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太平洋海底发现上千种新型微生物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在太平洋的俄勒冈州沿海的深海热液喷口发现了上千种微生物新物种。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于缅因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以及华盛顿大学的大气和海洋联合研究所。 利用一种被称为“454标签测序法”的新型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分析了微生物和古生菌的1百万个DNA序列。这些DNA取自于太平洋轴向海山深海火山的两个热液出口处的微生物样本。研究人员最终发现那些地区存在3000种不同的古生菌,微生物的种类更是超过了37000种。 该篇文章的主要作者、海洋生物实验室的Julie Huber表示:这些细菌大多数此前从未见报道过,其中有上百种与我们如今所知的微生物相差甚远,以至于只能判断其所属门类。很明显,继续取样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所属的种类是必不可少的。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aily.com/upi/index.php?feed=Sc......阅读全文

《科学》:太平洋海底发现上千种新型微生物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在太平洋的俄勒冈州沿海的深海热液喷口发现了上千种微生物新物种。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于缅因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以及华盛顿大学的大气和海洋联合研究所。 利用一种被称为“454标签测序法”的新型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分析了微生物和古生菌的1百万个DNA序列。这些DNA取自于太平洋轴向

Science子刊:在深海中,病毒对古生菌进行大屠杀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深海沉积物的微生物群体中,古生菌(archaea, 也译作古细菌)遭受的病毒感染频率通常是细菌的两倍,尽管后者更加丰富。考虑到深海生态系统的巨大规模,这一结果表明古生菌-病毒关系可能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促进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0月12日那期Science

南极古生菌揭示病毒来源

  发现pR1SE的南极洲湖泊图片来源:Alyce Hancock  一种罕见的南极微生物或许为破解进化过程中最大的谜题之一 ——病毒的起源提供了线索。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杂志。  病毒和其他生命形式不同。可以说,它们根本不算活着。所有其他生命都由细胞构成,而细胞是能独立养活自己和繁

Science:新测序法挖掘新的核糖调控元件

  最近,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分子遗传学系的副教授Rotem Sorek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的测序技术,为细菌核糖调控打开了大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  当涉及到调节基因时,细菌与真核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在细菌中,称为核糖开关(riboswitches)的功能性调控

南京土壤所氨氧化古菌功能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地球上的高等动物和植物通常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异规律,如谚语中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却不甚清楚。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与何园球团队合作发现,酸性土壤中(pH4.9)存在一种活性氨氧化古菌,与该古菌亲缘关

新疆生地所揭示咸海岸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地球化学响应

  研究湖域退缩与湖水咸化对咸海湖岸生态组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有助于解释湖岸生态组与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伴随咸海湖面退缩,干涸的湖床出露地表,被逐渐风化为土壤,形成广泛的现代环境参数梯度(如盐度),咸海是研究湖岸生态组响应湖域退缩的理想场所。目前,对于湖泊持续干涸导致岸上土壤中微生物如

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土卫二有古菌或微生物

  如果冰冷的土卫二和人们推测的相符,则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生长并产生甲烷。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认为土卫二岩核内发生的地化反应或能给这些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充足氢气。相关论文2月28日刊登于《自然—通讯》。土卫二岩核内的反应或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氢气。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  土卫二是人们搜索潜在

昆明植物所在嗜盐古菌质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古菌是生活在极端自然环境(如高温、低温、强酸、强碱、高压、厌氧或高盐)的一类特殊微生物。嗜盐古菌是古菌域真古菌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主要分布于各种高盐环境,在医药和化工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嗜盐古菌质粒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嗜盐古菌资源和揭示高盐环境基因水平转移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

乙烷消失的“幕后推手”是谁

  在自然界,许多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需要氧气来提供能量。  然而,自然界还普遍存在着无氧或缺氧环境,微生物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活下去,并且有效处理环境中的“疑难杂症”,其背后机制是科学家们一直想要解析的生命奥秘。  无氧或缺氧,科学上被称为厌氧。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官团队参与的

我国学者发现海洋异养古菌类群在富营养河口的勃发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530105、91428308 )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海洋与工程系讲座教授张传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牵头的“南方科技大学古菌地球组学重点实验室”近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海洋古菌MG-II在富营养河口的持续勃发现象,并获得了该类群的全基因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

微生物所在古菌基因组复制起始领域取得新进展

  基因组复制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遗传过程。与细菌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复制起点不同,真核生物和许多古菌的染色体均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这些复制起始元件可能具有不同的活性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休眠状态的复制起始位点,如何解析这些休眠复制起点的激活机制及

古菌:无所不在-活出极限

  22日返回广州的“实验3”号科考船圆满完成中巴首次联合科考任务,两国科学家对莫克兰海沟开展了地质、生物与微生物等综合考察。图为神秘美丽的莫克兰海沟海景“实验3”号科考期间,科学家在莫克兰海沟目标海域首次获得第一手生物样品。  经过12230海里的航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圆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菌计数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培养基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检查。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

科学家用测序技术分析炎热潮湿环境中的古DNA

 Loltun灰岩洞凉爽的气候可能保护动物骨头中的DNA免受尤卡坦半岛高温的侵袭。  当2009年Tania Gutiérrez García将40块噬齿类动物的颌骨打包放入比鞋盒还小的包裹并带往加拿大时,她非常确信自己将失望透顶。当时,Gutiérrez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

Science-:以菌治瘤

  尽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方面已取得显着成功,但实体瘤的有效靶向作用仍然有限。与血液恶性肿瘤细胞普遍表达抗原靶标CD19不同,实体瘤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具有异质性和缺乏特异性的特点,一方面靶向治疗的选择压力会引起抗原阴性复发,使不表达目的抗原的癌细胞持续增殖,另一方面会导致

微塑料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日益普遍的问题,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探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温室气体监测气相色谱(GC)法,研究了微塑料污染对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单细胞DNA测序揭示微生物“暗物质”

  据《自然》杂志网站7月14日(北京时间7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总物质量的23%由弥漫于其间且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现在,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微生物“暗物质”研究,他们用单细胞DNA测序技术对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后发现,微生物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多样,研究同时揭示了不同物种

【盘点】单细胞测序研究进展一览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努力地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而应用而生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而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译来自单细胞的30亿碱基的基因组并对逐个细胞进行序列比较已经开始

【盘点】单细胞测序研究进展一览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努力地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而应用而生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而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译来自单细胞的30亿碱基的基因组并对逐个细胞进行序列

微生物污染的排除实验——加温除菌法

实验材料 细胞 实验步骤 根据支原体对热耐受性差的特点,有人把受污染的细胞置41 ℃中作用5~10 小时,最长可达18 小时,以杀灭支原体。 注意事项 但41 ℃对培养细胞本身也有很大影响,故在处理前,应先进行预试验,确定出最大限度杀伤支原体而对细胞影响较小的最佳

微生物污染的排除实验——加温除菌法

实验材料细胞实验步骤根据支原体对热耐受性差的特点,有人把受污染的细胞置41 ℃中作用5~10 小时,最长可达18 小时,以杀灭支原体。注意事项但41 ℃对培养细胞本身也有很大影响,故在处理前,应先进行预试验,确定出最大限度杀伤支原体而对细胞影响较小的最佳处理时间;加温处理很难避免不伤害细胞,是其不足

2013年04月05日《科学》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类似生物组织的3-D印刷材料  A Tissue-Like Printed Material  新的研究显示,一种三维材料可能在未来模仿组织中细胞的行为。由Gabriel Villar及其同事研发的组织样材料具有软橡胶的密实度,并且其质地与大脑和脂肪组织相似。研究人员的目标是最终构建可

研究发现全球温泉有超60000种微生物

  温泉中究竟有多少微生物?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全球160多处温泉的微生物采样数据,估算出全球温泉共有古菌近8400种、细菌55000多种。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根据全球160多处温泉宏基因数据,采用“多样性-面积关系”

-Science:2014年生命科学领域最佳雇主排名

  《科学》杂志自2002年开始每年都要进行生命科学领域“最佳雇主”网上调查,主要测评对象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传统制药以及相关行业的公司。  近日,Science公布了2014年生命科学行业最佳雇主榜单。榜单前10名中:生物技术公司Regeneron连续3年荣登榜首;基因泰克(

《自然》文章盘点关于基因“剪刀”的五大谜题

  它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工具。我想知道这个系统从头到尾如何工作。  Francisco Mojica并非第一个看见CRISPR的人,但他可能是第一个为它着迷的人。他还记得1992年当他首次瞥见可能引发一场生物技术革命的这个微生物免疫系统的那一天。他在评估地中海嗜盐菌的基因测序数据,注意到14个不寻常的

《自然》文章盘点关于基因“剪刀”的五大谜题

原核生物利用CRISPR-Cas抵抗在细胞上形成图中结构的病毒。 它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工具。我想知道这个系统从头到尾如何工作。Francisco Mojica并非第一个看见CRISPR的人,但他可能是第一个为它着迷的人。他还记得1992年当他首次瞥见可能引发一场生物技术革命的这个微生物免疫系统的那一天

2.7万份样本采集分析-首份地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集出炉

  英国《自然》杂志10月31日发表了一篇微生物学重要论文:科学家通过分析2.7万份来自全球范围内不同环境所得的微生物样本,对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解读。该元分析属于地球微生物组计划(EMP)第一期的一部分,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表征地球上所有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南京土壤所土壤功能微生物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

  指甲盖面积大小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高可达上百亿,种类最多可达上百万。这些难以计数的土壤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并在复杂环境中发挥功能,一直是土壤微生物学的技术难点和研究前沿。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氨氧化微生物DNA,开发了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13C-1

黑土农田氨氧化微生物和古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是揭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机制的前提。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科研人员对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农田样带细菌、真菌和酸杆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