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保质期越长营养价值越低洋牛奶未必好过本土奶

今年,进口牛奶比国产牛奶还便宜,甚至便宜许多,而就在去年底还有媒体目标直指进口牛奶--"进口牛奶为何卖得如此贵",当时进口牛奶还被划入奢侈食品行列。 洋牛奶到底便宜了多少,以特仑苏为例,在"我买网"上,特仑苏纯牛奶每升价格为18元多一点,而同样也是纯牛奶的德国进口SUNSIDE牌牛奶每升价格则为19.75元,德国进口欧德堡全脂纯牛奶却仅卖9.9元/升。仔细观察各家网站上的进口牛奶价格就会发现,多数进口牛奶品牌即使大幅降价也还是偏贵,真正能和国内液态奶价格不相上下的品牌为数不多,且其中多为德国品牌及澳新品牌,像什么"欧德堡"、"阿尔堡"、"莱茵堡"等等。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漂洋过海的进口牛奶就开始大幅降价与国内奶业拼市场,洋牛奶究竟有何优势,远道而来的洋牛奶究竟为何卖得如此便宜? 国产奶迎来"灭顶之灾"? 洋牛奶来势汹汹,在这股浪潮之下,背负着负面新闻的国产牛奶是不是正在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阅读全文

央视调查贴牌洋奶粉5100元贴洋奶粉商标

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奶粉的洋马甲 崇洋源于对国产奶粉不信任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昨天,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   >>暗访   原产新西兰只需1

那些洋奶粉有多差?

  一场历时半年的大测试,一次前所未有的奶粉安全大评比。中国、美国、欧洲、日本,9款知名奶粉进行全方位检测。中国奶粉与国外奶粉有多大差距?中国奶粉真的让人放心吗?   2016年央视财经《消费主张》的记者曾经在北京街道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的中国父母,30位消费者五分之四都表示,自己会为孩子选择

洋奶粉:检测方称“失误”

  三大洋品牌婴儿奶粉被指“添香”的事件,昨天出现戏剧性一幕。昨天,作为此次事件的关键人——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发布声明称,宣称 “该中心对三大洋奶粉的检测报告存在失误,本批次委托检测样品的结果均无效。”同时,该检测中心对相关企业表示道歉。不过,对于该检测中心的“误判”之

国内八成洋奶粉品牌实为“伪洋奶”

  杂牌“洋奶粉”售约三百元,成本仅七八十元   业内指实由新、澳、瑞士三大工厂OEM生产   新快报记者 邱春燕 见习记者 朱玲 报道 即日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可瑞康还是诺优能,目前在广州市场上都比较少见;反而一些在国外并无知名度甚至并无销售的杂牌“原装进口奶粉”,占据了母婴店及超市货架,

41家洋奶粉商认证 一半婴幼儿洋奶粉或被中国淘汰

  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5月1日起不允许进口,在洋奶粉新规实施之际的头一天夜里,国家认监委公布了首批41家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不过专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产企业代加工的奶粉品牌都可以进入中国市场,预计有一半的代加工品牌被拒之门外。  国家认监委公布的名单中,一共有11

进口奶粉新规实施 正规洋奶粉“借东风”进中国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进口奶粉新规本月起陆续实施,假冒洋奶粉难以进入中国。美国皇牌智多健、西班牙贝拉可等正规洋奶粉却趁东风进入中国。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本月起,包括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得在境内加贴等新规实施。把一些奶粉“假洋鬼子”挡在门外。而一些正规的国外奶粉品牌趁势进入中国市场。“现在

进口奶粉量价齐升 警惕劣质洋奶粉借机倾销

  广州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5月,经广东口岸共进口奶粉3.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1%;价值1.1亿美元,增长88.7%;进口平均价格为3245美元/吨,增长33.5%。  统计显示,自去年8月以来,经广东口岸进口奶粉量价齐升,走出了一波主升浪。今年2月,平均价格为3060美元/吨,

国内进口奶粉需求大 劣质洋奶粉欲乘隙倾销中国

  在国内对进口奶粉需求强劲的背景下,洋奶粉今年大量涌进国内市场,量价齐增。然而随着洋奶粉汹涌而至,问题洋奶粉、问题洋乳制品的批次和重量也在激增。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本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了6次进境食品和化妆品不合格名单,其中最新一次发布的信息是今

10吨德国新西兰洋奶粉被销毁

  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昨天公布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名单,近10吨来自德国、新西兰的婴幼儿洋奶粉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   其中,德国产的泓乐婴儿配方奶粉(1段、2段)、泓乐幼儿配方奶粉(3段)以及泓乐较大婴儿配方羊奶粉5批共9.63吨,还有来自新西兰、制造商为 Carrickmore

雀巢将成最大"洋奶粉"生产商

  全球最大食品企业雀巢昨日宣布,同意以118.5亿美元收购辉瑞的惠氏婴儿营养品业务。昨日有分析指出,交易完成后,雀巢将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洋奶粉”生产商。  自去年7月,药品生产巨头辉瑞宣布对旗下营养业务(主要是惠氏这一品牌)分拆或者出售以来,对于潜在接盘者市场上传闻不断。  据悉,在收购的最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