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亚平出席第31届国际生物科学暨生物产业大会

7月5日至9日,第31届国际生物科学暨生物产业大会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动物学会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主持开幕式。 张亚平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和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以及“创新2020”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他希望通过会议交流,促进国际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合作,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 会议期间,张亚平还与苏州市有关领导、国际组织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会面交流。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是目前唯一覆盖生物科学所有学科的国际组织。此次在苏州举行的第31届大会,是过去9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举行的首次会议。此次大会由IUBS、中科院生物局和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主办,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科学家、科研人员和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院生物局还负责组织了“生物产业”分会。 ......阅读全文

1亿美元仪器几近瘫痪 华大基因收购CG始末

  后来成为深圳式创新样板的华大基因,诞生于20世纪末的北京,出身于红旗下,有着国字号基因。  而各级政府对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中,也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个旁人说不清是科研机构、国有公司还是民营公司的“机构”,得以独树一帜地发展壮大至今。  离开中科院  为完成中国承担的

首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在深隆重开幕

  2012年12月13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以及华大基因共同主办的“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开幕。本次展会以“生物产业链上的高成长机会”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以生物基因资源为源头、以生物科技创新为牵引,贯穿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创新到产业发展的生物领域全新思

我国生物能源发展潜力及技术战略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发石油短缺和气候变暖,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寻找石油替代产品成为全球共识。来源于生物质的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性,在满足未来社会能源需求,特别是交通燃料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在推动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引领世

SCIEX开启微流SWATH全景蛋白组学交流之旅

  由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主办,武汉金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表观遗传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8月12日-14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此次会议针对蛋白质组学、三维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

“光谷生物城进高校”系列活动走进武汉分院

  2013年1月11日,“光谷生物城进高校”系列活动第三站在中科院武汉分院举行。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副院长苏阳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忠宁、总工程师冯立等出席活动。会议由苏阳主持。   袁志明指出,“光谷生物城进高校”活动走进武汉分院,进一步加强了光谷生物城

我国将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几十分钟将可完成一个人的完整基因组测序,测试成本仅为当前的1%   为加速我国基因科学研究的进程,12月3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与浪潮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浪潮基因组科学联合实验室”仪式在京举行。该实验室将研发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第一台样机预计2013年问世。这不仅将填补我国在基因测

中科院深理工发出首封求贤令!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如何在深圳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这座城市面临的又一命题。  10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中科院深理工)向社会公众发出首封“求贤令”,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高学术造诣或潜力的英才。  11月11日,在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

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成立

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启动仪式今天在北京举行。该联盟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员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巴基斯坦、沙特、泰国、俄罗斯、新加坡、美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机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该联盟是在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倡导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及健康大数据共享”计划框架下成立

华裔学者Science组合技术获研究突破

  来自美国生物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与化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不同的显微成像方法结合起来,深入解析了生物质(biomass)细胞壁和酶消化能力之间的关联,获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突破,这一突破将有助于优化糖生产,以及降低生物燃料的成本。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

引领前沿 推动发展 2019国际代谢科学大会在沪举行

   11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办的2019国际代谢科学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  大会主题为“代谢科学驱动生物产业及远景展望”。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和中国科学院

生物学生辨识不清动植物?宏观生物学被忽视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的研究论文。非哺乳动物也能通过哺乳养育后代,一时间“蜘蛛奶”引发诸多热议。其中有一位专家在朋友圈发表言论:“版纳植物园的工作还说明,宏观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一样可以有漂亮的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

被忽视的宏观生物学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的研究论文。  非哺乳动物也能通过哺乳养育后代,一时间“蜘蛛奶”引发诸多热议。  其中有一位专家在朋友圈发表言论:“版纳植物园的工作还说明,宏观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一样可以有漂亮的工作发表在国

第三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沪举行

  7月1日至2日,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等主办的第三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沪举行,4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围绕合成生物学的最新前沿热点议题,如基因组合成与编辑、元件与底盘设计、线路设计和动态调控、代谢工程、基于基因和细胞的疾病治疗、环境修复、新技术与理论、生物安

中科院院士魏江春呼吁推动冬虫夏草创新成果转化

  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滋补品的冬虫夏草,位列三大补品之首,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系统、补肺肾益精气、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但是,受全球大气候以及曾经过度采挖破坏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长环境极其苛刻的冬虫夏草产量逐年下滑20%,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消费需求。所以,对包括致力于研发冬虫夏

201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年以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实

英纽林“六年磨一剑”破解菊粉工艺“核心级密钥”

  武汉市黄陂区振兴村,座落在武汉与黄冈交界处,是该市最为偏远的“穷乡僻壤”。这里土壤贫瘠,大部分是野草陈杂的碎石沙坡地。村里青壮农民因土壤收成贫薄,大都无奈外出务工。  阳春三月,记者乘坐越野车,在振兴村的田间小道驰骋。说是田间小道,路的两旁却并非农田,而是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坡地。现如今,这里人为地

共12位学者入选这一重量级奖项名单公布

  近日,求是科技基金会官网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此次共有12位学者获奖。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是1995年在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李远哲、简悦威五位科学家顾问的一致倡议下设立的,专门奖助在中国内地从事基础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2013年,求是基金会启动新

破译中国人基因密码:“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将4年完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儿去?这一终极哲学命题,有多种不同的解答视角。从基因角度给出的答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一段时间,有关基因领域的新闻将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癌症的靶向治疗等原本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专业话题,一下子变成了公众话题。人们对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响人类的长相、身高、

范云六:一位女院士的基因工程之路

一片丹心为苍生   范云六,湖南长沙人。农业生物工程专家。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HarvestPlus项目

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通知

“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第三轮通知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  承办单位:  北京雄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流通

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2012亚洲会展日程安排公布

  由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SLAS)主办的“SLAS2012亚洲会展”将于2012年6月19至21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大会将围绕实验技术创新推动药物及生命科学研究为主题展开。本届大会预计吸引约350名参会者及50家参展企业出席,致力于汇集行业从业人士,包括但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科技论文正向高质量转型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晶体管,为我国未来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成功着陆;5G商用将世界带入高速互联时代;“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获得超凡计算能力成为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些不断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显着中国科研从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