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心脏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新进展

自第一台体内永久起搏器植入以来,数百万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已经从起搏治疗中受益。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起搏器植入的人数增多,植入起搏器后出现的心衰、房颤、血栓等起搏器植入后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由于可导致类左束支传导阻滞样心电图改变,使QRS时程增加,引起左室收缩不同步等弊端而愈来愈受到质疑。主动电极的出现使得选择其他起搏部位成为可能,其中右室间隔部起搏最受推崇,但关于右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起搏孰优孰劣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 1.探索更加理想的起搏部位 右室心尖部因其易固定性、稳定性、可靠性及传统被动电极设计的特点,多年来一直是心室起搏的优选部位。使人们误认为是心室起搏的标准部位。但新近研究发现,右室心尖部起搏常常导致心脏激动顺序的变化,部分患者因神经内分泌因素变化及电生理的重构而引起心室重塑。有研究表明,心尖部起搏引......阅读全文

儿童起搏器植入治疗进展及若干问题思考

  心脏起搏器植入用于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等,已使众多儿童受益。尽管儿童植入病例数仅占植入总量的1%左右,但是儿童起搏器植入所面临的诸

抗心律失常药

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可分为两类,即缓慢型:包括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过速型: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颤动等,是本节讨论的药物。第一节 

心脏起搏器治疗应用要点总结

  20世纪中期,心脏外科的快速发展促生了应用人工方式刺激心肌的需求。最初的心肌刺激装置是大型的外部设备,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线路开始微型化,最终这些大型的外部装置演变成了完全可植入装置。目前,该领域的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例如近年来的无线起搏器。  PART 1  心脏起搏器  在本综述的第一部分中,作

室性早搏的解析与治疗

    右室流出道室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是来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或正常心脏的室速,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固有特征是:左束支阻滞图形伴下壁导联高R波,一般不会导致血液动力学恶化,一般在20-40岁出现症状,通常见于女性,有研究报道其占所有室速的10%以上,这种心律

心血管植入电子器械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患者被列为磁共振(MRI)检查的禁忌。近年随着心律学、电子材料学、计算机医学应用学等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MRI兼容性CIED的出现,MRI已不再把起搏器等CIED患者拒之门外。笔者就近年来CIED患者行MRI检查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该研究提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致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诊断要点】(1)第一度房室阻滞患者通常无症状。第二度房室阻滞可引起心搏脱漏,可有心悸症状,也可无症

Nature子刊:人造心脏起搏细胞试验成功

  近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McEwen再生医学中心(McEwen Centr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一项突破性的发现——通过诱导人多能干细胞,他们在体外用细胞组成了“心脏起搏器”,并在大鼠实验中成功激起了心脏跳动。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也发表在了《自然》子刊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观点

  一、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指征    对于CRT治疗,目前观点为:    (1)QRS波时限是目前CRT入选重要标准,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2)循证医学证据拓展了CRT适应症范围,越来

心电图知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背景知识1892年,英国学者AlbertFrankStanleyKent就观察到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块可能与传导有关的组织,他认为这可能是房室间传导的肌性连接,遗憾的是Kent未能对这块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和确定。1906年德国的Ludwigaschoff同在该研究所研究学习的日本学者田原

FDA批准美敦力全球最小无线心脏起搏器Micra TPS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美国市场首个无线起搏器(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Micra TPS),该产品由医疗设备巨头美敦力(Medtronic)开发,用于治疗心脏节律紊乱。Micra TPS是FDA批准的首个采用小型化起搏技术的产品,采用

心电图知识: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析

背景知识1907年,英国解剖学和生理学家keith和Flack首次发现了窦房结,并报道了窦房结是哺乳动物正常心搏的起始部位。精确的心内标测显示,窦性激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可能是多源的。在人类,窦房结具有最高的自律性,正常窦性心律基本整齐,其频率范围,国际上公认为60-100bpm。婴儿为1

首次应用磁导航技术遥控标测和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近日完成了上海地区首例应用磁导航技术遥控标测和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   据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起搏电生理组组长吴立群教授介绍,数字平板磁导航血管造影系统(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简称磁导航,是电生理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

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非持续性室速(发

CFDA发布90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等90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其中,强制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一、强制性行业标准(共14项)  (一)YY 0572-201

心电图知识:交界性逸搏及交界逸搏心律

房室交界区,是指心房纤维和房室束(希氏束)之间的复合体,传统称之为“房室结”。近年来提出的“房室交界区”不仅指房室结本身,还包括其周围组织,而房室结本身又可分为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AN区)、结间延展部(NH区)和房室结区(N区)。对于房室交界区的研究: 1892年1892年,英国学者Alb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定制器官是科学家和患者的共同梦想。大脑若有一天也能更换,你还是你吗?瑞典外科医生为气管癌患者制造的人造气管。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近日,瑞典外科医生首次将一个完全“成长”于实验室中的人造气管成功移植入患者体内,使这位饱受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

一例少见的右心房非典型心房扑动的标测与消融

病例介绍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10年前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房颤由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继而于同年行持续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术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顶部+二尖瓣环峡部+三尖瓣环峡部的线性消融。患者在消融术后长期口服胺碘酮、间断服用达比加群酯。但仍间断发

王中林李舟详解新型心脏起搏器:只要能动就能发电

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发电机示意图。上图为没有弯曲时的情况,电路中没有电流。下图为弯曲氧化锌线的时候,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7月27日,大连的吴女士一晚竟昏厥4次,送往医院检查才知道:心脏起搏器电池没电,20年前装的起搏器“罢工”了。  吴女士是不幸的,等待她的将是手术更换起搏器,这需要不

希氏束起搏的阈值稳定性与导线松弛度的相关性(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临床电生理学见证了传导系统起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显著增多。在此期间,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包括用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等,与传统的右心室起搏相比,降低了死亡率和 因心力衰竭住院的

2015年第3季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十大并购

   2015年第3季度,据汤森路透旗下的Recap公司统计,总计发生了86起并购,披露的交易总额高达1068亿美元。交易额创造了自2007年第3季度,包括2008年第3季度以来的新高,2008年3季度的交易额为9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额上升了111.9%。  2007年至2015年,第3

心电图病例分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病例分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实例解析:图例资料:患者男性,80岁,以头晕、乏力三月前来就诊;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段改变 二、知识点:  图例中可见明显窦性P波,窦

美国FDA批准首个可在MRI中安全工作的心脏起搏器

  2011年2月8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批准首个设计可在某些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安全使用的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用手术方法置入的医疗器械,可产生电脉冲,用于治疗心脏不规则跳动或心跳停顿。MRI检查使用强大的磁场、射频脉冲和一台内置计算机,以生成用其他成

中国科学家研发由心脏跳动供能的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它能够确保心脏以规律的节奏跳动。然而,已有的起搏器并非完美的。它们最大的缺点是电池只能持续使用5年,而到了这个时间点就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来替换。这种手术过程会使患者面临着感染、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延长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近日,上

ESC心衰指南的新变化

  最新ESC关于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于2012年5月在心衰会议上公布,发表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 1787-1847)上,指南全文也可在线获得。在 2012年8月27日的ESC大会上John McMurray和他的工作组介绍了心衰新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适应证进展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当下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及我们亲身的临床实践都证实了CRT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卓越疗效。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尤为突出的是CRT较高的无反应率。应用不同判断标准,比如临床标准(纽约心功能

希浦系统起搏

一、起搏器植入术的历史  1932年,Hyman首次提出“起搏器”这一概念;自此,一个盒子(电池)和几根电极就成了起搏器的标配。二、起搏器的小秘密  随着科技的发展,起搏器的电池越来越小了,像个火柴盒,有的比火柴盒还要扁;但起搏器最大的秘密不在于电池,而在于电极的植入位置;起搏器电极植入的位置决定了

单基因注入可使心脏细胞化身“生物起搏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7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希达思西奈心脏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注入单个Tbx18基因,对普通心脏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成为了高度专业化的“生物起搏器”。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当日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网络版上。   虽然之前的研究已制成原始的生物起搏器,但此次研究却首次展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种新选择

  充血性心力衰竭,即(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常见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最近几十年来,CHF的发病逐年增加。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12年心脏疾病和脑卒中

科学家发现谷氨酸递质系统控制心电活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09.shtm 近日,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心房心肌细胞和窦房结起搏细胞存在内源性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该系统以类似大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模式在心房心肌细胞中行使功能,并且作为起搏细胞内

Science子刊发表体细胞重编程重要成果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将有望对衰竭的心脏进行治疗。科学家们将特殊基因插入到心肌细胞中,恢复了猪的正常心律。  心脏起搏器通过电刺激心脏搏动,这一功能通常由窦房结(sinoatrial node)介导。窦房结是一簇心脏细胞,能向心脏其他部分传递信号,使其有规律的搏动。如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