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墨西哥通过气候变化法

作为世界第11大碳排放体,墨西哥通过一项气候变化法,要求在未来40年内碳排放水平降低到2000年排放量的50%。 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很多国家正在贯彻其各自的策略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近日,墨西哥立法机关通过了迄今为止一项最强有力的国家气候变化法。墨西哥的经济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均排名11位。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经过3年的争论和修改,墨西哥下议院以128票支持、1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该法律议案,随后该法案毫无疑义地被参议院通过。最终,新法案包含了很多笼统的条款来缓解气候变化,包括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到2050年降低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 而且,新的气候变化法规定,到2024年,可再生资源在墨西哥国家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5%,并且强制要求主要污染企业提供排放报告。同时该法案还提出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监督实施情况并鼓励发展碳交易计划。虽然该法案最初受到了......阅读全文

多哈大会超时谈判通过《京都议定书》

  当地时间12月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多哈气候大会主席、卡塔尔廉洁和行政监督机构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亚(右二)宣布决议内容。  在经历一天的超时谈判后,阿卜杜拉・阿提亚当晚宣布,大会通过包括《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修正案在内的一揽子决议。

坎昆拒绝两手空空 气候大会谈判成果草案出炉

  随着各与会经济体环境高官甚至部分领导人在本周的陆续加入,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将于墨西哥当地时间7日正式进入梳理共识、商定成果的“冲刺阶段”。  6日,参与坎昆会议的联合国代表团公布了包含一系列潜在共识的会议成果草案。在接下来的四天议程中,各方环境部长级官员

中国强调履行自主减排承诺并维持京都议定书

  国际在线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7日进入第9天。参加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7日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强调,中国将认真履行自主减排承诺。在谈到《京都议定书》是否要继续的问题时,刘振民指出,维持《京都议定书》符合国际社会要求。下面请听本台特派

中国重申《京都议定书》必须延续下去

  在墨西哥城市坎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8日指出,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是整个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重要里程碑,必须延续下去。  刘振民指出,在谈判过程中,减缓气候变化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坎昆大会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决定,以支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后年实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11日清晨在南非德班落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大会坚持了巴厘路线图,在《

坎昆气候大会各方围绕《京都议定书》角力升温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行将过半,几天来各方围绕《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存留的角力逐渐升温,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会议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坎昆会议伊始,日本就强硬宣称“永远”不会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减排承诺。这一表态是日本在原有立场上的严重倒退,受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谴责。 

气候变化立法者 国际论坛通过共同声明

  11月7日,在天津闭幕的气候变化立法者国际论坛通过一项共同声明,形成了向今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递交的文件。  声明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当今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最权威、最公正的国际规则,各国应当以务实的行动履行国际规则和各自做出的神圣承诺。发达国家应按《京都议定书》的

坎昆会议议程过半 《京都议定书》或将“肢解”

  坎昆会议议程过半,各谈判集团之间的“扳手腕”还在继续。  昨日 (12月7日),COP16大会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表示,此次会议目前的谈判难点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问题。  据了解,在本次COP16会议之前,京都议定

美气候变化特使承认谈判困难关键之一是美态度消极

  国际在线消息:参加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6日承认,气候变化谈判困难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美国态度消极。  斯特恩说,本次大会有进展,但达成全面气候协议较为困难。众所周知谈判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美国态度消极。但是他辩解说,因为我们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坎昆会议:日本成众矢之的 中国态度积极坦诚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程过半。总结第一周会程可以发现,围绕《京都议定书》问题展开的国际博弈异常激烈,而态度顽固的日本成为众矢之的。   大会的谈判案文已经在主办国墨西哥的协调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却犹如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横亘在各国代表面前。不少专家向本社记者指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