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30 00:00 原文链接: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成立,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被批准开放,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为核心,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量子调控电子学、纳米结构物性和器件、软物质功能材料、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关注凝聚态物质中不同尺度的微结构组态、分布、相互作用及其形成和转变规律,揭示它们与宏观物理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当代实验手段与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设计和制备各种类型的微结构材料,研究其物理机制和效应,发展非传统的微结构功能材料。南京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的目标是通过凝聚各方资源,建设成为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拥有高层次实验研究平台和高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具有学科交叉、人才汇聚、管理创新、流动开放等特征的凝聚态物质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闵乃本院士,实验室主任为王牧教授。固定研究人员49人,其中有冯端教授等7位中科院院士,有12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并拥有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首批优秀创新团队和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3个;博士学位获得者38人,教授40余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33人。实验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实验室第一篇关于界面生长机制的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实现了实验室在国际上该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零的突破;随后介电体超晶格研究的一批创新性成果发表在《Science》(3篇)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反响。在连续5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实验室均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其中2000年度为数理学科的第一名,2005年度经科技部批准予以免评。国际著名刊物《Nature》曾在一篇评述性文章中[ Vol. 389 (1997)113 ] 评价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已经接近世界级水平”的研究机构之一。

目前实验室承担的973项目课题15项,863项目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项,重大、重点基金23项,以及各类省部级研究基金。截至2008底,实验室成员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00余篇,其中《Nature》及《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3篇,《Science》5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78篇。2002-2007年度,实验室成员获得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2006年度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力争把实验室建设成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的中心,以各种模式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实验室作为国家量子调控研究的基地,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目前已经启动了4项重大研究项目,联合十余个相关领域实验室成立了 “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等研究中心”、“固体微结构网上联合实验室”,召开“微结构科学技术钟山系列研讨会”等,加强交流与联合共同承担国家项目。

实验室现有实验室用房近20000平方米;拥有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微加工系统、电子束曝光微加工系统、低温自旋分辨扫描隧道显微系统、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超导量子干涉测量仪、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50余套,仪器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实验室目前重点关注以下七个方向的研究:1)人工微结构物理与工程学;2)量子调控的电子学;3)软物质的结构与功能;4)微结构材料设计和理论计算;5)基于微结构的高新技术及其应用;6)基于微结构的能源材料研究;7)材料制备的物理基础研究。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材料制备中心,测试表征中心,微加工与微结构器件研究中心,材料计算设计中心及实验室直接领导的实验技术队伍,集中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的配套设施还包括南京大学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及物理系的制备液氦、液氮的低温车间等。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 在今后五年到十年内,围绕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质及其应用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结构材料与器件等为重要研究方向,通过人工微 结构设计和制备 (Top-down) 和材料自组装 (Bottom-up)两种方式,研究从微米、亚微米、纳米尺度乃至分子层次的新结构,揭示新的量子效应、发展量子调控科学,进而发现和研制新一代的光电 器件及其应用。在研究内容上选择具有良好积累、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重要问题,为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学积累,促成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 未来国际战略竞争中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特别关注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江苏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对科技的需求,获得一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成果,争取微结构材料科学、量子调控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在若干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微结构科学研究基地和 国家科技现代化的创新平台。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

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15号

电话: 025-83592756

传真: 025-83595535

Email: zhangwj@nju.edu.cn

网址:http://nlssm.nnlm.ac.cn/

南京火车站——>南京大学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乘坐1号地铁到鼓楼站下,在2号出口出站后,沿北京西路向西走600米左右至金银街路口,再向南走200米左右即到实验室;

2. 乘坐13路到云南路站下车,过马路进金银街,200 米左右即到实验室;

禄口机场——>南京大学

路线: 打车(起步10元,共约 150 元)到北京西路金银街。



位置:

查看大图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西光所:弦歌六秩再铸辉煌

弦歌六秩再铸辉煌——写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之际 ■马彩文孙传东西光所首任所长龚祖同  西光所供图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

理化所反常热膨胀光学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常规光学晶体因“热胀冷缩”效应,无法保持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如光程稳定性等),限制了其在复杂/极端环境中精密光学仪器的应用。探索晶体的反常热膨胀性质如零热膨胀,“对冲”外界温场对晶体......

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单光子阻塞新原理揭示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

光学观测助力构建纯硅量子互联网

利用硅开发量子技术为快速扩展量子计算提供了机会。近日,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FU)的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发表在13日《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他们对超过15万个硅“T中心......

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结果发布,34人获奖

2022年5月22日,2021年度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会以网络视频形式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龚旗煌院士主持。会议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奖申请者申报材料进行审议和讨论,经过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

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基础与应用齐飞

5月23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经过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冰光纤、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六维光信息复用、能降温的光学超......

加速十亿倍!光学量子计算模拟时间大幅缩短

科技日报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张梦然)据26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量子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大大缩短了光学量子计算机的模拟时间,比以前的方法加速了大约10亿倍。量子计算机有望以......

甘肃省医疗检查结果实现互认共享

2021年12月31日获悉,据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消息:按照“小切口、大提升”的工作思路,该省推动实现7项临床检验结果、5项超声影像检查结果、7项放射影像检查结果全省互认共享。截至目前,全省234家医疗机......

甘肃省放射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

据甘肃省科技厅消息,近日,依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建设的甘肃省放射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授牌仪式在兰州举行。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推进优秀科技成果在临床诊治中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医学......

甘肃省多措并举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甘肃省科技厅消息,日前,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已经全面完成,甘肃省共有1832家中小企业通过评价入库,数量较上年增长53.43%。特别是天水市、酒泉市入库企业数量增幅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