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有无功能,可分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部分侵袭性垂体腺瘤可向鞍旁侵袭海绵窦;对于这部分累及海绵窦的垂体腺瘤,可表现为内分泌异常的症状或肿瘤占位效应所引起的症状,其对海绵窦的侵袭累及重要血管及神经是影响手术全切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海绵窦内存在静脉丛、颈内动脉及Ⅲ~Ⅵ对脑神经,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业内学者普遍认同的;随着放射治疗的发展,部分学者如Kim等对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不甚积极。近来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尽可能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对于术后放射治疗控制肿瘤生长,达到内分泌缓解有明显作用。基于这一治疗理念的转变,本文将对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治疗进展及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1.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定义与判断 目前对于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术前MRI影像,按照Knosp分级诊断标准来判断肿瘤......阅读全文

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有无功能,可分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部分侵袭性垂体腺瘤可向鞍旁侵袭海绵窦;对于这部分累及海绵窦的垂体腺瘤,可表现为内分泌异常的症状或肿瘤占位效应所引起的症状,其对海绵窦的侵袭累及重要血管及神经是

山西神经外科研究领域获得新成果

  记者6月20日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郝解贺教授主持的“扩大经蝶入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项目,日前在太原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神经外科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该项目以23例向海绵窦侵袭的垂体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大经蝶入路,辅

内镜下经鼻入路显微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瘤临床分析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眶上裂后方,其内走行颈内动脉及第Ⅲ-Ⅵ脑神经:因其位置深在、解剖复杂而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直至1965年,Parkinson成功经海绵窦入路治愈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开启了海绵窦手术的先河。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往往只能行鞍内部分切除,而对残留肿瘤行姑息性放疗。 20世纪90年代颅底

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诊...

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海绵窦区转移瘤诊疗分析神经内镜下经海绵窦内侧壁途径切除鞍区侵袭性垂体瘤的方式与传统的经颅面、额、颞及腭等人路相比,具有微侵袭、视觉效果好、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和副损伤小等优点。而海绵窦区转移瘤切除报道甚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2岁。

一例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病例分析

          2017-11-15           来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医脉通                                                      

鞍区碰撞瘤病例分析1

碰撞瘤(collision tumor)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肿瘤同时发生于同一解剖区域,瘤体相互碰撞甚至相互浸润形成的肿瘤。碰撞瘤需与混合瘤进行区分,混合瘤指在组织病理学上存在两种混合细胞类型的肿瘤。而发生在鞍区的碰撞瘤并不常见。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2例发生在

垂体腺瘤合并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女,54岁;因“泌乳3年,视力下降伴视野缺损10月余”于2019年5月入院。既往有鼻部及面部整形手术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神经外科查体:右眼视力0.5,颞下视野缺损,颞上及鼻下散在暗点;左眼眼前指数,无法检查视野。眼底视盘清色无明显异常,双侧视乳头水肿。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头颅MRI平

典型难治性垂体腺瘤病例报告

大部分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PA)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病程,但是临床上仍然会遇到一些处理棘手、最终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病例。本文报道1例垂体腺瘤,术前肿瘤较小,规则生长,Knosp分级1-2级,符合非侵袭垂体腺瘤(non-invasive PA, NIPA),术后病理分型也未

鞍区碰撞瘤病例分析2

术后病理回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第1天复查生长激素1.1ng/ml和IGF-1为177ng/ml,水平均降至正常。术后第3天复查鞍区MRI显示鞍内肿瘤切除满意,左侧鞍旁海绵窦上方肿瘤残留,结合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考虑鞍旁肿瘤不是垂体腺瘤,可能为碰撞存在的脑膜瘤。于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4个月

关于肿瘤如海绵窦脑膜瘤的简介

  肿瘤如海绵窦脑膜瘤、神经鞘瘤(最常见为三叉神经鞘瘤)和垂体腺瘤(通常为无痛性非侵袭性病变,缓慢扩展并侵蚀骨性蝶鞍可扩展入海绵窦),此外还包括眶部肿瘤、蝶骨区其他肿瘤和转移瘤。如脊索瘤通常为良性,生长缓慢,但也有侵袭性类型,易侵蚀颅底和海绵窦,常见动眼神经麻痹,其次是第Ⅵ、Ⅶ、Ⅷ对脑神经麻痹;MR

鞍区转移癌临床分析1

鞍区转移癌是一类临床罕见疾病,是颅外恶性肿瘤向鞍区转移所致。据文献报道,鞍区转移癌在女性中最为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男性则为肺癌。鞍区转移癌根据肿瘤大小和累及部位而表现各异,尽管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异性,但在临床实践中易与垂体腺瘤相混淆,易误诊。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近6年共收治6例鞍区转移癌患者

鞍区转移癌临床分析2

3.讨论 鞍区转移癌作为临床罕见病,在所有接受手术切除的鞍区病变中仅占1.8%。源于多个部位的肿瘤均可转移至鞍区,如肝癌、肾细胞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其中女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男性是肺癌。本组6例患者中3例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考虑与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肺癌和乳

异位垂体腺瘤病例分析

垂体瘤好发部位位于鞍内,而单纯由异位垂体组织发生的垂体瘤较为罕见。近1年来我中心收治了2例异位垂体瘤病例,且均为无功能性腺瘤,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男,50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余入院。体检: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1.0。实验室检查:垂体激素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提示:左侧岩骨尖

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该文献纳入垂体瘤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1年,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1例患者,显微镜组46例患者,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况,来探讨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2组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老年人垂体瘤的辅助检查

  1.头颅X线片 头颅侧位X线片可见蝶鞍扩大、变形,呈球形,鞍底和鞍背骨质受压变薄,有破坏,可有双鞍底。垂体腺瘤出血、坏死后可以钙化,但较少见。蝶鞍及第三脑室处有钙斑是颅咽管瘤的X线特征,垂体微腺瘤在头颅X线上常无任何表现。  2.头颅CT 正常垂体在冠状面上呈椭圆形,高度为2~8.4mm,宽度为

如何诊断肢端肥大症?

  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视功能和其他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明确是否存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其大小、位置(鞍内、鞍上、鞍旁、鞍后、鞍下)、有无海绵窦及周围组织的侵袭,了解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激素分泌特点和病理类型,具体而言应包括:  (1)详细的病史。  (2)上述典

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

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垂体腺瘤。鞍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影像学的表现上与垂体腺瘤及海绵状血管瘤鞍内生长情况较难鉴别。目前文献报道类似病例多为个案报道,国外共5例,国内共7例(其中5例为天坛医院病例)。这些病例术前均诊断为垂体腺瘤,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鞍内海绵状血管瘤。现将我院所诊治的2例

文献点评—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文献点评—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观察 该研究纳入64 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 例。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19-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该研究纳入 19 例垂体瘤患者,比较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 1 个月 NIHSS评分以及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作者研究对象有19例,研究数量较少,容易增加研究结果的误差。研究结果在手术治疗后 1 个月患者的 NIHSS 评分为( 16 ± 5) 分,高

小细胞肺癌垂体转移病例分析

垂体转移癌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其余鞍区肿瘤相似,进展较快,影像学无特异性,预后较差,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垂体转移癌病人,结合文献复习,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希望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天至无光感20天收入院。自发病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

老年人垂体瘤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内分泌功能检查:  (1)垂体前叶功能检查:垂体前叶主要分泌7种促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应做7种激素的放免测定和必要时作抑制或刺激试验以了解肿瘤有无

简述经颅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术中注意要点

  1.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脑组织,用生理盐水棉片覆盖,其中尤应注意保护外侧裂血管。在抬起额叶前,应先给予20%甘露醇静滴脱水,并撕开侧裂池的蛛网膜,吸除脑脊液,待脑组织张力减低后,再抬起额叶,进入额底,否则易致额叶损伤,发生脑肿胀,而增加手术困难。手术中应尽量使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蛇形脑牵开器,以免手

垂体腺瘤内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例分析

既往文献报道垂体腺瘤和颅内动脉动脉瘤病例,大部分动脉瘤好发于垂体腺瘤邻近部位,动脉瘤完全包埋在垂体腺瘤内的现象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完全包埋在垂体腺瘤内的颈内动脉动脉瘤,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男,53岁,因鼻衄伴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2 d入院。入院前2 d,

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

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原因及处理近20年来,随着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底肿瘤可经口、经鼻或经上颌窦等天然通道于内镜下成功切除,其手术效果堪比开颅手术,而手术损伤明显降低。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鼻窦炎和脑脊液鼻漏,尤其是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缺损、蛛网膜下隙

关于海绵窦血栓的鉴别诊断介绍

  1.颈动脉海绵窦漏  是由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包膜动脉)破入海绵窦内而形成,多有头部外伤史、伤后不同时期出现结合膜水肿和充血、搏动性突眼、颅内血管杂音、视力进行性减退等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  2.海绵窦肿瘤  主要影响Ⅲ~Ⅵ脑神经,当肿

海绵窦血栓的鉴别诊断

  1.颈动脉海绵窦漏  是由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包膜动脉)破入海绵窦内而形成,多有头部外伤史、伤后不同时期出现结合膜水肿和充血、搏动性突眼、颅内血管杂音、视力进行性减退等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  2.海绵窦肿瘤  主要影响Ⅲ~Ⅵ脑神经,当肿

间断头痛头胀病例分析

患者女,28岁。因“间断头痛头胀1年余,月经不调半年”为主诉入院。术前行鼻咽部3D-CT检查见蝶鞍略扩大,鞍背受压,鞍区、左侧鞍旁见大小约2.8 cm×2.2 cm软组织密度影,向上突入鞍上池内,左侧海绵窦受累,邻近颞叶受压(图1a)。MRI:鞍区可见异常信号影,T1WI为等信号(图1b),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纳入研究对象25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依据是否存在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术前 住 院 时 间、住 院 日 数、基 础 疾 病(糖 尿病、低

卡麦角林治疗无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病例报告

 1.病历摘要 女,43岁;因“反复右鼻出血,头痛半年余”于2016年7月就诊本院五官科。自诉鼻出血频率为每周3~4次,每次5~10ml,伴血凝块,塞鼻处理可好转。间断感右侧鼻根及额部深处胀痛,每次于受凉、感冒后加重。 CT检查示:蝶窦内占位。诊断为蝶窦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中所见考虑为异位垂体瘤,

经鼻蝶内镜下手术治疗幼儿颅鼻眶沟通肌纤维瘤病例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收治1例幼儿颅鼻眶沟通肌纤维瘤病人,本研究重点讨论该病例手术治疗特点,以供临床医生借鉴。 1.病历摘要 病儿,女,1岁;因“发现左眼球突起2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不会叫爸妈,可“咿呀”,可自行坐起,左侧眼球较右侧略突起,双侧眼球活动灵活,眼睑开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