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分泌合成,分为IgMl和IgM2两个亚型。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以五聚体的形式存在,占血清总Ig的 5%~10%。IgM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也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的病理过程。检测血清中的IgM含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单向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但后者已逐渐代替前者。......阅读全文

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分泌合成,分为IgMl和IgM2两个亚型。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以五聚体的形式存在,占血清总Ig的 5%~10%。IgM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也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的病理过程。检测血清中的IgM含量

免疫球蛋白E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IgE)对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具有高度亲和性,故又称为反应素或亲细胞抗体。IgE主要由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极低,约占血清总Ig的0.002%。IgE与I型变

免疫球蛋白G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IgG有4个亚型,即IgG1、IgG2、IgG3、IgG4。IgG是体内最主要的抗体,具有抗病毒、中和病毒、抗菌及免疫调节的

免疫球蛋白M的结构和分布情况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分泌合成,分为IgMl和IgM2两个亚型。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以五聚体的形式存在,占血清总Ig的 5%~10%。IgM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也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的病理过程。检测血清中的IgM含量

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和存在形式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分泌合成,分为IgMl和IgM2两个亚型。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以五聚体的形式存在,占血清总Ig的 5%~10%。IgM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也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超敏反应的病理过程。检测血清中的IgM含量

免疫球蛋白M的免疫功能

  IgM的免疫活性也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传染免疫作用  IgM是血管内主要的抗传染性免疫物质。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溶菌、溶细胞及中和病毒等免疫作用。由于IgM为五聚体结构,从理论上讲,它和相应抗原的结合价应为10价,但往往可能由于空间位置的影响,只表现为5价。尽管如此,IgM

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特性

  IgM在Ig中分子量最大,通常称为巨球蛋白,占血清Ig总量的10%。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IgM由五个基本结构相同的单体组成。各单位间由一条连结链(J链)连结成“星状”的五聚体。IgM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抗体,也是经抗原刺激的动物体内最先出现的抗体,因此检查IgM的含量,有助于传染病的早期

免疫球蛋白M的功能作用

抗传染免疫作用IgM是血管内主要的抗传染性免疫物质。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溶菌、溶细胞及中和病毒等免疫作用。由于IgM为五聚体结构,从理论上讲,它和相应抗原的结合价应为10价,但往往可能由于空间位置的影响,只表现为5价。尽管如此,IgM还是有较多的结合价能与相应抗原多点结合,故其凝集作用及在补体参与

​免疫球蛋白D的结构和功能

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D(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约占总Ig的1%,且含量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IgD的功能尚不是很清楚,有研究提出,IgD可能参与启动B细胞产生抗体,还可能与某些超敏反应有关,如抗

A2M基因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蛋白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转运体它使用诱饵和诱捕机制来抑制广泛的蛋白酶,包括胰蛋白酶、凝血酶和胶原酶它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从而破坏炎症级联。该基因突变是α-2-巨球蛋白缺乏症的一个原因该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因为它能够介导a-β的清除和降解,a-β是β淀粉样沉积的主要成

免疫球蛋白M的特性及功能

1.IgM主要由脾脏中浆细胞合成,为五聚体,有较高抗原结合价,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2.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其杀菌、溶菌、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均显著高于IgG,对防止菌血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3.IgM是种属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

免疫球蛋白M的免疫功能介绍

抗传染免疫作用IgM是血管内主要的抗传染性免疫物质。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溶菌、溶细胞及中和病毒等免疫作用。由于IgM为五聚体结构,从理论上讲,它和相应抗原的结合价应为10价,但往往可能由于空间位置的影响,只表现为5价。尽管如此,IgM还是有较多的结合价能与相应抗原多点结合,故其凝集作用及在补体参与

免疫球蛋白M的特性及功能

  1.IgM主要由脾脏中浆细胞合成,为五聚体,有较高抗原结合价,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  2.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其杀菌、溶菌、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均显著高于IgG,对防止菌血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3.IgM是种属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也是个体发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指分子结构中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的分子超家族,在细胞黏着中发挥作用。

腺苷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腺苷,是指由腺嘌呤的N-9与D-核糖的C-1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3N5O4,其磷酸酯为腺苷酸。腺苷是一种遍布人体细胞的内源性核苷,可直接进入心肌经磷酸化生成腺苷酸,参与心肌能量代谢,同时还参与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血流量。

乙烯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乙烯(Ethylene),化学式为C2H4,分子量为28.054,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溶酶体(

泛酸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维生素B5又叫泛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9H17NO5,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而得“泛酸”之名。由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维生素B5,所以几乎不存在缺乏问题。

氢键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分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分子,如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之间的氢键]。

cccDNA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在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缺口均被补齐,形成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DNA,cccDNA)。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relaxed circularDN

叶酸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是C19H19N7O6。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蝶酰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其母体化合物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

亚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亚基(subunit)是生物学术语,指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连接,它是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最小的共价单位。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是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P1M1基因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SER/THR蛋白激酶家族和PIM亚家族。该基因主要在B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系中表达,在造血恶性肿瘤和前列腺癌中过表达。在血细胞信号转导中起作用,有助于细胞增殖和存活,从而在肿瘤发生中提供选择性优势。据报道,人类和正常小鼠的基因都编码两种亚型(具有优先的细胞定位),这两种亚型是由于

免疫球蛋白M的特性及功能说明

1.IgM主要由脾脏中浆细胞合成,为五聚体,有较高抗原结合价,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2.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其杀菌、溶菌、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均显著高于IgG,对防止菌血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3.IgM是种属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

胚斑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在动物卵母细胞核中所认定的一种核仁(R.Wagner,1836)。这种核仁的形态、数目、位置,都可由于卵的发生时期和动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海胆和哺乳类等卵黄少的情况下,核仁的形体较大,数目为1(海胆)-2个;而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某种昆虫等一些卵黄多、胞核大的卵,其核仁的数目则很

转分化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或基因的重编程)使其在结构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转分化(cell transdifferentiation)

分化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中文名称分化因子英文名称differentiation factor定  义在生物体发育中使细胞和组织结构独特化和专一化的过程中,涉及细胞内分化和细胞间分化两个层次的一大类调控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应用学科生

配子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藻类和真菌产生配子的细胞或结构。其中,产生精子的称精子器或精子囊,产生卵子的称卵囊或藏卵器。(2)某些真菌有性生殖过程中,菌丝体上的一些不分化为配子、但能彼此融合形成接合孢子的多核细胞。如根霉有性生殖过程中,(+)、(-)菌丝体相遇时,各自形成一些膨大的短枝,在短枝顶端的细胞即配子囊。当(+)

互利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中文名称互利素英文名称synomone定  义一个机体产生的能影响另一种生物个体行为,并对生产者和接受者都有益的化合物。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动物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动物卵细胞富含原生质的一端称为动物极。由于卵内所含细胞质、细胞器、核糖体、卵黄、色素粒及糖原颗粒等物质的不均匀分布而表现出极性,分为动物极和植物极;营养物质(卵黄)较少、卵裂速度较快的一极称为动物极;细胞核偏位于动物极。与动物极相对的一端含较多的卵黄颗粒或卵黄小板、卵裂速度较慢的一极称植物极。由于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