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可燃冰掀全球海底资源争夺战

与浩瀚的星空相比,深邃的海洋似乎是人类更易触及的资源宝藏。未来的全球资源竞争,将会在占地球表面积71%、总水量97%的这片蓝色海洋上蔓延开来。 蛟龙号:吸纳民资进入海工领域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6月-9月,蛟龙号开启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成功带着多位科学家完成多次下潜任务。 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深海远洋的先行官,它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多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深海远洋,寻找水、深海生物、矿物等那些珍贵的甚至是未知的资源。 蛟龙号成功之后,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制开始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4500米级的潜水器,其具有更广泛的科学应用市场,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科学家的科考需求,并将实现90%的国产化率;二是在我国尚属研制空白、但技术要求更高的11000米全海深的第三代载人潜水器,其......阅读全文

可燃冰将掀起能源革命 2030年或实现商业开采

  就中国的情况看,南海地区预计有68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青海地区也有350亿吨标准油当量的可燃冰   尽管上证综指表现低迷,但12月18日的资本市场却不乏亮点——“可燃冰概念股”神开股份、黄海机械和天科股份等呈现上涨态势,其中,神开股份更是以涨停收盘,报收于12.57元/股。   他们的

沉睡的“能源之王”:可燃冰商业化道路仍漫长

  它被研究人员称为“能源之王”,已探明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两倍。   深深的海底和厚厚的冻土之下,“沉睡着”规模庞大的能源宝藏: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将深埋地下的能源开掘出来,通过管网运输,使之转变成居民燃气灶里燃烧的火苗,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可燃冰商业化竞赛中,走在

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落后日本十余年

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十余年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对外宣布,该国在爱知三重县外海已成功从海底可燃冰层试验开采提取甲烷气体,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日本媒体NetIB News拟文指出,此次试验开采成功可以“打开日本成为资源丰富国家的大门”。   然而,对于亟待摆脱高

“冰火”试采催生中国能源变革

  多年来,中国受困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根据相关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经过艰苦努力,虽然实现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前一年下降了4.7%,但比重仍然高达62%。这种长期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在开采、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污染日益累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雾霾锁城”为代表的一

可燃冰商业开采,13年等待可实现?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试采成功能否改变能源市场的现有格局?又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真的突破了这一技术吗?2030年,我们是否能够

日本率先开发可燃冰 各国已经展开竞逐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公布,已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称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这一消息让非常规天然气再度趋热。   相比过去两年全球热炒的页岩气,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量还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会继页岩气之后再度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   各国竞逐   可

中国科学家将赴南极寻找150万年冰体

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上,到底有没有超过150万年的古老冰体?在中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内陆考察队员将继续到冰穹A地区进行寻找,为确定中国内陆冰盖科学考察站站址提供科学和评估依据。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第24次南极内陆考察队预备队长孙波说:“中国

日本成世界上首个掌握可燃冰采掘技术国家

  日本12日宣布成功从爱知县附近深海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那么,日本成功从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这对全球能源结构有什么意义?中国可燃冰研究采掘已取得什么进展?中国海域和陆域有多少可燃冰的资源?记者连线了可燃冰研究资深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裘俊

青海可燃冰开采有望实现突破

  新华网西宁9月29日电(记者 吕雪莉)中国在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消息令喜迎国庆的人们欢欣鼓舞,人们普遍对“可燃冰”走入生产生活充满期待。专家称,中国陆域“可燃冰”的首次发现地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这使中国有望在青藏高原实现“可燃冰”开采的突破。   “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

综述:大国都看上了可燃冰 中国成果领先

  这个5月,几个大国都发出了有关可燃冰的消息。中国18日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国于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湾开展可燃冰钻探研究,日本也于4日宣布从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可燃冰的优点  什么是可燃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袁岚峰介绍,可燃冰的结构是甲烷为

可燃冰资源引多国关注 为石油天然气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类似冰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可燃冰”储量丰富、分布广阔,科学家们预测,它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开始在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从海底试采“可燃冰

中国南海北坡可燃冰钻探成果报告通过专家终审

  中国首次在海洋获取可燃冰实物样本的成果报告――《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钻探成果报告》,日前在广州通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进行的终审。  评审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地实施了可燃冰钻探,并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实现了中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历

中石油:找寻深海中的“可燃冰”密码

  今年5月10日,在位于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一束橙色的火焰喷薄而出,在浩瀚的蔚蓝色海面熊熊燃烧,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之传向世界:我国在水深1266米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这标志着中国“可燃冰”试采圆满成功!  “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于改变我国能源结构,降低石油等资

中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业开发还需15到20年

  5月18日10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上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科技工作者正式开启了通往资源储存量高达相当于千亿吨石油的“可燃冰时代”大门。这是中国能源开发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5月18日10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上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科技工作者正式开启了通往资源储存量高达相当于千亿吨石油的“可燃冰时代”大门。这是中国能源开发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自然》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

我国学者理论预测高密度铁电冰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曾晓成研究组与杨金龙/袁岚峰研究组以及大连理工大学赵纪军研究组合作,理论预测了一个新的高密度铁电冰相,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6日的《自然-通讯》上。文章标题为Room temperature electrofreezing of water yields a miss

《自然》杂志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这篇新闻特写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号"Nature自然科研”同时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国科学之星》。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

第一现场:“零距离”接触美丽磷虾

  澳大利亚南极局科研人员在介绍200年前南极冰核的尘埃、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含量。   坐落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郊外的澳大利亚南极局,其明丽的现代建筑风格分外引人瞩目。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部门既是澳南极科学考察的后方科研基地和后勤部,又是与各国开展南极科考

“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8月18日至21日,“南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in Antarctica)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等赞

中科院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成功试采

  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我国全球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贺电指出,中国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试采成功是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深海“冰与火之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列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进步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有

聚焦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在哪个海域?

  5月18日,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这一属于中国人的标志性科技成就,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提起

中国将在南极"冰盖之巅"开辟天文观测新窗口

  新华网“雪龙”号11月25日电(记者 崔静)记者25日获悉,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将在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安装一台频谱范围更宽的太赫兹傅立叶频谱仪,这将为人类在冰穹A地区进行天文观测开辟新的窗口。   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的天文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商朝晖介绍说,与中国目前在冰穹A天文

“环境分析用标准物质研制技术及其应用”交流会闭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7月24日-25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联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举办的“环境分析用标准物质研制技术及其应用”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相关链接:聚焦环境分析用标准物质 服务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第二天的会议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员卢晓华,中

2015年北京光谱年会在京召开 组学发展备受关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月12日,2015年北京光谱年会在北京天文馆召开,会议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主办。会议对原子光谱和分子光

中国南极天文观测已取得四项成果

  记者从中国南极天文中心获悉,自2007年在南极启动天文科考以来,中国南极天文观测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取得了4个方面的成果。   自2007年起,中国天文学家就开始跟随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并到达冰穹A,进行科学考察、平台安装、天文观测等多项活动。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介绍,经过国内多所天文科研

中国历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第一次:1997年,在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南极内陆冰盖腹地的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在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

制冰业将探讨首个食用冰安全卫生标准

  由北京制冷学会发起,相关行业组织、知名制冰机企业参加研讨制定的我国首个食用冰安全卫生标准,将在11月5日召开的中国制冰年会上进行讨论。   据北京制冷学会秘书长商跃介绍,从媒体曝光的多起安全卫生事件上看,目前,食用冰安全卫生问题多出现在商家自制冰使用环节和“黑冰厂”无照生产环节,尚未涉及到制冰设

2013年北京光谱年会隆重召开

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Dr. Michelle D'Souza(刘梅笑)博士  来自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Dr. Michelle D'Souza(刘梅笑)博士作了“解析疑难红外光谱Identifying Difficult IR Spectra”的报告。红外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