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EB流感”来了?10分钟入体?疾控中心回应了

最近,多地进入了流感高发季。全国多个城市数据都显示,去年12月中旬过后,流感活动度开始快速上升,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始增加,流感的流行逐渐进入高峰期。 北京市近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流感病毒活动度进一步增强。去年12月24日-12月30日期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就诊人员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占2.78%,比此前有所增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根据每年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流感高峰是在12月-1月之间。 辽宁大连的各大医院,感冒患者扎堆儿就诊,其中不少是感染了流感病毒。3日上午,记者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门诊,候诊区已人满为患。 辽宁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教授 文加斌:2日,呼吸科门诊患者达到282个人,急诊达到412个人。在半个月前,急诊200人左右,门诊也就100人左右。所以是翻倍增长。 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感冒患者也比平时增加了不少。 辽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 李明:......阅读全文

同比增长600% 达安基因公布2020年Q1财报

  4月15日讯 达安基因发布2020年Q1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为1.86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558%-608%。报告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山大学达安基

一月,识破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

   EB流感10分钟就能侵入人体,加拿大发现的15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波是外星人发来的,某研究院发明了治愈艾滋病毒的药物……一月份,在大风降温影响下,人们被冻得瑟瑟发抖。然而,谣言的热度却并没有因天气的寒冷而消减,反而打上了科学的主意。它们言之凿凿,看似非常有“科学道理”,普通人想要判定真伪也并非易

四种病毒和弓形虫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倪安平    临床微生物检验,如细菌、真菌等,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但某些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验,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虽有进步但步伐不够大。面对目前发病形势,对于流

感染,也会引起中风!

  很多人总是简单地认为:中风,仅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其实,引起中风的原因有好几百种,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也会引起中风!  在临床工作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来自于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急诊科的感染性疾病人群。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感染又是如何引起中风的呢? 

病毒包装技术——病毒与非病毒载体

基于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锐赛知道,每一项临床疾病的致病源头或表象最初都是由个体体内某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了。所以每一项临床疾病的研究,整体课题项目开展的最初源头也必须从一个基因开始。锐赛在多年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在于各个临床医师的整体项目合作中,探讨得出的不仅是转化医学临床研究课题的整体思路,一般实验方向

病毒包装技术1——病毒与非病毒载体介绍

  基于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锐赛知道,每一项临床疾病的致病源头或表象最初都是由个体体内某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了。所以每一项临床疾病的研究,整体课题项目开展的最初源头也必须从一个基因开始。   锐赛在多年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在于各个临床医师的整体项目合作中,探讨得出的不仅是转化医学临床研究课题的整体思路,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的...

  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是一种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对荧光信号积累的实时检测来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

荧光定量PCR:简介,原理,应用

荧光定量PCR简介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诞生至今已10多年的时间,而其应用一直都没广泛展开,究其原因,无外乎受制于相关仪器、试剂和技术的发展。近期,尤其是08年以来,仪器和试剂是遍地开花,这也使科研人员均跃跃欲试,都想借此技术使自己的研究能突飞猛进,发展势头通过查找每年所发表的文章数可一目了然。据

荧光定量PCR:简介、原理、应用

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1、核酸定量分析。 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病原微生物或病毒含量的检测 , 比如近期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 转基因动植物基因拷贝数的检测,RNAi 基因失活率的检测等。2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比较经过不同处理样本之间特定基因的表达差异 ( 如药物处理、物理

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应用领域

优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对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大量实验和对比分析,公司所开发的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误差小、稳定性强,可以广泛应用于核酸定量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SNP检测 、甲基化检测、医学研究等众多领域,解决科研和生产领域中技术难题。 1

什么是PCR阴性?

举乙肝的例子来说:通过酶免的方法查乙肝两对半和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学查乙肝DNA小明得了肝炎,但他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炎,有一天身体不舒服或者正常体检(比如入职体检),他去看医生,临床医生怀疑他得了肝炎(肝炎有很多种比如病毒性肝炎,也就是病毒倾入他体内后由于人体的三道防线没能把病毒消灭掉,导致病毒在

震惊!精液中竟然可以生存27种感染性病毒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综述性文章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精液或会为许多危险的病毒提供藏身之所和繁殖之地;当前医学文献进行的综合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人类的精液中发现了27种感染性病毒,包括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三)

1、Ct值的定义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2、荧光域值(threshold)的设定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3-

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展

   液相芯片,也称为微球体悬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 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

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液相芯片,也称为微球体悬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抗体、酶底物、配体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

 一、两栖纲蛙与蟾蜍与人类的关系疏远、个体小、易于饲养。有冬眠、体外受精繁殖。蛙在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鳃转变成肺。蟾蜍的皮肤薄,有毒腺能分泌蟾蜍素,特别是耳下腺分泌量最多。蛙的离体心脏常为生理、药理研究心脏生理、药物作用的标本。腓肠肌坐骨神经标本可作神经肌肉试验。刺激蛙的皮肤可观察反射弧的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CRISPR/Cas9技术,热度背后的冷思考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二)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针对目前常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改进方法与策略?俞博士:虽然相对于早期的免疫缺陷小鼠(如SCID, NOD-SCID等),免疫缺陷IL2rg小鼠已经具有支持人细胞,组织和免疫系统成功移植的能力。然而,为了进一步改善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在此类模

钟南山曾以为自己感染非典 称病毒或长期存在

核心提示  非典十年,钟南山是无法绕开的标志性人物。  从全国“两会”上为民鼓呼的“炮手南山”,到最近在中央电视台发表“灰霾比非典更可怕,谁都逃不掉”的刺耳直言,今年77岁的钟南山依然活跃在时代的最前沿和媒体的聚光灯下。但在这些光环背后,钟南山承受了多少压力和误解?回顾他人生中最辉煌

中国学者Cancer cell发布癌症免疫新疗法

  来自香港大学、广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靶向性激活人类Vγ9Vδ2-T细胞可以控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诱导的B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13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