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月球·行星·科学与探测”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十一届“月球·行星·科学与探测”学术研讨会,于11月3日至4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委员会、中科院地球化学所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设有月球与深空探测、陨石学、行星地球三个专题,交流近几年来月球及行星探测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探讨今后的研究计划及重点。涉及月球探测与研究,包括月球的关键科学问题、嫦娥一、二期的科学研究成果、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月球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技术、月球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技术等;陨石研究和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火星、金星、小行星、彗星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深空探测规划和关键技术;地球的物质组成、形成和早期演化历史等。 此次会议邀请到地球化学所所长胡瑞忠、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到会并致辞。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与地球物理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著名学者在会议上进行了23场专题报......阅读全文

地球向月球输送氧气

  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员将足迹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项新研究显示,亿万年以来,地球还在源源不断地将另一种生命的痕迹——氧气送到月球表面。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天文学》上报告说,太阳风把地球氧气“吹到”了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24亿年里,约

地球将氧气“送到”月球

宇航员Alan Bean踏上月球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员将足迹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项新研究显示,亿万年以来,地球还在源源不断地将另一种生命的痕迹送到月球表面:氧气。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上报告说,太阳风把地球氧气吹到了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24亿年,约

月球岩石样品显示月球水分或来自地球

  据美国布朗大学网站报道,借助多接收离子探针,研究人员近期对月球岩石样品和地球岩石样品中的氢/氘比进行了比对。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月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撞击,而是来自45亿年前地球,当时地球与另一个大型天体撞击,产生的大量溅射物逐渐冷凝形成了月球。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月幔中的水来自原始

《科学》:地球引力扭曲月球外表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1月12日报道,根据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地球在塑造月球表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研究小组成员说,地球的引力在古代扭曲了月球的形状。  这导致了月球赤道“向外凸出”,而且可以解释为何月球的最远处甚至今天都比其最近处更高。该研究的详细情况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

日本拟在月球建立无人探测基地

  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本部25日举行会议并提出报告草案,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约2000亿日元(1美元约合90日元),用于在月球建立无人探测基地。   该草案提出,日本将先在2015年进行月球表面的短期探测,然后于2020年在月球南极地区设置有太阳能发电和通信等功能的无人基地,

俄罗斯“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出现异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839.shtm

中美将加强月球、火星探测交流合作

  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中美两国30日在京召开政府间民用航天对话第三次会议,双方认为空间探索领域可作为中美民用航天优先合作方向,在国际深空探测协调组等多边论坛框架下,进一步加强空间探测计划、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会上双方一致认为,强化两国在民用航天规划与空间政策方面的交流十

为什么我们要去月球的南极探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41.shtm

俄罗斯月球探测器传回其首次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9.shtm 中新社莫斯科8月17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7日宣布,进入月球轨道的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首次拍摄了月球表面图像。 俄国家航天集团官网消息称,正在沿轨道

白皮书: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胡喆、宋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谈及月球探测工程,白皮书说,“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卫星中继通信,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新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曾经面向地球

   月球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项对月球陨石坑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小行星撞击致月球发生旋转,而月球现在面朝地球的一而曾经面向外太空。   科学家发现,在距今数十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上月球表面,致使月球旋转。科学家对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月球历史早期遭受大规模撞击

月球环形山揭示小行星“爱地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随着太阳系变得越来越古老和稳定,小行星和彗星与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撞的频率也一直在稳步下降。但是一项新研究显示,在过去的3亿年里,“天外来客”撞击地球的次数增加了2.5倍。  地球表面布满了过去10亿年形成的撞击坑,但古老陨石坑比年轻的陨石坑要稀少,这被归因于板块构造、火山活

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圆满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预计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目前,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地轨道。 孙自法 摄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

月球陨石坑揭示小行星撞击地球历史

  研究月表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历史。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日前发布公报说,他们计算了近10亿年内月表陨石坑的年龄,并与地球上相同时间线上的陨石坑比较,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频次过去3亿年内显著增加。  利用美国航天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的热辐射计,美国西南研究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测量了月表的热辐射。相

《自然—地球科学》:月球水大多来自彗星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认为,月球上的大部分水来自彗星。在月球形成初期,彗星曾撞击月球表面并为其“送水”。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的“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相继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

地质地球所发展地基雷达月球成像技术

  地基雷达是对月球甚至太阳系其他天体进行有效遥感探测的方法之一,可以提供许多关于月球风化层物理特性的信息,如月球表面和次表面岩石丰度、风化层厚度、铁和钛含量、撞击熔体分布、正面大尺度地形图等。目前地基雷达月球成像主要通过美国的Arecibo和Haystack这两个雷达进行,国内先前因缺少合适的设备

美国称愿与中国合作探测月球及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表示,美中两国在地球以及太空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并遵循“透明、开放、互让、互利”的原则,美方愿与中方在月球及行星科学活动领域开展合作。  前天(10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陈求发会见

未来月球探测任务的优选区域获揭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团队基于嫦娥三号和嫦娥五号任务提供的地面真值,对全月年轻火山活动进行了研究,重新解译了它们的物质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单元的年龄。近日,相关成果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  研究团队提出,年轻月海玄武岩对揭示月球晚期热历史及月幔结构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研究团队提出的U3(最高橄

我国月球探测器可应对“月夜生存”挑战

  在中国科技馆今天组织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首场讲座中,中国绕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了“嫦娥三号”将实现的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点。   “月球晚上的温度是零下180摄氏度,而且一天黑就是半个月,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能源,保证一定温度,所有的仪器都会冻坏

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

随着“嫦娥一号”即将完成使命,中国探月工程第二期工程——“绕落回”之“落”,也将拉开帷幕。11月3日,探月工程关键部件“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在珠海航展中国航天馆揭开神秘面纱。2015年,它将带着中国制造的月球车,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 月球着陆探测器亮相珠海航展 记者韩自强摄

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73.shtm

俄月球探测器失联坠毁,登陆月球为何如此艰难?

  俄罗斯时隔47年后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任务前半段基本顺利,但在落月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出现问题,最终撞月坠毁,只差临门一脚。  8月20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发布消息称,“月球-25”号探测器目前已失联。据初步推测,探测器进入了非预先规划的轨道并撞上了月球表面。据介绍,探测器失联的原因将由专门

地质地球所在月球陨石中发现雷锆石

  月球的表面布满撞击坑,其表面物质普遍经历强烈的冲击变质,形成月壤和各种冲击熔融角砾岩。但是,无论阿波罗样品或是月球陨石,较少发现高压矿物相。迄今为止,仅在几块样品中发现了橄榄石的高压相(林伍德石和瓦茨利石)和二氧化硅的高压相(柯石英、斯石英、赛石英)。作为对比,受到冲击变质的普通球粒陨石、火星陨

《科学》:月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1971年“阿波罗号”月球表面月震探测器信号数据在当今最先进技术分析下揭示了月球内核的神秘特征——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月球拥有固体、富含铁元素的内核,直径大约(240公里)150英里;在外层

欧阳自远:2017年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任务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9月19日在天津表示,按照“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国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大约2017年左右完成。  欧阳自远是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2次学术大会暨第23届院士大会上作此表示的。  据欧阳自远介绍,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

我国已具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条件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11月28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通报任务有关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月球是人类拓展和开发利用地外空间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月球探索也一直是

韩国首架月球轨道探测器Danuri号发射升空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首架月球轨道探测器——“Danuri”号于韩国时间5日上午8点8分(美东时间4日下午7点8分)发射升空。 据报道,“Danuri”号在升空40分钟后的8时47分许在距离地表约1656公里处与火箭分离,此后要沿着预定轨道飞行。 报道称,“Danuri”

从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测走向宇宙更深处

  新年伊始,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  传回的图片显示,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了两道清晰的车辙。在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看来,这段“足迹”意义非凡。他在接受媒

韩国月球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绕月轨道

据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和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当地时间28日消息,韩国首个月球轨道探测器“赏月”号(“Danuri”)于27日成功进入预定的绕月飞行轨道。 “赏月”号于今年8月5日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45天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据介绍,“赏月”号26日上午11时6分许开

欧阳自远在中国科大谈中国月球探测之挑战

  9月18日晚,“复兴论坛”之欧阳自远院士报告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上报告厅开讲。欧阳自远院士从人文角度为师生们解读了中国月球探测的不凡历程和挑战。   揭秘阿波罗号登月   中国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辉夜姬”,这些浪漫的神话缘起于月亮;如轮、如环、如弦、如弓,这些唯美的词语出