区通过3 条呈α 螺旋的肽链相连。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反应底物,参与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

纤维蛋白原(Fg,FIB)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收缩,增加血液粘滞性和外周阻力,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胶原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向内膜下迁移,促进红细胞粘着和血栓形成,因此,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纤维蛋白原(Fg,FIB)的结构

  纤维蛋白原包括Aα、Bβ、γ多肽链,每条肽链分别由610、461及41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纤维蛋白原的分子量是340 kD,血浆浓度为2~4 g/L,半衰期近4天。纤维蛋白原的中心结构域称为“E结构域”,末端形成膨大球状结构域称为“D结构域”。  纤维蛋白原由三个独立基因编码。编码Aα、Bβ链、

纤维蛋白原偏高容易引起什么

“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原料,如果把血栓比喻做面包的话,“纤维蛋白原”就相当于面。据流行病学调查,纤维蛋白原是血栓栓塞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升高,除了与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系以外,纤维蛋白原还是一种与炎症和应激有关的蛋白,风湿热等也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原升高,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原异常升

纤维蛋白原(Fg,FIB)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细胞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为340 kDa,呈三联球形,由α、β、γ 三对不同多肽链组成,两端为D 区,中间为E 区,D 区与E 区通过3 条呈α 螺旋的肽链相连。纤维蛋白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反应底物,参与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

纤维蛋白原增加的临床意义

1、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2、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风湿性关节炎等。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轻度增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的概述

  【参考范围】1.75~5.54/L(全自动凝血仪法)。  【影响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须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  2.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5min,并强调采血顺利,以防激活凝血机制。  3.采完血后应拔掉针头,沿管壁将血液缓缓注入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1)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hereditaryfibrinogendeficiency):临床上分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两种。纤维蛋白原≤0.9g/L可诊断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0.5g/L可诊断为无纤维蛋白原血症。(2)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dysfibri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参考范围

  1.双缩脲法和导衍法  参考区间:2~4g/L。  2.免疫火箭电泳法  参考区间:2.9±0.70g/L。  3.酶免疫分析法  参考区间:3.0±0.82g/L。  4. Clauss法  参考区间:2~4g/L。

纤维蛋白原定量的临床意义

  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具有双重生物活性,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因此纤维蛋白原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子,与心肌梗死和中风呈正相关。在某些急或慢性感染、烧伤、休克

什么是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低纤维蛋白血症可能是指血中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明显的降低,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肝脏的疾病,如乙肝、丙肝或者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等,导致肝脏功能严重的损害,从而使肝脏生成凝血因子以及纤维酶原明显不足,引起其明显的降低。二、急性的出血,也会导致纤维酶纤维蛋白原凝结消耗过多,从而造成其急剧的下降,引起

纤维蛋白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纤维蛋白原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收缩,增加血液粘滞性和外周阻力,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胶原和去氧核糖核酸合成,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向内膜下迁移,促进红细胞粘着和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