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原因分析

生殖细胞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所有生殖性肿瘤均起源于胚生殖细胞,根据Teilum(1965)的理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而生殖细胞又可演变为全潜能细胞及胚胎癌干细胞,进一步形成胚胎癌,绒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 除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皆属于恶性,瘤细胞可脱落在CSF中,在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发生种植和播散,极少数可沿血液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如肺、淋巴结、骨骼等;也可通过V-P分流由CSF发生腹腔内种植,也由进入CSF的瘤细胞种植到脊髓,MR上可见脊髓多发占位。......阅读全文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原因分析

  生殖细胞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所有生殖性肿瘤均起源于胚生殖细胞,根据Teilum(1965)的理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而生殖细胞又可演变为全潜能细胞及胚胎癌干细胞,进一步形成胚胎癌,绒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  除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皆属于恶性,瘤

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病原因

  生殖细胞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所有生殖性肿瘤均起源于胚生殖细胞,根据Teilum(1965)的理论,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而生殖细胞又可演变为全潜能细胞及胚胎癌干细胞,进一步形成胚胎癌,绒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   除成熟性畸胎瘤属于良性外,其他生殖细胞肿瘤皆属于恶性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基本介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 GCTs)是一组有特殊的病理性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肿瘤总称,它起源于胚生殖细胞。依据肿瘤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其症状和体征。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分类介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6种亚型又可分成2大类:即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s),除成熟性畸胎瘤以外的NG-GCTs又称为非生殖细胞瘤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Maligna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介绍

  1.神经影像学检查(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PET-CT。MRI检查对于显示小的松果体区、鞍

简述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肿瘤活检检查

  立体定向活检为确诊生殖细胞瘤的方法之一,可做出病理诊断,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这毕竟是一项侵袭性检查,且很多情况下活检因风险巨大而不可行,如鞍区垂体柄上小体积的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几乎不可能。只有较大的肿瘤且部位较好才有可能活检,因此结合病情、影像学及肿瘤标记物,对怀疑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介绍

  肿瘤标志物为肿瘤产生的生物学物质,它的存在可指示出某种肿瘤的存在,如生殖细胞瘤产生不同种类的胚胎蛋白。因肿瘤细胞产生的标记产物直接进入脑脊液中,故脑脊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常为血液的8-10倍,有些患者可高达30~40倍。良性畸胎瘤的肿瘤标记物为阴性。因多数生殖细胞瘤都伴有颅内压增高,较难获取CS

颅内肿瘤的病因分析

  总体上说,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有关病因学调查归纳起来分环境因素与宿主因素两类。环境致病原包括物理因素如离子射线与非离子射线,化学因素如亚硝酸化合物、杀虫剂、石油产品等,感染因素如致瘤病毒和其他感染。但除了治疗性的离子射线照射以外,迄今还没有毫无争议的环境因素。宿主的患病史、个人史、家族史同颅内肿瘤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基本介绍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 GCTs)是一组有特殊的病理性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肿瘤总称,它起源于胚生殖细胞。依据肿瘤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其症状和体征。

关于颅内肿瘤的基本介绍

  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的转移瘤。脑肿瘤引起颅内压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

关于儿童颅内肿瘤的介绍

  儿童颅内肿瘤的患病率仅次于白血病而居儿童期肿瘤的第二位。我国13亿人口每年新发生的颅内肿瘤患者近4万,儿童占16%至20%,即每年约有7000多名新发颅内肿瘤患儿。儿童脑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的发病高峰为5到8岁,即在学龄前后发病较多。男孩患儿童颅内肿瘤要稍微多于女孩。颅内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Rad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PET-CT。MRI检查对于显示小的松果体区、鞍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放疗反应介绍

  ① 消化系统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鞍区肿瘤常常压迫下视丘导致垂体轴功能紊乱,如T3、T4、Cortiso1低,往往加重了患儿的消化道症状,补充足量的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尤为重要。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患儿,有时合并轻度的生理性腹泻,对症治疗即可。患者消化道症状甚至在放疗结束后3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放射治疗介绍

  放射治疗是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的治疗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生存又保证了患者的基本生存质量。普通放射治疗,是指利用X线通过人体体表进行的常规分割的外照射。  1.照射剂量  生殖细胞瘤是少数可通过根治性放疗治愈的肿瘤之一。生殖细胞瘤的放射致死剂量小于正常脑组织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引起颅内静脉窦或引流静脉闭塞的病因多达上百种,其中有20%脑静脉血栓的病因不明。  (一)按致病机制可将病因大致分为三类  1.各种因素导致血栓形成倾向(血栓前状态/高凝状态)  约占全部病因的70%,多见于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血液及全身系统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和某些原发性遗传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的发病原因

  引起颅内静脉窦或引流静脉闭塞的病因多达上百种,其中有20%脑静脉血栓的病因不明。  (一)按致病机制可将病因大致分为三类  1.各种因素导致血栓形成倾向(血栓前状态/高凝状态)  约占全部病因的70%,多见于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血液及全身系统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和某些原发性遗传病。  2.

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分析

  (1)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导致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而引起颅内高压。多见于肥胖患者(可能为肾上腺皮质或雌激素的失调)、甲状腺功能不足、妊娠或产后、阿狄森氏病、撤停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  (2)颅内静脉窦引流障碍。如中耳炎并发横窦血栓形成,乳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若脑脊液分泌减少,或脑脊液外漏,则引起颅内低压综合征,常见病因有脉络丛损伤,腰椎穿刺后,外伤或脑膜炎等。  颅内低压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种,症状性又包括多种类型,各型病因不尽相同,主要是由于颅腔内容物的容积减少引起:  1.脑脊液容量的减少,最为常见。  2.脑血容量的减少。  3.脑组织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化学治疗介绍

  1.适应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生殖细胞瘤者先采用化疗,再补放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术后和或放疗后的补充治疗;试验性化疗;NG-MGCTs术前的初始治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的治疗  2.毒副作用:化疗药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如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骨髓抑制、脱发、肝肾毒性、听神经损害、肺水

关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性放疗介绍

  实验性放疗(Radiation tests)又称诊断性放疗(Diagnostic radiotherapy)是在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肿瘤标记物等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时,在没有病理诊断的情况下采用小剂量的放疗,根据肿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间接判定肿瘤性质的方法。即放疗作为其治疗手段的同时,也已实验性放

关于儿童颅内肿瘤的分类介绍

  1、髓母细胞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8.5%,多为男孩,绝大部分位于小脑蚓部(中线),少数位于小脑半球(约占5%)。6-9岁为高发年龄段。   2、颅咽管瘤:为一种先天性颅内肿瘤,发病高峰8-12岁,多数位于鞍上,下丘脑。常突入三室形成脑积水。多为囊性,囊壁有钙化。由于肿瘤生长特点,病儿常表现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若脑脊液分泌减少,或脑脊液外漏,则引起颅内低压综合征,常见病因有脉络丛损伤,腰椎穿刺后,外伤或脑膜炎等。  颅内低压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种,症状性又包括多种类型,各型病因不尽相同,主要是由于颅腔内容物的容积减少引起:  1.脑脊液容量的减少,最为常见。  2.脑血容量的减少。 

颅内共存肿瘤的诊治分析2

病例3:55岁男性,因左眼视物模糊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至1.0,左眼视力0.08,矫正至0.5;其余未见异常。垂体相关激素正常,颅脑MRI检查见鞍结节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均匀强化,有脑膜尾征(图1E、1F);鞍区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轻度强化,蝶鞍扩张

颅内共存肿瘤的诊治分析1

颅内共存肿瘤,是指颅内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肿瘤,根据解剖关系分为共定位肿瘤和远隔肿瘤,根据起源分为碰撞肿瘤与肿瘤-肿瘤转移。颅内共存肿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4例颅内共存肿瘤,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颅内共存肿瘤的认识。 1.病例资料 病例1:40岁女性,因头痛、恶心20d入院。颅脑MRI检

预防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简介

  Sawamura等(1998)按各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分为3大类:①预后好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包括单发的纯生殖细胞瘤和成熟畸胎瘤, Sano(1995)报道的生殖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95%,十年生存率为91%。;②预后中等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包括伴β-HCG升高的生殖细胞瘤、多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发病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20%):  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颅内感染性疾病(20%):  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

关于颅内肿瘤性出血的预后介绍

  大部分颅内肿瘤出血的病人预后较差。这是由于引起出血的肿瘤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颅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癌,以及出血本身对脑的损害,只有极少数病人由于早期发现及时得到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关于颅内肿瘤性出血的基本介绍

  部分颅内肿瘤可以引起颅内出血,特别是对于临床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病人,由于起病较急,需要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应引起医生的重视。  出血机制很复杂,不同肿瘤的出血可有其不同的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所谓直接因素是指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出血:  1.肿瘤血管的缺陷有血管曲张、管壁变薄

关于颅内肿瘤性出血的检查介绍

  在出血急性期CT片上呈现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伴有占位效应,强化后呈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密度影慢性期随血肿的液化吸收,出血的高密度灶转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但CT对位于颅底或后颅凹的病变欠敏感、有时不能将肿瘤内多发性小钙化斑与小出血灶区别开来。  磁共振是目前有效的影像诊断手段它不仅对出血的类型

概述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疾病治疗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理性质等诸多因素,各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差异很大,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对各类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制定统一的治疗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多数强调放疗、化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原则上应对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生殖细胞瘤者先采用化疗后补充放疗,单独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