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岛能源所利用协同调控机制对木质素成分实现分子设计

中国木质素是一种由苯丙烷类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的有机物。木质素的成分主要分为H、G和S三种类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茎秆>叶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细胞壁中木质素通过形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保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被外界微生物轻易降解,同时赋予细胞壁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在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中,常将木质素作为细胞壁品质和抵抗逆境(尤其是抗倒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另外,木质素及其衍生物还是重要的化学品和生物燃料,具有较高的工业经济价值。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付春祥带领的能源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组长期致力于高细胞壁品质的作物新品种培育,在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木质素合成途径在植物中较为复杂,受到多个关键酶基因和调控因子的共同控制,因此调控单个酶基因,往......阅读全文

通过细胞特异性精准调控 实现木质素合成精准调控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来庚研究组通过对木质素合成进行细胞特异性精准调控,实现了木质纤维生物质利用效率的显着提高,同时增加植物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积累。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木质素是植物木质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和纤维素与半纤维素一起构成了木质纤维生物质——地球上最为丰富、人

高纯度生物基石墨烯制备成功可显著提高涂料防腐性能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近期在石墨烯制备和应用技术上取得系列研究进展。该所朱锦科研团队日前以木质素、纤维素等廉价生物质碳源为原材料,成功制备出高纯度高品质生物基石墨烯,其成本较传统石墨剥离法路线大幅度降低。借助该所独有的分散技术,生物基石墨烯可显著提高涂料的防腐性能。   朱锦团队制备的生物基石墨烯为蓬

广州能源所生物质水解残渣热解气化研究获进展

  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成糖,再通过化学或生化法转化为乙醇、糠醛等液体燃料和化学品是高品质开发生物质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质在水解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富含木质素的水解残渣,对这些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过程的经济性。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对生物质水解残渣进行了热解

亚热带所降解木质素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作为森林凋落物主要组分之一的木质素难以被降解,是凋落物降解的限速步骤,只有部分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自然界参与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来自真菌,尤其是白腐菌中的担子菌被确证能产生彻底分解木质素为CO2和水的漆酶。因此,含漆酶基因的担子菌代表着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尤其是木质素的重要微生物群。然而,在

中科院植物所等揭秘构树基因组组成及根系菌群

  大约3100万年前,构树与桑树分开,进化出了独特的纤维内皮。构树低木质素、高纤维素的独特比例,使其营养丰富,易被牲畜消化吸收,这也可能是它可以与土壤微生物共生的原因。中国植物学家首次破译了构树的基因组,通过对基因组的解析发现了这种联系,并于2月27日在《分子植物》上发表了该成果。构树用于造纸、饲

大连化物所木质素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带领的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发展了一种碳修饰的Ni基催化剂,实现了木质素选择性氢解到酚类化合物。  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占生物质资源的20-30%,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提供可再生芳香基化合物的非石油资源。该研究团队致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出碳修饰镍基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利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发了一种碳修饰的镍基催化剂,实现了木质素选择性氢解到酚类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催化》等杂志上。  木质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占生物质资源的20%~30%,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提供可再生芳香基化合物的非石油

版纳植物园开发出合成5-羟甲基糠醛的新型绿色工艺

  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是未来燃料和化学品持续供应的有前景的选择。在许多可能的生物基化学品中,5-羟甲基糠醛(5-HMF)是精细化工、医药及呋喃高分子材料的有价值的中间底物,可以通过Dials-Alder、烷基化、酰基化、加氢、酯化、卤化、聚合、氧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衍生物,如PE

中科院大化所发表木质素催化转化综述文章

  11月1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带领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美国化学进展杂志上发表题目为“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Lignin for the Productio

HIV-1新靶点小分子药物候选物找到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4-11 今日/总浏览:2/1612   科技日报昆明4月10日电 在艾滋病疫苗研发成功之前,抗HIV药物是防治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研究团队最新找到了一种HIV-1新靶点小分子药物候选物,成果已发表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植物所等破译构树基因组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又称纸皮树、肥猪树,为桑科构属多年生阔叶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是一种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构树雌雄异株,种子数量多,易繁殖,生长快,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丰富,基因组紧凑,可作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材料。同时,构树有着悠久的开

研究揭示木质素合成的精准调控新进展

  2020年1月7日,New Phytologis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题为Fiber-specific regulation of lignin biosynthesis improves biomass quality in Pop

中科院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让氮、磷等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但由于作物秸秆柔韧,

Molecular Plant:控制木质素合成开关的新机制

  5月27日,Molecular Plan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题为Phosphorylation of LTF1, A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Populus, Acts as a Sensory Sw

我国学者破解浅水湖泊水体中植物残体降解机理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在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富营养化、沼泽化过程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了湖泊中浅水区域中挺水等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每到秋冬季水生植物大量衰亡,植物残体分解过程对湖泊系统生源要素循环有重要影响,甚至会导致草源性

上海科学家发明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耐火纸

  2月13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朱英杰研究员展示“耐火纸”。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顷刻间将其化为灰烬。然而,这一切或将很快迎来新的“变革”。记者13日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最近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方法获专利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方法”近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82173.1)。   木质纤维素原料经过酶解糖化后,可得到以葡萄糖为主的六碳糖及以木糖为主的五碳糖,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木质纤维素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

罗克明等发现调控杨树抗病性关键转录因子

  者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罗克明等人与其他单位合作,得到了可显著提高杨树对溃疡病抗性的PtrWRKY89转录因子。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  据介绍,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家族,其广泛参与了植物胁迫反应、木质素形成、种子萌发等各种生理过

秸秆碳特征调控其分解速率的内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东北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过去三十年中,由于土壤侵蚀强度大、有机物质输入少,导致其有机碳含量不断下降。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措施,但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效应存在争议,内在机制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丁维新课题组以位于黑龙江省的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基地

植物所等在甜高粱基因组变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世界第5大作物的高粱是世界干旱及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重要的杂粮和酿酒、饲料、色素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甜高粱是高粱的一个自然变种,同普通籽实高粱相比有着诸多独特的生物学和农艺学性状,如高光合效率、大生物量和更强的耐逆性等。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成功制备可改良土壤化学固沙剂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科研人员开发的一种可改良土壤的化学固沙剂制备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对于推动荒漠化治理和减少造纸废液污染将起到积极意义。   开发这项新技术的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组。  

东方科技论坛研讨食用菌问题

  近日,以“食用菌高效栽培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为主题的第219期东方科技论坛在沪举行。来自中科院、国内高校的相关专家,围绕食用菌高效利用培养基质的关键科学问题、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技术以及食用菌活性物质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等进行了研讨。   食用菌是一类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新型农

大连化物所生物质能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宗保研究员领导的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1816组)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中,首次实现葡萄糖和木糖同步利用生产油脂。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于近日正式发表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Hu et al., Biotechnology fo

CLSM助力纤维素酶水解碱处理秸秆可视化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纤维素酶降解技术是生物转化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关键。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过程中木质素的作用方式(阻止纤维素酶吸附?还是存在非降解性吸附?)一直存在争议,纤维素酶对植物细胞壁具体降解方式的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木质纤维素的有效前处理和纤维素酶水解植物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证实:水生植物浮萍能“吃”重金属

  [导读]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记者盛利)记者24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悉,该所赵海研究团队历时2年、通过近10万组数据对比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浮萍可替代目前公认废水处理能力最强的水葫芦,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氮磷,并转化成高品质生物质材料。  有种浮萍能“吃”重金属  科技日报成都6月24日电 (

华裔学者Science组合技术获研究突破

  来自美国生物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与化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不同的显微成像方法结合起来,深入解析了生物质(biomass)细胞壁和酶消化能力之间的关联,获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突破,这一突破将有助于优化糖生产,以及降低生物燃料的成本。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

新型高柔韧耐火纸问世 可耐千度以上高温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朱英杰团队对具有可控构造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进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耐火纸。相关研究在《欧洲化学》上发表。   这种新型耐火纸为白色,具有高柔韧性和不可燃性,可耐1000度以上的高温,可像植物纤维素纸那样书写或印刷。朱英杰告诉记者,它可作为永久和

青岛能源所利用协同调控机制对木质素成分实现分子设计

  中国木质素是一种由苯丙烷类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的有机物。木质素的成分主要分为H、G和S三种类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茎秆>叶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细胞

青岛能源所利用协同调控机制对木质素成分实现分子设计

  中国木质素是一种由苯丙烷类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广泛存在,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的有机物。木质素的成分主要分为H、G和S三种类型,其含量和比例在不同植物(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茎秆>叶片)中各不相同。在植物次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