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昆明市民向污染严重的滇池投放鱼苗吃蓝藻

14日上午,昆明市民向污染严重的滇池投放了10万尾鱼苗,这些“具有维系水体生态平衡和环境监测功能”的食藻类鱼苗是否真会有助改善滇池水质不得而知。 一大早,75岁高龄的魏仁就来到海埂公园排队放鱼,老人说,“我老伴生病,来不了,我代表她来参加。”魏仁表示,自己虽然不是昆明人,但是保护环境是大家的责任。 在魏的身后,是300多人的队伍。4岁的杨浩然在母亲的带领下投放“标志鱼”,他“希望滇池水能早日变清。” 滇池管理局局长李昆敏认为,让市民参与放鱼,对形成良好的社会环保意识有促进作用。他说,“一条鱼对治理滇池作用不大,但如果每个市民都放一条鱼,那么,滇池早日变清就大有希望。” 李昆敏介绍说,此次放鱼活动中,市民向滇池投放的鱼苗以鲢鱼、鳙鱼、高背鳍为主,这些鱼以浮游生物为食,能大量摄食藻类,净化水质,对维系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部分鱼苗属于“标志鱼”,通过实行“体外挂标”来了解鱼的生长规律......阅读全文

20年投数百亿仍未“清” 滇池治污难在哪?

  图①:整治后的大观河。图②:整治前的大观河。图③:滇池补水示意图。  图④:游客在海埂大坝观赏红嘴鸥。  滇池是上世纪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从最初的“两亿元治好滇池”,到如今已投入数百亿元却仍未实现“滇池清”,滇池治理早已超出了湖面范畴,事关昆明乃至滇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综合治理。

滇池蓝藻推迟两个月暴发 官方称因水质变好

  受特大干旱影响,此间高原湖泊滇池水位下降严重,蓝藻高密度暴发期却较往常推迟了两个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李昆敏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滇池水质在逐步转好。  今年,滇池因长达半年的干旱,水位下降了近1米,湖容较去年减少了2.5亿立方米,加上气温较高

昆明打造高效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内外双重制度保数据质量

  “每年4月~10月是蓝藻的高发时段,除了日常的水质监测,昆明市环境监测站针对滇池湖体开展了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以及叶绿素a等生物指标的监测。目前,昆明市对滇池的水质监测做到了手中有数据,心里有底气,基本上掌控了滇池水体的变化情况。”昆明市环保局副局长虎龙说。  以滇池为代表的水质监测

昆明动物所放流牛栏江滇池金线鲃2.3万尾

  9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研究繁育的2.3万尾滇池金线鲃苗种在云南省沾益县德泽乡德泽水库库区放归牛栏江。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作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6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滇池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治理实践,滇池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间,滇池蓝藻水华明显减轻,由重度转向中度和轻度水华,分布范围不断缩小,水华发生频次和强度明显下降。  管理到位,健全完善保护机制  “河长: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水质保护目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

昆明滇池暴发蓝藻 湖水如绿漆

2010年11月29日,云南昆明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2010年11月29日,因近日气温回升,云南昆明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绿浪翻滚的湖水涌向岸边,带来一阵阵腥臭气味。滇池是云南九

冬棚养虾水质调理不可忽视

  12月,露天养殖已结束,但这个时候正是冬棚养殖,尤其是南方区域的冬棚养虾进入最关键的时期。此时,昼夜温差已经很大,外源水的藻相大都出现异常。若是棚内水质底质一旦没调理好,或引进了藻相不佳的外源水,池塘藻相、水质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轻则对虾应激厌食、重则缺氧中毒。所以,这段时间随时查看池水变化是日

我国蓄水量最大淡水湖遭别墅围困 水土流失严重

  在江川县,“仙湖锦绣”休闲康体旅游度假区项目的高尔夫球场紧挨湖岸。   轰鸣的推土机、光秃秃的山体、流失的红土,伴随着豪华别墅和高尔夫球场,你会不会以为这是哪个人造度假村?   事实令人震惊。这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泊,也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抚仙湖。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探访抚仙湖,发现湖区红

我国环保投入最大的水专项推进大会举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进大会暨部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进大会暨部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今日在京举行。水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部省签约仪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既定目标、多出成果、协同创新、强化管理,把水专项打造成民生工

2007年,中国水之殇

2007年,中国的水之殇——写下这句话,自己都感觉过于触目惊心、言之过早,莫非有些杞人忧天,有些危言耸听?我欣赏一句话:现实永远比想象更富创造力。的确,我们通过想象制作了公益广告,喊出“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的绝句;我们通过想象制造了赤野千里土地迸裂的震撼场景,我们甚至通过想象,描绘出有一天我们要

海河蓝藻今夏又来 流动性差、河水污染是主因

  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一些河流湖泊就会暴发蓝藻。蓝藻暴发不仅会使水面形成腥臭浮沫、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更严重的是,有些种类的蓝藻还会产生毒素,甚至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停用。   蓝藻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的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和人为两种,近年出现的蓝藻暴发被普遍认为是人为富

滇池强力推动水葫芦治污工程引发争议

昆明正实施"滇池水葫芦规模化圈养及资源化利用工程"   督导组一位重要成员透露,截至目前,有关水葫芦治污措施的提法,在昆明上报的滇池治理相关工作的十二五规划中确有提及,但是,“该规划还在等待国务院最终批复”。   这意味着,在国务院批复之前,“危险的游戏”已经抢先

专家称滇池水葫芦治污项目不会引发生态灾难

  昆明正在进行的圈养水葫芦项目,令众多市民不解,这个曾经几乎将滇池生态毁掉的“杀手”,去年大家都还除之而后快,今年不但迅速“平反”,还登上了“治污能手”的宝座,被大肆推崇。   这事不禁令我想到“伟哥”,男士们想要享受快活,就需要承受头痛、腹泻、色弱等副作用的折磨。水葫芦被列为世界十大

媒体梳理十年来发生的部分水污染事件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导致沱江江水变黄变臭,氨氮超标竟达50倍。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  2004年5月初,四川省眉山市仁

环保部:488个外来物种已入侵我国

云南昆明,一条被水葫芦堵塞的河道,水葫芦成了当地的“绿色污染物”  有些外来物种我们还不认识,不了解。它还没有爆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它是不是会成为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有一个潜伏期,潜伏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个大爆发大流行,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东西挺可怕的。  现在国内入侵物种有多

滇池治理进入三年攻坚 入湖河道水质仍需改善

  在经过20多年的努力、超过500亿元的投入后,滇池水质开始企稳向好,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回头看”的重点和专项督察内容。2016年,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云南省反馈的意见中指出,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形

NASA通过太空技术监测五大湖区蓝藻污染

最近,一架经过改装的鹰眼(Learjet)飞机被投入五大湖蓝藻生长监控活动。位于克莱温岛的美国宇航局(NASA)葛兰(Glenn)研究中心是这架飞机的制造者。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通过飞机上的摄像头监视五大湖表层藻类污染情况。其中,被盯得最紧的是伊利湖(Lake Erie)和休伦湖(Lake Huro

滇池水质进入拐点时期 主要污染因子浓度下降

  记者17日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随着投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治污工程有序推进,滇池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水质进入一个拐点时期。   当日,记者从海埂东码头乘船实地查看滇池治理情况发现,滇池水体透明度有所提升,往年此时的蓝藻聚集现象并未出现,水位比之前有所上升。“通过坚持不

滇池水质进入拐点时期 主要污染因子浓度下降

  记者17日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随着投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治污工程有序推进,滇池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水质进入一个拐点时期。   当日,记者从海埂东码头乘船实地查看滇池治理情况发现,滇池水体透明度有所提升,往年此时的蓝藻聚集现象并未出现,水位比之前有所上升。“通过坚持不

昆明官方回应“滇池圈养水葫芦治污”质疑

  21日下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和市委宣传部通过微博与网友互动,针对近期引起广泛争议的滇池圈养水葫芦项目展开了“机智问答”。  在短短两个半小时的“微访谈”中,网友共提出255个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关滇池圈养水葫芦的。在滇池治理漫长的过程中曾开展了数以百计的大小项目,但

中国开建首个大型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基地

  位于滇池东岸的昆明滇池数字生态湿地示范园2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126公顷的湿地将通过数字化的在线监控技术,实时了解湿地的水质、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该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数字化监测管理为基础的大面积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和示范基地。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

太湖治污,多亏这些“医生”

  今年是太湖水危机发生十周年。当年蓝藻堆积、湖水恶臭、自来水厂关停、市民疯抢矿泉水的场景,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令人高兴的是,尽管10年来太湖流域的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GDP翻了一番,但太湖水质没有继续恶化,蓝藻水华也没有大规模暴发。  太湖转危为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称

太湖巢湖现蓝藻 环保部要求24小时监测饮用水源

  入夏以来,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发生时间较2013年有所提前。为此,环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希望加强预防,确保水源地水质与供水安全。   据介绍,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现蓝藻富集。为加强防控蓝藻水华大面积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环保部

环保部通知5省市:饮用水源须二十四小时监测

  入夏以来,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发生时间较2013年有所提前。为此,环保部向上海市等5省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希望加强预防,确保水源地水质与供水安全。  据介绍,除了太湖、巢湖均出现数次蓝藻水华现象外,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出现蓝藻富集。为加强防控蓝藻水华大面积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环保部表

水专项成果成“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亮点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3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重点介绍了“十一五”期间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成果展览尤为突出。在展览期间,记者就“十一五”水专项取得的成果和“十二五”水专项要实现的目标及主要任务采访了水专项第一行

蓝藻“攻陷”武汉南湖6500亩水面

    昨日,洪山区珞狮路文馨街转角处的南湖湖面上,3艘渔船正在打捞蓝藻。正在忙活的南湖渔场职工称,头天一场大暴雨,又刮大风,蓝藻都沉到水下了。但太阳一出,气温升高,它们又会全部翻上来。     自7月中旬

外来入侵生物成为太湖治污法宝 亟待产业化运转

  曾经为害甚重的水葫芦,如今成为太湖、滇池治污的法宝。江苏省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水葫芦控制性种植,利用其吸收湖水中的氮磷物质,并将收获的水葫芦制成沼气和有机肥,不仅改善了滇池水质,还实现了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日前,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水葫芦安全种养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及工程

云南寻甸200万吨磷渣露天堆放被指污染生态水库

  一座由200多万吨磷渣堆成的“小山”,离村子里最近的民房仅有数百米,这让云南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镇王岗屯村的村民们十分紧张,他们担心可能发生的化工污染;磷渣山紧邻着牛栏江支流,而牛栏江正是滇池未来的生态补水库……  这座磷渣山是如何出现的?有没有对周围的生态环境

云南寻甸200万吨磷渣露天堆放 生态水源受威胁

  堆积如山的磷渣。  一座由200多万吨磷渣堆成的“小山”,离村子里最近的民房仅有数百米,这让云南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镇王岗屯村的村民们十分紧张,他们担心可能发生的化工污染;磷渣山紧邻着牛栏江支流,而牛栏江正是滇池未来的生态补水库……  这座磷渣山是如何出现的

细菌之间,有个能“打电话”的局域网

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和许多大小湖泊和水库、甚至水流速度慢的江段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爆发现象,水面上覆盖一层厚厚的“绿油漆”。而有些蓝藻产生肝毒素、威胁饮用水和水产品的安全性,令人谈虎色变。图1 水华现象(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治理水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活性污泥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