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张毅教授到生物物理所交流

张毅教授作报告 11月14日,应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许瑞明研究员的邀请,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张毅教授在生物物理所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Tet-mediated 5-methylcytosine Oxidation的报告。张毅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的实验室从建立以来的大部分工作要点,描述了他们在表观遗传学领域中的组蛋白修饰以及DNA去甲基化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 他首先概述了他们早期发现和鉴定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如PRMT1,EZH2,ESET,SET7,SET8,hDOT1等。在此基础上,继而探索组蛋白甲基化的可逆途径即寻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他们找到了比LSD1更典型的去甲基化酶蛋白家族--JmjC家族,如JHDM1A,JHDM2A,JHDM3A,JMJD3,UTX等蛋白。在此众多发现的基础上,他和几位同行创办了Epizyme公司,致力于将实验室的研究......阅读全文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研究再获突破

  日前,复旦大学徐彦辉课题组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研究领域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分子细胞》上,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调节异染色质形成、X染色体失活、基因印记及DNA的损伤修复等多种生命过程。关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是

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

在引起基因沉默的过程中,沉默信号(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新装配)是如何进行的?谁先谁后?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定论。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是一个相互促进、加强的过程,如许多HDAC可以和DNMTl、3a、3b相互作用;而甲基化CpG结合蛋白—

新研究揭示水稻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根系核心菌群

  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的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其在植物根系的定殖和组装受环境和植物遗传途径等因素的影响。表观遗传调控是调节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探究表观遗传途径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关系能够更系统地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表观遗传调控与宿主微生物组的关系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研究

广州生物院研制出速测组蛋白甲基化试纸条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曾令文研究组,研制出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组蛋白甲基化的试纸条。相关成果发表在《分析化学》上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曾令文研究组,研制出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组蛋白甲基化的试纸条。相关成果发表在《分析化学》上。   据介绍,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

曾令文小组研制出速测组蛋白甲基化试纸条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院曾令文研究组,研制出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组蛋白甲基化的试纸条。相关成果发表在《分析化学》上。   据介绍,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通常发生在氨基末端的赖氨酸或者精氨酸上,同其他调节蛋白和DNA相互作用,参与基因的调节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细胞染色质

Oncogene: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如何影响癌症相关的糖酵解

  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是肿瘤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途径,然而,目前对于这条代谢相关途径的调控方式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JMJD1A作为一个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它能够影响膀胱肿瘤细胞糖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启动子上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水平,从而影响酶

科学家揭示相关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黄晶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染色质的核小体结构对组蛋白修饰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复合物的酶活调控及其分子机制,阐明了组蛋白H2B第120位赖氨酸(H2BK120)的单泛素化修饰对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并发

NIBS朱冰实验室JBC报道表观遗传新发现

  2013年9月1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朱冰实验室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istone H2A ubiquitination inhibits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H3 Lysine

我科学家发现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及其调控机理

陈德桂研究组发现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及其调控机理  继4个月前生化与细胞所陈德桂研究组与景乃禾研究组合作发表一个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IAA1718(KDM7A)的发现及其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及两周前陈德桂研究组与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小鼠平台合作发表另一个新的组蛋白去

研究揭示拟南芥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结构功能

  3月21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研究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和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Arabidopsis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