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细胞变化影响小鼠社会性行为

在小鼠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包括神经元之间额外连接的移除等,都与小鼠社会性行为的改变有关。《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这项研究结论或有助于社交性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并让我们加深对自闭症或强迫症的社会性缺陷方面的了解。 发育过程中的突触修剪由神经胶质细胞进行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属于大脑中的非神经元细胞类型,在免疫反应中也起着作用。之前研究显示,神经胶质细胞缺乏免疫力的小鼠会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表现出缺陷。此次的研究为有关神经元之间连接发育的改变导致社会性和认知性行为变化以及多种精神疾病症状的发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Cornelius Gross等人通过转基因手段让小鼠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发生短暂减少并由此展开研究。他们发现,小鼠之间的社会性互动行为下降,同时,修饰行为增加 ——该行为被认为与强迫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重复行为相似。通过观察大脑样本,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鼠的突触修剪发生缺陷,其大脑中代表......阅读全文

鲜花施药影响儿童神经行为

  厄瓜多尔是世界第三大切花生产国,主要生产玫瑰,其中许多是注定要在母亲节出售的。该产业从业人数约10.3万人,并严重依赖农药。  在近期《神经毒理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厄瓜多尔、明尼苏达的同行共同发现,儿童改变短期神经行为与农药施药高峰季相关,也就

从神经元集群行为揭示脑波的行为编码规则

  神经科学中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大脑是怎样在细胞水平为思维——如认知和记忆编码的。已有证据显示,不同的神经元集群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但还没人知道这些集群是什么样子或怎样形成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通过研究猴子行为,揭示了神经元集群怎样形成思维,并为思想的灵活变化

研究发现光偏好行为神经环路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发现,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隆凸丘脑组成的非对称性视觉通路,左边背侧缰核介导了斑马鱼的光偏好行为。该研究揭示了缰核介导光偏好行为的新功能,并首次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光偏好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相关成果2月9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杜久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光偏

神经学家剖析看似矛盾的“杀婴行为”和“养育行为”

  许多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对幼崽的矛盾行为,人也一样,大多数人对子女表现出养育和保护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充当代理父母。然而,没有过性行为的雄性(virgin males)通常以杀婴行为作为传播自己基因的策略,哺乳动物是如何控制这些相互冲突的社会行为的呢?  《Cell》最新研究表明,小鼠的这2种极端

Nature:控制双亲抚养行为的神经开关

  不同小鼠对幼崽的表现有所差异:“处男”小鼠通常会攻击幼崽,而“处女”雌性小鼠、性经验丰富的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则对幼崽表现出父母的关爱。具有不同社会经验的雄性和雌性小鼠之间这种明显不同的双亲行为(parental behaviour),是由什么神经机制引起,尚不明确。这种行为开关可保护雄性小鼠其子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科学网1月18日上海讯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

研究人员揭示调节体温行为的神经环路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维持体温稳态的一种基本动机性行为,该过程所涉及的前脑区域或神经元亚集群尚不清楚。近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uron》发表了题为“A forebrain neural substrate fo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的文章。  研究人员

上海生科院揭示动物防御行为的神经机制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佐仁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活动在不同类型的防御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区periaqueductal gray (PAG)参与动物防御行为的神经机制。  防御行为,比如逃跑、

科学家揭示调节体温行为的神经环路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维持体温稳态的一种基本动机性行为,该过程所涉及的前脑区域或神经元亚集群尚不清楚。近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euron》发表了题为“A forebrain neural substrate fo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的文章。  研究人员

打造“固态神经元”-新型硅芯片再现生物神经元电行为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突破,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利用他们的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而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  科学家们花了多年的时间来制造更加酷似生物神经元的芯片模型。但是,试图在现代硅片上模拟天然构造时,依然存

神经元活动如何产生行为?答案在极个别的神经元中

  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如何引发行为上改变?从细胞层面到行为学层面存在巨大的鸿沟。这长久以来都是神经科学的难题。近日,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让他们识别出那些参与特定运动指令的神经细胞。科学家首次通过人为地激活少数神经元来诱发鱼的行为。了解神经环路的核心成分是

神经胶质细胞变化影响小鼠社会性行为

  在小鼠早期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包括神经元之间额外连接的移除等,都与小鼠社会性行为的改变有关。《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这项研究结论或有助于社交性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并让我们加深对自闭症或强迫症的社会性缺陷方面的了解。   发育过程中的突触修剪由神经胶质细胞进行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属于大脑中的非

定向激光可借神经元控制线虫行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利用精确定向的激光,能够管控动物大脑内的神经元,将它们的感觉输入转化成行为,指示其朝着科研人员选中的方向转动。此外,科学家甚至还能植入错误的感觉信息,使动物形成错误的感知,并作出相应举动。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科研人员称,实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的基因组来自Mus musculus domesticus (M. m. domesticus)

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京闭幕

  11月25日-26日,2019神经细胞、环路和行为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议旨在召集全球专家研讨神经细胞多样性、环路组装与运行、行为与认知以及神经科学新技术发展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发展,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

科学家解析出本能防御样行为的神经环路

  北京时间6月12日,神经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立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富强等合作的研究成果:A VTA GABAergic neural c

生物物理所研究发现决定偏好行为的神经基础

  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关于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增加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会促进幼虫的避光行为,而抑制这两对神经元的活性则能够逆转幼虫的避光行为为趋光行为

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最新突破,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种新型硅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的电行为。利用他们的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而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  科学家们花了多年的时间来制造更加酷似生物神经元的芯片模型。但是,试图在现代硅片上模拟天然构造时,依然存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的基因组来自Mus musculus domesticus (M. m. domesticus)

研究发现脑内负责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

  勇士与懦夫是否有生物学成因?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江宁研究组发现脑内负责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相关研究成果2月25号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自然和社会中,面对压力每一个体都将做出选择: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回避。负责这种抉择能力的脑的生物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著名科学问题,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介绍

  BN的行为特征主要为暴食-清除循环,表现为冲动性暴食行为,缺乏饱食感,伴有失控感。这些行为常与空虚、孤独、挫折感或有诱惑的食物有关。BN患者通常在出现罪恶感、极度痛苦或躯体不适如恶心、腹胀、腹痛时终止暴食行为,继之是补偿性排泄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常用的清除行为有用手指抠吐或自发呕吐、过度运动、

神经细胞的基因缺失导致WS相关异常超社会行为

  威廉斯氏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上这种罕见疾病的孩子天生有学习障碍,WS同样可能导致精神分裂,每10000人中就会有一人受到影响,心脏、肾脏和血液也很容易出毛病,但他们却往往具有惊人的语言能力、较高的社交能力,而且他们中出了不少音乐天才。  特拉维夫

蚁群在决策时的行为类似于神经网络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的确,蚂蚁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类似于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洛克菲勒的Daniel Kronauer和博士后助理Asaf Gal开发了一个新的实验装置,以细致地分析蚁群的决策。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

用算法分析图像,实现对神经元行为的精准“录像”研究

近日,MIT 的工程师团队发明一种自动化方法,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分析显微镜图像,并将“机械臂”引导到目标细胞上,以实现对神经元具体行为的研究与分析。用算法分析图像,实现对神经元行为的精准“录像”研究据了解,这项技术可以让更多科学家对单个神经元进行研究,并且去了解单个神经元是如何通过与其他细胞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内负责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自然和社会。面对压力,每一个个体都将做出选择:主动应对或被动回避。“负责这种抉择能力的脑的生物基础是什么”是一个著名科学问题,简称为“战斗或逃跑”的选择。  研究者常根据动物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判断其面对压力时选择的应对策略。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药物遗传学和在体显微成

科学家首次阐明进食行为全过程的精细神经调控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不好好专注吃饭,而是边吃边玩?这种行为特征是否受到大脑的精准调控?一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复杂的神经调控机制,深刻理解不同行为背后的神经学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的生物学基础。北京时间3月15日晚11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

科研人员在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课题组首次发现了胰泌素(SCT)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脑区对小鼠本能社交行为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研究员张力为该论文独立通讯作者,香港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韦计安为第一作者,共同

上海生科院发现控制动物行为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

  1月21日,《神经元》期刊以亮点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视觉刺激选择性的多巴胺能信号控制视觉–运动信息转换和行为选择》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后脑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组成功能模块控制视觉–运动信息转换,从而实现视觉刺激特

强磁场对生物安全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张欣课题组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利用自主搭建的强磁生物学研究平台,开展了高达33.0T的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性和神经行为学影响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0T级稳态强磁场对健康小鼠的生理安全性以及20T和30T级稳态强磁场对小鼠神经行为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