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8 11:58 原文链接: 35岁博后被双非院校拒之门外!原因竟是“年龄过大”

国内博士普遍毕业年龄在28岁~31岁之间,超过35岁还未能毕业,不少人就开始有点“急”了。

特别是最近“00”后的登场,让科研人倍感到“年龄焦虑”。

image.png

知乎上搜索博士毕业,关于年龄焦虑的问题比比皆是。延毕率高达70%,不少良好的机遇(如青年基金及“带帽”基金)又设置了“年龄门槛”,也难怪人人都有危机感。

image.png

知乎有个提问:为什么国内博士35岁是个坎,而国外却不是?

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窥见国内博士的辛酸之处:不是自己心里有坎,而是高校们给青年博士们“设”坎儿。

01

项目申报的年龄限制


为什么国内博士也有“35岁危机”,是因为国内项目申报的年龄限制给他设了这个坎。


三十五岁是我国各种青年项目申报的年龄限制。在国家级项目里,青年项目是最好拿的。


各大高校想拿双一流,少不了给博士们设门槛。最明显一点就体现在要求博士拿到国家青基上(因为国自然实在太难中了,故把标准放在青基上)。


越好的高校越倾向于“非升即走”,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青年博士在高校拿了青基可以算是本校的业绩,“非升即走”虽然让青年博士流动性变大了,但是对高校国家级项目数量贡献可不小。


曾有网友吐槽,自己国内读博后,35岁出站,博后期间拿了青基,但还是没留的下来。现在求职的一个省属双非,要求拿到国基面上才能留下来,不然六年非升即走。


如果他不读博后,直接去双非,那这个面上的要求就是青基。就是因为他已经拿过青基了,又过了年纪,学校就不管什么青基面上了,我只要国基,你拿不了青基,就拿面上吧。


02

年龄限制倒逼高校搞年龄歧视?


知乎匿名网友:除了青年基金,还有一个“四青”帽子是重要原因。


四青帽子代表的就是优青,也是男38岁以下,女40岁以下,还有青年长江啥的这些。这个虽然就涉及到门派,出身这些事情,但每个学校却都非常在意这个,因此就算你入职的时候不太可能立刻拿(院士门生另算),但是总得有个盼头,希望你有这个潜力。


一般四青帽子都要看你通讯的工作了,不过也不绝对。


所以如果你35岁入职,你就只有两次机会,你要是31入职(正常普博➕一届博后),你就有6次机会。这个东西也是看脸熟的,你多去露脸机会当然大一些,所以学校也爱要年轻人。

image.png

如果说多大效力呢,青年基金能保证你40岁之前有份工作,之后就不一定了。优青之类的小帽子来一个,基本上这辈子都是铁饭碗了,当然你非要去清北这种还只能从副教授零时工干起,要是别的211和非一线985基本上还是随便去的。


因此,综上所属,35岁的卡主要是针对男博士,女性其实反而有优势(更迟截止,到40岁),而且,基金委也是要讲政治正确的,我老板去年参评那个组,就是最后因为前面通过的女性比例太难看了,最后几个pk的本子全选的女性,别的人做的再好也没用。


所以女性如果真的有成果,目前国内形势反而好出头一点。

image.png

而且现在各个高校也爱造神女性,可以回忆下,现在常推送到那些年轻明星科学家是不是女性居多?当然,要是在往上,杰青院士这些没有年龄界限,又咬的一嘴毛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年龄限制一开始是为了保护青椒,避免被大佬们扼杀了,但是我国科研人才明显不均衡。


有的领域像环化材生,内卷的厉害,海归背景+大牛推荐+一堆顶刊才能当个特聘副研究员;有的专业像燃气轮机,高压电输送,清华的土博留本校做个博后直接去东南大学当教授,华北电力的博士和老板闹翻了也能去东北大学当pi。


而在内卷最厉害的学科,比如化学生物,还非常依赖基金委的钱,据说已经到了连青年基金的二三十万都开始找院士/准院士级别的背书了,降维打击根本没法竞争。

↑扫描领取200篇论文写作范文↑


人家院士随便挂个名字发了nc这种oa期刊(有的院士连通讯都不要,完全单通),你从哪个角度都没法拼,人家也没违规,所以如果没有大佬背书,那就只能靠多参评几次混脸熟撞运气了。


这样一来,年龄限制反过来又倒逼高校搞年龄歧视,本身用来保护青椒的机制反过头扼杀了大批青椒尤其是男博士的生存,要知道女性多了三年不是仅仅三年,是多了一倍的积累时间和试错成本。


03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知乎网友亲爱的小喆子:

如果国家是为了解除老人压迫年轻人,给予年轻人动力,让科研可以获取新鲜血液助于发展。


那除了不断输入血液,为何不加速血液循环呢?建立好的转岗机制和相应激励机制,比如更吸引人的讲师工资和待遇、更合理的退休方案和产学结合机制?

让老教授自愿转入教学岗位或入职业公司。一是可以让他们在行业里的多年沉淀和经验可以交予下一代。二是企业也可以发展起来。三是给年轻人腾出活动空间。四是看到自己未来也有各种可能各种前途。


老教授到后面脱离了领域的发展前沿,而且还占着优势科研和行政资源打压年轻的。但是老人家在科研死磕也是因为只能死磕,一是目前没有好的退出机制,二是人都是趋利的,没有好的约束和剥离机制。

得让整个系统循环起来呀。不清除血栓,只管输入血液,那最后还是得死。


相关文章

累计下达115亿元将带动25万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累计下达115亿元将带动25万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202......

求是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2024年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靠前发力实施宏观政策,固本培元增强内生动能......

黑龙江压减停撤省属高校“过剩低质”专业

黑龙江正推进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召开省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了“重点调整专业建议清单”。今年4月,黑龙江省开展了全省1800余个本科专业点的数......

哲学硕士做遗体火化工,并非“大材小用”

近日,广州民政局公示了一份拟聘用名单,其中拟入职遗体火化工的名单中,有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专业的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等,引起舆论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这是“大材小用”“太卷了”。名校、高学历毕业生......

212名获资助2024年北京市博士后一项科研活动资助结果公布

2024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和国际化培养资助评审工作于日前结束。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给予秦翠翠等204名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SHABIRALI等8名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资助。现......

北京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和国际化培养资助结果公示

2024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和国际化培养资助评审工作于日前结束。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给予秦翠翠等204名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SHABIRALI等8名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资助。现......

北京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和国际化培养资助结果公示

2024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和国际化培养资助评审工作于日前结束。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给予秦翠翠等204名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SHABIRALI等8名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资助。现......

1/4应届本科生选择“县城”就业

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也已不再把一线大城市作为其职业生涯的首发地,而是将目光转向县域,掀起了一股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以下简称“县城”)就业的新潮流。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以下简称麦可思)数据显示,大学生......

北大公布多个院系本科生升学和就业情况

4月13日,北京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活动。澎湃新闻从开放日活动现场发放的北大《招生简章暨报考指南(2024)》中看到,北大多个院系2023届本科生升学、就业情况公布,其中不少院系本科生国......

杭州一高校免费借西服给求职学生,还将提供形象设计

正值春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职美生涯工作室”为求职大学生推出免费借用西服服务,学生可用智能量体设备测量身形,找到合适尺寸的西服。“穿一身整齐的西服去面试,学生们会更有精气神,也能体现对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