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吴伟仁院士聘任仪式

9月7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在2号楼211会议室举行吴伟仁院士聘任仪式。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胡海岩院士、副校长梅宏院士、副校长陈杰出席了聘任仪式。宇航学院、光电学院、信息学院、生命学院、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人事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副校长梅宏院士主持。 梅宏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吴伟仁院士受聘北京理工大学院士表示热烈欢迎,陈杰副校长对吴伟仁院士的研究领域、学术成果进行了介绍,胡海岩校长为吴伟仁院士颁发了聘任证书。 吴伟仁院士在聘任仪式上发表讲话,非常高兴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员。他回顾了自2001年以来与我校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科研合作经历,阐述了来校工作后在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技术领域的工作规划。 宇航学院院长胡更开教授介绍了吴伟仁院士与学校及学院长久以来的合作渊源,代表学院对吴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深感荣幸。 赵长禄书记在发言中首先对吴伟仁院士加......阅读全文

“吴伟仁星”,你好!

  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为褒扬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中国航天六十余年来,已有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嫦娥二号”实现六大技术创新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近日披露,与嫦娥一号任务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将实现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吴伟仁介绍说,相比嫦娥一号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再经过自身多次调整进入奔月轨道,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这是这种

吴伟仁:嫦娥四号探测数据将向全世界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表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再度唤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吴伟仁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嫦娥四号着陆器设计寿命是半年,‘玉兔二号’月球车设计寿命

吴伟仁:嫦娥二号将实现六大创新

  日前,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媒体介绍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他表示,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吴伟仁表示,与嫦娥一号任务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

中国月球车身怀绝技 携十八般“武器”到处探测

  “它虽然个头小,但是据说本领特别强,会玩超高空软着陆绝技,能在月亮上自由漫步,能聪明地绕过石头前进,还携带十八般‘武器’到处探测……”小航天迷姚悦礼满脸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对于这个11岁的孩子而言,能有机会和“探月科普营”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8月15日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还能和

56名科学家获奖|2019何梁何利奖揭晓——吴伟仁获最高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基金

嫦娥四号科学家获世界航天奖

  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目前,“嫦娥四号”创造多个世界第一,是月表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

64项!中国科协九大代表2019年调研课题专项资助名单公布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九大代表2019年调研课题专项资助活动的通知》(科协办函厅字〔2019〕138号)要求,各全国学会和省级科协积极组织,代表们踊跃申报,共提交课题申报书120份。  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决定对64个调研课题给予专项资助(资助名单详见附件1),其中,获得10万元

崔平远团队:在星空划出闪亮的轨迹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和远方,寄托了人类对未知的无限向往。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曾经的主宰者恐龙走向灭绝;当哈雷彗星经过,惊恐的古人对“扫把星”唯恐避之不及;当流星划过,人们双手合十许下心愿……对小天体的情愫,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这些存在于茫茫

从月球到火星 深空探测走向宇宙更深处

  新年伊始,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  传回的图片显示,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了两道清晰的车辙。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看来,这段“足迹”意义非凡。他在接受媒

“嫦娥二号”更换三主帅 陈求发任总指挥

  今年10月我国将发射“无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卫星“嫦娥二号”,记者获悉,曾被誉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黄金组合”、“三驾马车”的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因年事已高均已退居二线,改任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之前他们担任的职务将由年轻一代担任,其中陈求发任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探月

探秘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可观测百亿光年外天体

亚洲第一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  这个口径65米,重达2700吨的庞然大物,其相当于8个标准篮球场的主反射面精度误差却不超过0.3毫米,并能在1分钟内完成不同观测波段的转换——10月28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直径65米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启用。作为我国目前口径最大、波段最

嫦娥二号发射进入待命加注发射阶段

9月12日,承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完成测试后运抵发射工位。工作人员将长征三号丙火箭固定在发射塔内。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9月2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已被完全包裹在9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内,塔架内部正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截至记者发

我国拟加强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

  今天,以“太阳系探测的科学与技术”为主题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科学、技术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动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影响力。   首届论坛组织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多位会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5月30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京召开。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该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

50余名院士新晋“新机构”

在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高素质专业化的各方面优秀代表性人物”,成为机构主要组成人员的重要遴选标准之一。据《中国科学报》记者粗略统计,在已公布的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各机构人事任用名单中,不乏院士的身影。其中,21名院士任职全国人大机构,1名院士任职国务院机构,35名院士任职全国政协机构

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一)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21位。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15年5月14日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

2018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出炉 双一流再下一城

序号项目名称全部完成人全部完成单位奖种获奖等级101海洋典型POPs对双壳贝类危害途径与机制研究潘鲁青,苗晶晶,刘栋,刘静,张辉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奖二等奖102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构筑与工作机理研究王鸣魁,申燕,屠国力,徐晓宝,曹昆华中科技大学自然奖二等奖103宽带吸波与隐身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关键制备

嫦娥五号预计今年底发射 探测火星

  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11日晚在南京表示,嫦娥五号预计于2019年底发射,实现采样返回任务。月球后续任务正在研发过程中,将实现月球极区探测,为未来建立月球科研站进行前期技术验证。他还透露,进行“探火”(探测火星)时将带比“玉兔二号”更重的巡视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新突破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会场内外,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重大成果涌现 创新激情奔涌  两会前夕,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走红”,激起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好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医药卫生学部采用通信评审、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在相关专业背景学部评审),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3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以

中国工程院公布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根据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6月,各学部组织第一轮评审,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并组织候选人材料公示。7月31日,受理投诉信截止,对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进行投诉调查。10月,各学部组织第二轮评审。再经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投票终选、主席团审议,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2015年中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新突破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中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会场内外,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重大成果涌现 创新激情奔涌  两会前夕,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走红”,激起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好的

特别策划:中国科学报创刊60年

  时值《中国科学报》创刊60周年之际,谨向报社全体新老报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科学是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科学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份纯科技类报纸,从1959年诞生以来,始终高举科学旗帜,践行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神圣使命。  从一支钢笔、一沓稿纸到如今的

嫦娥四号任务荣膺“优秀探月任务奖”

   2019年12月5日-8日,国际月球村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会议期间,嫦娥四号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获奖项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受邀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并做主旨报告,他代表嫦娥四号任务团队,向月球村协会和评奖委员会表示感谢,并在总结中国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6月8-1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20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我院委托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的主管部门组

“嫦娥二号”具体发射时间确定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29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