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子刊:端粒位置效应对疾病的影响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终端的保护性DNA序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短。体外实验显示,端粒能够通过位置效应TPE来影响基因的表达,沉默附近的基因。现在研究人员发现,端粒也能够沉默距离较远的基因,且这种影响会随着端粒缩短而逐步消失,FSHD的致病基因就会受此影响。文章于五月五日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是一种遗传性的肌肉疾病,其致病基因DUX4靠近端粒,在正常情况下是沉默的。研究显示,随着端粒的缩短,DUX4的表达逐渐上升,正因如此FSHD发病时间较晚。此外,离端粒较远的另一个基因FRG2,也受到端粒长度的影响。 “这完全出人意料,”文章的作者之一,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的Guido Stadler说。因为此前的研究显示,端粒只沉默附近的基因(距离几kb)。而Stradler及其同事的初步证据显示,......阅读全文

测定线粒体基因表达怎么做

亲缘鉴定是否可以用线粒体?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线粒体,其次你要了解线粒体是怎么遗传的,应该初中就会讲。那么结论是线粒体用于母系。。。就是外孙女-妈妈-外婆-外婆的妈妈。只要来自同一个母亲就可以用。但是线粒体的检测目前没有一个标准,就是所选取的检测区域存在者争议,所以可以做为一个参考。

线粒体核糖体的基因与表达

  线粒体核糖体各组分由分别属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两个基因组编码,所以线粒体核糖体需要两个基因组共同表达来形成。哺乳动物细胞核中编码线粒体核糖体各组分的基因比其编码80S核糖体的基因以更快的速度进化着。 [10-11]  线粒体核糖体中的所有核糖体蛋白质皆由核基因编码,并由80S核糖体合成。 [12]

线粒体或能改变机体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大约15亿年前,微小的访客来到细胞中生活,随后这些细胞进化成为植物和动物生命(包括人类),这些访客就是线粒体,其是一种小型的细胞器,能够产生细胞生存所需要的大约90%的化学能量,从进化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动物和植物实际上是两种有机体的完美结合。线粒体拥有自身的DNA,人类细胞的线粒体有13个基因

PNAS:失控的线粒体会引起细胞端粒损伤

  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为长期以来的观点提供了第一个具体证据,即患病的线粒体污染了它们本应提供能量的细胞。  这篇近日发表在PNAS的论文涉及一项因果实验,目的是启动线粒体连锁反应,这种反应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一直到遗传水平。图片来源:Qian et al. (2019), PNAS  

线粒体基因

线粒体基因:mtDNA,线状、环状,能单独复制,同时受核基因控制。哺乳动物:无内含子,有重叠基因突变率高。

线粒体与核内基因交流 借助表观遗传途径促进肿瘤进展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经常在癌症,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疾病中发生异常。线粒体发生的变化是否与癌症扩散存在真正联系一直存在争议。  在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上的最新研究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借助一个新机制影响细胞核内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表达。

线粒体基因的定义

线粒体基因:mtDNA,线状、环状,能单独复制,同时受核基因控制。哺乳动物:无内含子,有重叠基因突变率高。

端粒、线粒体、炎症“关系匪浅” 衰老三标志共同作用可防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缩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它们会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触发一组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引发炎症反应,从而破坏可能癌变的细胞。相关研究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可能会带来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同时有助设计出更好的干预措施

线粒体基因的合成原理

线粒体基因组能够单独进行复制、转录及合成蛋白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完全不受核基因的控制。线粒体自身结构和生命活动都需要核基因的参与并受其控制,说明真核细胞内尽管存在两个遗传系统,一个在细胞核内,一个在细胞质内,各自合成一些蛋白质和基因产物,造成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对遗传的相互作用;但是,核

线粒体基因何时丢失的?

  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巨大秘密,是细胞内线粒体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为了解释这个秘密,有一个关于线粒体的起源的假说,就是内共生学说,认为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即一种原始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该学说认为,线粒体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可进行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的革兰氏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